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主持人语

2018-09-18

诗歌月刊 2018年1期
关键词:阿尔先锋现代性

先锋,已成为这个时代应该回避的词,因为它暖昧。它至少与这些因素相关:语言、文化、美学、传统、体制、风尚和现代性。追溯“先锋”的词源,它其实是在二元对立的语境中产生的。我们之所以还在坚持追求一种叫作先锋的诗歌,乃因我们是在全球化语境中写汉语诗。“先锋”,成为汉语诗现代性的直观表述。

我从不草率认为,借由某种西方现代观念,摇身一变就成为先锋。先锋,就是对最纯粹汉语各种“可能性”的探求——就是一首诗的调式、感受性、神秘性、完整性与传统的不露痕迹的关系。本期介绍给读者的三位诗人,他们的共同特點即是:立足于“汉语”。

方楠的诗,显示出朝向自然靠拢的整体姿态,这可能得之于皖南灵秀的山水。她的泛神论色彩和冥思的特征,让人想到狄金森,虽然她们的信念完全不同。方楠的节奏是慢的,世界是敞开的,但也是温暖的。她用“轻”的诉说调,消弭了这个呼啸的、尖叫的时代的戾气。

白玛的诗在声音上很特别。《不写诗的日子》,显示了她的特别追求:三音节的词构成的句子,破坏了日常语言的双音节的习惯,产生了一种奇异的感受。事实上,长期以来,白玛的写作都在这种几近神秘的奇异感受中,保持着与主流诗歌的微妙平衡。但毋庸讳言,有时,她也会因感情题材处理不慎,拉低了读者的阅读期待。

阿尔的诗,和一般的口语诗不同之处在于,他同样赋予了语言以神秘性和感受性——这是他的诗性所在。他用自然的口语,实现非自然的叙述,也许他在讲述梦境,但也许在写实在世界。不管这其中是古老的东方哲学,还是后现代的现象学,在阿尔那里,首先是诗的。然而,编者也会对他苛求:阿尔的诗,还可以更好——还可以更简练。

——李秀丽

本期访谈诗人李南,是一位诗龄有三十多年,却依然低调、真诚写作的诗人。相对于为了提高诗歌难度而设置阅读障碍的写作,李南的诗歌简洁大气,直击心灵。但这并不意味着她的诗歌是无难度写作,而是凭着丰富的生活与写作经历以及人生洞见做底蕴,才具有的举重若轻、化繁为简的写作能力。她追求一首诗整体的和谐自处,语言干净节制而又怡然自足。在李南看似明晰的詩歌里,包含着多维的精神向度以及大巧不工的技术处理。一个人的诗歌魅力,或多或少映照出诗人的人格魅力,尤其像李南这样以诗作证、明心见性的诗人,她的许多诗句犹如写给自己的座右铭。读她的诗,其个性形象已然立于眼前。

——木兮

猜你喜欢

阿尔先锋现代性
谈李少君诗歌的“另类现代性”
有些房门不必打开
重构现代性
梵高的1888
2016技术先锋获奖名单
怪脸:生活在德国的叙利亚难民阿尔沙特
卡人的“1”
现代性:未完成的和不确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