基于VR技术的科普类图书发展探究
2018-09-18李水
李水
摘 要 从2016年以来,VR技术在各个行业和领域崭露头角,在科普图书出版领域中,VR技术以新型技术拓展科普图书的传播功能,以新型媒介形式优化读者体验,以新型传播途径契合读者阅读需求,以新型出版模式带动了出版产业升级。而如何实现“内容为王”与技术要求的平衡,如何实现技术投入与整体利润的平衡,如何实现终端接收设备的要求与受众消费条件的平衡也是目前VR技术进入出版市场亟待解决的问题。
关键词 VR技术;科普图书出版;发展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8)14-0074-02
科普类图书因其知识性和趣味性受到了广大青少年、儿童读者的欢迎,其类型包括天文、科技、自然科学等,具有巨大的市场潜力和社会价值。而VR技术的发展也给出版业带来了新的机遇,科普类图书因其自身特点,是最适合与VR技术融合的图书类型,能够使读者在阅读时感受到更为深刻的体验感,即VR+科普图书的模式。2016年以来,随着VR+出版在国内的發展,科普类图书在与VR技术的合作中也有许多闪光点出现。科普图书积极采取跨媒体融合的发展策略,引入VR技术,除了纸质书本中的图像和文字介绍,还利用VR技术针对书本中的核心知识点展开开发制作,即虚拟现实影像,让读者沉浸其中,获得更为真实的感受,从而提升用户体验。目前,VR+科普类图书虽在出版业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就目前的发展情况而言,并没有达到人们的预期,大部分的图书出版单位似乎只关注了形式,而忽略了图书内容是否适合VR出版或使用更为贴切的场景结合VR技术进行内容服务,这样也就导致了VR+科普类图书的形式远大于内容,且在发展过程当中,因缺乏创新元素而照搬某个成功范例导致同质化现象严重,这些问题都会在一定程度上阻碍其发展。
1 VR技术在科普类图书运用中的优势
首先,VR技术以新型技术拓展了科普图书的传播功能,克服了传播功能的不足。在科普类图书中的出版应用中,VR技术有利于提升科普图书中知识的传播效果,科普图书是知识与科学的主要传播载体之一,但因纸质媒介的局限性,读者无法深刻理解其中所蕴含的奥秘,而VR技术的引入,将会弥补传统纸质媒介无法加入声音、影像等元素的短板(除去借助移动终端刷取二维码获得线上内容资源),来展示书中科学技术的原理和细节。VR技术将利用其沉浸式的特点,影响并改变用户、读者的知识接收方式和内容的理解程度。
其次,VR技术以新型媒介形式优化读者体验。当前,“体验经济”逐步进入市场,作为图书出版的全新形式,VR+科普图书出版定会增强科普类图书在市场的竞争力,图书出版单位根据图书内容打造虚拟现实世界,利用VR技术给读者带来全新的用户体验。同时,当前传统纸质的科普图书大多只关注对科学知识的灌输,对科学精神方面的培养是相对缺失的,也就是说对读者的引导和激发还远远不够。VR+科普图书的模式,无疑能更好地激发读者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更能重新完善传统图书对于科普知识的传播模式,即“我”就在其中,科普图书把握好用户体验这一关,必将占据大量的读者市场。
再次,VR技术以新型传播途径契合读者阅读需求。因移动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改变了人们获取信息的方式,人们的生活呈现出碎片化的趋势,而且,人们也开始追求体验新技术,追求全新的感官体验,所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VR+科普类图书的模式完全与受众的内在需求相契合。在碎片化的时间里,读者可以选择在文字或图片中理性的思考,也可以选择戴上VR眼睛,在虚拟的科学世界里遨游,从而获得理性的科学认知和全新的虚拟视觉听觉的感官体验。
