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作者的工匠精神致敬
2018-09-18王雷
王雷
摘 要:本文简要介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孟子》一书编辑出版经过,特别是作者梁涛教授对于本书的反复修改、不断打磨、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令责编深为感动。该书的编辑出版是责编向作者和各位专家学习的难得机会。
关键词:《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 工匠精神 编辑出版
2017年岁末,《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首批十本图书面世。如果说每本书的出版都会有一些故事的话,那么这套书的出版背后却有着太多的故事。笔者作为《孟子》一书的责任编辑,“百感交集”正可形容此刻的心情。这本书的解读者是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副院长、博士生导师梁涛教授。
一、丛书编纂缘起与总体要求
早在2014年,国家图书馆即根据中宣部的要求,策划了《中华传统文化百部经典》编纂项目,2014年年底,经过文化部向中宣部报送了项目方案。之后成立了专门的《百部经典》办公室,拟定项目书目,启动样书编纂,多次召开《百部经典》座谈会、编纂工作汇报会、编委会等,进行书目遴选、撰稿与审定等细致的工作。国家图书馆出版社专门成立《百部经典》编辑室,制定编审工作规程、从各个编辑室抽调骨干编辑担任责编等。
丛书阵容担得起“豪华”二字。顾问包括:饶宗颐、冯其庸、叶嘉莹、章开阮、张岂之、刘家和、乌丙安、程毅中、陈先达、汝信、李学勤、钱逊、王蒙、楼宇烈、陈鼓应、董光璧、王宁、李致忠、杜维明。编委会主任委员是中央文史馆馆长、北京大学国学院院长袁行霈先生,副主任委员是中国国家图书馆馆长韩永进先生。编委包括:瞿林东、许逸民、陈祖武、郭齐勇、田青、陈来、洪修平、王能宪、万俊人、廖可斌、张志清、梁涛、李四龙。
本套丛书编纂宗旨可以概括为八个字:激活经典,熔铸古今。对每部典籍,均设“导读”“注释”“点评”三个栏目加以诠释。“导读”居一书之首,主要介绍作者生平、成书过程、主要内容、历史地位、时代价值。“注释”解释字词、注明难字读音,串讲句子大意,务求简明扼要。“点评”包括篇末评和旁批两种形式,撮述要旨,画龙点睛。
为了保证出版质量,编委会还专门为每本书配备了二至三人组成的审订组。作者交稿后,首先审订组审读。作者根据审订组意见做修改。出版社专门为每部书稿配备了一名责任编辑和一名特约编辑。特约编辑一般是资深编审。对于初审后基本达到齐清定的书稿,许逸民先生还要审读并提出意见,然后才是社内三审。印前,袁行霈先生还要审查毛样书。过完这全部流程,一本书才能进入印制阶段。
二、《孟子》一书编辑加工处处体现工匠精神
所谓工匠精神,包括了敬业、专业、一丝不苟、追求完美等内涵。《孟子》一书的编辑加工从作者、专家、编辑各个层面上都体现了工匠精神。
(一)审订组对书稿高标准严要求
审订组为《孟子》一书配备的审订专家是钱逊、李存山、廖可斌三位先生。审订组组长钱逊先生提出了很多意见:导读第一部分“孟子其人”第二点“士的自觉”,钱先生认为,此节专谈士,不及孟子其人,可删。关于孟子的思想学术,钱先生建议着重讲孟子思想的影响:①对儒学发展的贡献和影响;②对后世中国人精神品格、中华民族精神的影响。不能限于《孟子》一书和孟子其人的地位,重要的是孟子思想对中华文化和历史的影响和意义。钱先生又说,孟子人性学说不可限于谈性善一点。此点与反对生之为性、明人禽之辨二者宜作为孟子思想精粹加以阐述。说孟子是“人民代言人”拔高了孟子;注释部分引用古注有点多,应该更通俗一点;建议眉批评更加精简;压缩历史上一些人对孟子批评与质疑的声音,加强正面解读。廖可斌老师建议导读部分谈及性善论的意义一段,“其性善论又具有宗教性的功能与作用”这句话最好不提,免得岔开。关于导读部分述及的仁政与王道,廖老师认为,行仁政首先要有仁心,这是一层;行仁政还要有具体措施,这是另一层。应明确分段,分层论述。针对眉批评,廖老师的意见是,点评文字,应通俗易懂。他还建议有些地方增加串讲和注释。他还专门替梁老师补了一些注,比如“清斯濯缨、浊斯濯足、自取之也”这句,廖老师专门写了个注释:“孔子的意思是说,水清,人们就拿来洗帽带,水浊,人们就拿来洗脚。别人如何对待你,都是由你本身的状况决定。”梁涛老师根据审订组意见删减了大量古注,包括赵岐的注、朱熹的注等等。并将“人民代言人”的说法改成了“民众代言人”。眉批评精简后更加精彩。
(二)责任编辑与特约编辑对书稿加工一丝不苟
