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形成性考核在消化内科教学中的应用与分析

2018-09-18

中国校外教育 2018年27期
关键词:总成绩期末考试实验班

(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为内科学的重要组织部分,消化内科历来都是临床重点科室之一,而消化内科患者病情复杂、变化快,这就要求在临床教学中不断追踪相关理论、仪器应用的发展前沿。近年来,为顺应现代医学教育的快速发展,我们在实践教学过程中开展了对消化内科临床教学方法手段的探索与思考。通过将以形成性考核为导向的综合评价方式应用到消化内科临床教学中,对学习综合思维能力、应急能力、临床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取得了明显效果。

一、资料与方法

1.研究对象:选择2016-2017学年度上学期,将进入消化内科专业课程学习的临床医学本科生为评价对象,共175人,实验班90人采用形成性考核,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每一个教学环节考查;对照班85人采用传统考试方式,以期末考试分数作为最终成绩,无其他考查项目。实验班和对照班学生由相同教师完成理论教学及临床实践教学,使用同一教材。实验班、对照班期中考试、期末考试试卷相同。

2.形成性考核模式。任课教师在学期初向学生公布本课程成绩评定方法、考试方式。成绩共计100分,课程考核内容包括平时成绩、临床实践成绩、期中考试成绩、期末考试成绩。

(1)平时成绩(占总成绩20%)内容包括出勤情况、课前复习(形式多样,如提问、笔试考核等)、课堂讨论、小测验等。考试形式灵活多样和成绩综合评定。

(2)临床实践成绩(占总成绩20%)内容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技能操作、医患沟通、病历书写能力等。

(3)期中考试成绩(占总成绩10%)期中考试卷面总分100分,根据实际得分进行折算。

(4)期末考试成绩(占总成绩50%)期末考试卷面总分100分,根据实际得分进行折算。仍然是考核学生的主要部分,采取闭卷考核理论知识的方式。

二、结果

1.主观教学效果比较:(1)调查问卷结果比较。(2)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临床分析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比较,见表1。

2.客观教学效果比较。对实验班、对照班期中考试成绩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进行教学活动一学期后,实验班学生明显高于采用传统教学方法的对照班学生的成绩,并且差异有显著性(P<0.05)。

三、讨论

学习是一种教与学的交互式活动。该考核方法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使学生们在课堂上能够认真的听讲。课下也能够积极主动的复习。临床中的见习课,使学生们学会怎样密切观察病人的病情,学会怎样与患者沟通,进而明显提升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和沟通能力;学生们通过共同询问患者的病史、对病例进行分析讨论等充分的展现了团队精神并使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了非常紧密的结合。

形成性考核评价让老师拥有更强的责任感,更加规范的讲解教学,更加具体、严格的对学生见习过程进行操作指导,大大提高了教学水平。在整个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付出更大的精力去研究、设计如何进行提高、讨论和互动、组织分时考试及科学规范命题。

形成性评价的实施,保证了对教学质量的全面检查。设计评估的每一个项目,都是针对临床教学过程中重要的环节。因此规范临床教学管理,落实临床教学要求,才能高质量地完成教学任务。我科通过实施临床教学形成性评价,改变了以往的“放羊式”管理,根据制订的本科生培养目标进行层层落实责任,并将形成性评价的内容落实到每个教学环节,形成了临床教学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且本方法简便易行,无需更换或编著新的教材,可操作性强,师生双方共同受益,值得大力推广。

猜你喜欢

总成绩期末考试实验班
向着期末考试,冲刺!
期末考试
山西农大乡村振兴“双创”实验班开班
实验班以情促教教学策略谈
期末考试
高校大类招生模式按实验班/基地班招生
全国高水平后备人才基地举重锦标赛顺利举行
卓越司法人才培养实验班的小样本考察(2014-2017)——以安徽师范大学法学院13级实验班为样本
十年
谢文骏与刘翔110m栏分段成绩与总成绩的灰色关联度对比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