最后,VR技术以新型出版模式带动出版产业升级。VR+科普图书的出版模式,也会促进科普类图书出版业的产业升级,产业化发展是VR+科普类图书成型的又一契机,因为其数字化沉浸式的视听体验,结合升级后的终端设备,达到声音、视觉、触觉的互动,这将彻底改变传统科普类图书的出版模式,从而进一步推进科普类图书与VR技术或其他新兴技术进行升级与融合发展。
2 VR+科普出版的模式
因VR技术所带来的全新体验,固然有其优势,但是在发展过程中的问题也同样存在。
第一,如何实现“内容为王”与技术要求的平衡。作为传统纸质媒介,科普类图书的出版还是要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而其技术相对而言就较为弱势,对于传统出版业而言,工作的主要内容是内容编辑,IT技术向来不是强项,而VR技术却对软件的开发和硬件的配置规格有着相当高的要求,这一对矛盾也是目前VR技术在科普类图书出版应用过程中遇到的主要困难。
第二,如何实现技术投入与整体利润的平衡。当前是薄利多销、图书微利的时代,而VR科普图书的投入与短期产出不成正比,虽然VR技术的加入使得传统出版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但是VR技术在具体实践中的应用无疑也会增加出版社的成本压力,这些“额外”增加的技术投入,增加了图书的成本,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整体利润。
第三,如何实现终端接收设备的要求与受众消费条件的平衡。我们除去考虑开发和信息传送终端的问题之外,信息的接受终端同样也需要关注,全套VR设备如VR眼镜、头盔、触感手套等,其高昂的价格,使得读者在选择阅读VR+科普类图书时,出现配套设备很难跟上的问题。就目前而言,出版业应用较多的还是桌面式的VR系统,这个系统只需要进行演示,读者具备简单的接收终端设备即可,但是读者想要进行“沉浸式”的虚拟现实深度体验,就需要全套的VR设备进行配合,而一般的读者很难具备配备整套设备的条件。
3 VR+科普图书发展策略
时下VR技术方兴未艾,热度空前,而在出版领域,尤其在科普类图书出版的范围内,冷静思考,找到一条融合发展的共赢之路尤为重要。
1)要让VR技术更好地服务于内容,加强内容的创新。对于内容知识产业而言,做好内容的设计与开发尤为重要,所以,这就要求出版单位要制定出科普图书的VR内容生产策略,VR技术进入科普类图书的市场,能够给传统市场注入新的活力,但是同样也增加了整体的成本投入,而且,一部分出版单位只关注VR技术的产品形式,而忽视了与书本内容的深度融合,出现了形式大于内容的现象,出版单位必须从内容出发,遵循“内容为王”的原则,针对图书的核心内容与亮点进行技术发掘,让技术服务于内容的同时也将VR技术资源的利用率最
大化。
目前,國内许多出版社采取紧跟型战略,极度缺乏创新,经常根据国内外出现的某一个或者某一类型的VR产品进行类似开发,以至于出现同类产品扎堆的现象。我们可以采取抢先型战略或者内容产品创新策略来避免此类情况的发生。
2)考虑到VR+科普类图书成本较高的特点,可以尝试将其进行市场化的经营模式。当前VR+科普图书的定价相对较高,许多的出版社普遍采取高定价即撇油定价策略,以较高的价格将VR科普图书推向市场,以求在短期内收回成本获得利润,但是这种定价策略无疑违背了价值规律,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读者的购买欲望,从而阻碍了VR+科普图书的长期发展。图书出版作为一项极具社会效益的经营性活动,在决定一本图书是否可以进入市场的前提是投入与产出是否成正比,读者群体的市场需求更是VR+科普图书发展的前提条件,根据人民网科技频道于2016年发表的数据显示,科普类图书种类从8 507增加到16 600种,册书从0.62亿册增长到了1.34亿册,占全国图书出版总量的1.54%,而到了2018年,科普类图书已经占据到整体图书市场份额的2%左右,面对这个体量想对娇小的科普类图书市场,高成本的VR技术只有满足市场需求,才能支撑其形成良性循环占据更大市场份额。总的来说,VR技术的融入应帮助科普类图书获得更高的销售量,去探索出更多的盈利模式。