2017年7月本书发排。为慎重起见,作者选择的底本是清代阮元的“十三经注疏”。作为责任编辑,首先就是核对原文。对照“十三经注疏”中的“孟子注疏”逐字逐句进行核对,保证文字绝对不能有错,而标点则根据个人理解不同进行不同的點断;由于“十三经注疏”是竖排繁体,本书引用原典过程中,保留了不少繁体字和异体字。经与作者梁涛老师沟通,适应本套丛书简体字版总要求,繁体字改为简体字,而对异体字则做了保留,力求原汁原味。例如“邹与鲁哄”,梁老师坚持用“鬨”字而不改为“哄”字。
由于书稿引文非常多,责编专门核对过整本书中双引号、单引号用法,就句号在引号里还是在引号外的问题,也专门核对了全部书稿。由于古今地名变化较大,特别是近年来国家撤县建市力度很大,地名变动较多,这些都需要上网核实。责编还在作者指导下,帮助作者重排了47种主要参考文献顺序,每本书都查了作者生卒年以及著作方式等情况。先分类,后按年代排序,眉目比较清晰。
经验丰富的特约编辑孙彦编审对于导读中引用的《孟子》原文,逐句查证了具体出处,确保无误。逐字逐句核对引文,纠正了原稿录入中的错误。特别是针对导读中大段引用原文,专门与正文中原典对照,保证文字和标准符号完全一致。还就全书注释格式统一问题,提出意见。特别是对于注释中的古代作者,一一括注朝代。对于原典分段问题,也提出个人看法。注释中,“薛,国名”,孙老师细心加上了古字,变成“薛,古国名”。“邠,地名”,改为了“邠,古地名”。“奄,国名”,改为了“奄,古国名”。另外对于意思浅显的句子,孙老师建议不出注释。一些不常见的词语,如饔飧,孙老师建议加上拼音yong′sun。孙老师非常注意引文出处,一定要作者查证版本、年代。
(三)作者对书稿不断打磨,精益求精
从7月发排至10月见到毛样书,梁涛老师打磨书稿用力之多、修改之勤,令人感动。
梁老师是个大忙人,但是对这部书稿确实是下了大功夫。全部书稿他自己看过两遍。样书又看过一遍。成稿以后不断修改。特别是3.2章点评的第六点“知言”,删掉重写。第七点“赞美孔子”补充强调孟子推崇孔子主要在于兩点,一是孔子在得天下上能够坚守仁道原则,二是孔子在出仕上能够坚守义的原则。梁老师对6.5章、7.7章和9.4章的点评改的很细。比如,7.7章有一句注释:“谁能执热,逝不以濯”,原来注释是“谁能手持热物,而不先用冷水洗手”,改为了“谁能手拿热物,而不先用冷水冲手”。 两字之改,意思表达更清楚了。9.4章点评部分增加了一段论述孟子对于禅让的看法,梁老师认为,孟子对尧舜关系的说明,显得曲折婉转,更多反映的是他对禅让问题的谨慎和保守,而这又与他亲眼看到燕王哙让国失败有关。
到了本书四校阶段,责编重点检查了眉批评文字及出处,以及注释序号,力求准确无误。提醒作者几处眉批评文字不妥,建议修改。如,“劝宣王知大勇而非小勇”,责编根据原典,建议改为“劝宣王好大勇而非小勇”。“仁、义、礼、智、乐,其实皆事亲、从兄也”这句,责编按照7.27章原典顺序,建议作者调整为“仁、义、智、礼、乐”。
特约编审注意到眉批评多处用的是《赵岐注》,究竟是用《赵岐注》还是《赵岐章句》?传统上一般是用《赵岐章句》,梁老师最后决定将《赵岐注》改为《章句》。国庆节前,最早的毛样书印出来,梁老师又发现一些不太妥当的地方,就在9月30日、10月2日、10月6日、10月8日又拍照发给笔者,主要是对该书10.8章某些文字叙述感到不满意。10月12日,改了一处眉批评:“以德役使,以力强迫”改为“天下有道,以德役使。天下无道,以力强迫”。之后,责编发现眉批评中“前途倒戈”似应为“前徒倒戈”之误,另外关于於陵子仲的一段文字和出处也不太准确,请其核实。10月17日,梁老师又改了一处眉批评,“人待我横逆,反求诸己”加一个则字,变成“人待我横逆,则反求诸己”。此类修改,不胜枚举。二校时,梁老师还对每一个眉批评具体放置位置,在哪一段哪一行做了详细标注。
三、专家学者提出修改意见
一本书的出版,凝聚了太多人的心血。许逸民先生看到导读中“挑战孟子的地位”一句,建议改为“挑战《孟子》的历史地位”;针对《孟子》导读中多处提到的“性”字,建议改为“人性”,以免读者误解。又提出,书中提到《诗经》,建议改为《诗》,因“十三经”中称《毛诗》,不称《诗经》。许先生看得很细,将“今属厦门”改为了“今属福建”,将“学官教科书”改为了“官方教科书”,将“尤对《周易》《论语》《孟子》三书有精深研究”改为了“对《周易》《论语》《孟子》三书尤有精深研究”。陈祖武先生看到毛样书之后,认为文后主要参考文献中钱穆先生《先秦诸子系年考辨》(商务印书馆1935年版)不常见,梁涛老师因此改为了中华书局1985年版的《先秦诸子系年》。袁先生利用国庆放假期间审看了《孟子》样书,挑出了几处小毛病。
作为本书责任编辑,有机会向这么多专家学者学习,深感荣幸。值此首批图书出版之际,记录下编辑加工的艰辛历程以及各位专家学者的审读意见,以做笔者继续前行的鞭策,并向各位专家学者特别是本书作者在修改加工书稿过程中的工匠精神表达深深的敬意。
(作者单位系国家图书馆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