VR技术具备影音传播的优势,这是广告商们所寻找的新兴媒介传播平台,出版单位可以根据科普图书的内容细分出受众的构成人群,而为广告商提供精准推送的广告服务以获取一定的广告收入,但VR最为注重的是用户体验,为保证这一点,广告时间不宜太长,5~8秒为宜。显然,在市场化经营当中,广告创收的模式能有效增加出版社的收益,形成一种多赢的合作模式,即广告商投入广告经费,获得受众和产品的影响力,读者能够以相对较低的价格购买到VR+科普图书的产品,并对此价格做出妥协,接受广告信息,而出版社因为广告经费的投入而减少了成本预算,并可核对VR+科普图书的市场价值后针对广告投放量对图书价格做出相应的折扣活动回馈读者群体,从而达到一个多赢的局面。
3)要积极寻求VR+科普图书出版的可持续发展模式。出版单位可以考虑建立一个3D模型数据库,为VR+科普图书的制作研发奠定基础。吉林音效出版社在20世纪90年代初便开始了3D模型的建模工作,并且,经过一段时间的沉淀,目前该社已经拥有3D模型两万多个,这无疑是今后技术开发的资源宝藏,两万多个模型存在上千万中排列组合模式,使得多次开发、可持续开发成为可能,在大数据时代,谁把握住了数据资源便等于掌握了VR+科普图书的未来。
同时,保证技术人才的输送和培养也是让VR出版产业实现可持续化发展的重要基础。出版单位的主要工作是内容编辑,尽管许多单位开始尝试建立新媒体技术部门,但在软件开发与3D建模等方面还是存在着许多的短板。要想实现VR出版产业的可持续发展,首先要实现“外循环”,对于资金雄厚,社会资源丰富的大出版集团而言如中南传媒等,专门设立一个技术部门,聘请一帮技术人才来对出版内容进行VR技术的配合研发并不是难事,但是目前大多数中小型出版社还是无力承担一个技术部门的运转,所以,出版社可以与成熟的技术团队达成战略合作或者寻找外包技术服务平台,这种方式对中小型出版单位来说不失为一个好的选择,如吉林音像出版社在AR、VR系列图书的开发中,在软件等技术开发环节与凯帝科技文化公司深度合作,并成立专门的合作平台,这种方式使得成本大大降低,这便是“外循环”。VR+科普出版要想再实现“内循环”,除了资本运作和项目合作的方法之外,出版单位应具备一定的长远眼光,主动去培养一批VR技术人才,出版单位在提供内容时,要与技术开发人员按照图书的知识点展开声像、场景效果的设计,使之在原有编辑的基础上,提高技术、艺术以及编排的能力,做到内容与VR技术的完美融合,掌握VR技术的复合型人才的加入能使传统编辑工作插上技术的翅膀,让图书产品“形神兼备”,而这种“内外结合”的循环方式必然会带动VR出版的可持续化发展。
新技术、新媒介的产生和发展必然会刺激到传统行业,而新技术与传统行业的融合发展,也带来了全新的机遇与挑战。就目前我国的VR+科普图书出版所取得的成果和社会反响而言,还处于初期阶段,未来,需要在内容与技术的完美融合传播、市场化经营推广、创新性内容生产等方面进行不断的探索,以求得VR+科普类图书占据更大的市场,朝着更为稳定、持久、上升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姚顺.浅谈VR技术在图书出版中的应用[J].现代出版,2016(5):40-41.
[2]陈松,王羽佳.数字出版营销发展困境及对策[J].中国出版,2017(9):33-35.
[3]张志军.沉浸式VR对图书出版的影响[J].编辑出版,2017(11):39-44.
[4]吴文阁.“VR+图书”到底怎么走[J].出版参考,2017(3):1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