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儿庄战役中的黄埔师生
2018-09-17徐家谣
徐家谣
2018年,是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80年前的春天,已经侵占中国东北、华北以及上海、南京等地的日本侵略者,妄图速取台儿庄以图徐州,贯通津浦线。日军第5师团坂垣师团自胶济线南下直逼临沂,第10师团矶谷师团沿台枣支线挺进。坐镇徐州的第五战区司令长官、黄埔军校南宁分校总负责人李宗仁,指挥将士奋勇作战,取得了战役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从1938年3月16日开始,至4月15日结束,包括滕县保卫战、临沂保卫战、台儿庄保卫战以及中国军队追歼战等战斗。因战役异常惨烈,台儿庄战役又称“血战台儿庄”,因作战地域又称“鲁南会战”,因我军取得了空前大胜利又称“台儿庄大捷”。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正面战场上取得的第一次大胜利,是中国14年抗战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次重大胜利。在这场艰苦卓绝的战役中,黄埔军校师生是—支重要力量。参战部队中,出身于黄埔本校、分校及高教班的知名指挥官就有李宗仁、汤恩伯、关麟征、王仲廉、张耀明、李仙洲、郑洞国、张雪中、陈大庆、池峰城、张轸、侯镜如、罗奇等,他们或坐镇中枢运筹帷幄,或指挥部队冲锋陷阵,为战役的胜利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第20军团第13军第4师骑兵团团长、黄埔3期生陈纯一,第20军团第85军第89师第529团团长、黄埔4期生罗芳珪及该团副团长、黄埔4期生李友于,第75军第6师第18旅第34团团长、黄埔7期生李仁民,第22集团军第41军第124师第740团团长、黄埔军校高教班5期生王麟等在战斗中壮烈殉国。他们用生命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凯歌,用鲜血谱写了一首感天动地的壮丽史诗。奋战在津浦北线
相较于淞沪会战、南京保卫战,台儿庄战役中的黄埔军人占比相对较少,但他们—直是战役的中坚力量,是战场上的灵魂人物。他们或承担一个战区、一个军团的指挥重任,或率领一团、一连、一排冲锋陷阵,或参与制定策略、谋划战术,为夺取战役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
1.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国共产党以民族大义为重,高举“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伟大旗帜,建立并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推动各党派各界各军在台儿庄战役中联合抗敌。分属国共两党的黄埔师生从民族大义出发,以实际行动支持两党两军加强合作,努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黄埔军校原政治部主任、时任国民革命军政治部副部长的周恩来,黄埔军校原教官、时任八路军参谋长的叶剑英竭力维护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与李宗仁、白崇禧等国民党将领深入沟通交流,就战役方针、战术协同等达成广泛共识。中共领导的抗日武装广泛开展游击战争,有力地配合和支援台儿庄战役。李宗仁也注意加强与中共的联系,在赴徐州前特地会见八路军副总司令彭德怀,表示希望八路军配合正面战场作战。八路军做出了积极响应,电令各部派得力支队“向津浦线袭击”,积极“配合津浦北段作战”。八路军第129师副师长、黄埔1期生徐向前以及其他八路军将领,率部在津浦路北段、平汉路、同浦路等铁路沿线以及邯长等公路干线上,展开袭击战、伏击战,切断敌军的交通运输线,阻敌援兵南调。与此同时,中共山东省委组织鲁南、冀鲁边等地区抗日武装开展游击战,有力地打击日军。参加台儿庄作战的第52军第25师参谋长、黄埔2期生覃异之深有感触地表示:“中国守军之所以在阻击濑谷支队的战斗中取得胜利,地方游击队在关键时刻立了大功。”国共两党军队的精诚团结、互相配合,是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重要保证。
2.共同制定战役策略。如何在津浦线阻击日军南北合击徐州,打破敌人的战略部署,促使战争全局向有利于中国的方向发展,这是第五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面临的紧迫问题。经过深思熟虑,李宗仁指挥中国军队采用攻势防御的战略,即以阵地战与运动战、游击战相结合,诱敌深入,实施围歼。而这一正确作战方针的制定,是采纳中共黄埔人建议的结果。1938年猬上旬,国军副参谋总长白崇禧奉命到徐州协助李宗仁指挥作战前,请周恩来、叶剑英一起商谈制定津浦战场的作战方针。当时周恩来建议:“津浦线南段采取以运动战为主、游击战为辅的联合行动,驰骋于辽阔的淮河流域,使这里的日军时刻受到威胁,不敢贸然北上支援南下日军;徐州以北则采取阵地战与运动战相结合的方针,守点打援,以达到各个击破的目的。”白崇禧对这一作战方针非常赞赏,到徐州之后,向李宗仁转达了周恩来的建议。为了更加坚定李宗仁的决心,在白崇禧赴徐州后不久,周恩来、叶剑英又派张爱萍以八路军代表名义去徐州面见李宗仁,劝他在济南以南、徐州以北坚决抵抗日军。李宗仁基本上采纳周恩来的建议,将阵地战的守势、运动战的攻势、游击战的袭扰三者完美结合起来,赢得了战役的主动。国共两党的黄埔师长共同制定战役策略,成为抗战中的一段佳话。
3.率领各部协同作战。参战部队的协调一致、互相配合,是台儿庄战役取得胜利的关键因素。我方参战部队除汤恩伯部、李仙洲部是“中央军”外,其余部队都是原西北军、东北军、川军、浙军等“杂牌军”,装备落后,战斗力弱。就是这支以“杂牌军”为主的军队,却能战胜日军最精锐的师团,原因就在于中国各参战部队,能够相互配合协同作战,予日军以沉重打击。战区主官李宗仁將自己桂系的第1l集团军李品仙部和第21集团军廖磊部投入淮河阻击战,成功阻敌于淮河南岸,为台儿庄战役创造了_一个相对稳定的后方。战役进行过程中,作为“中央军”的汤恩伯第20军团加强与庞炳勋第3军团和张自忠第59军的协作,双方确定了相互通信联络的具体办法,汤恩伯还支援庞张两军步机枪子弹40万发、派骑兵团前往临沂支援庞张等部作战。当负责台儿庄正面防御作战的孙连仲第2集团军伤亡严重、战事吃紧之时,汤恩伯虽有保存实力的想法,但在民族大义面前,毅然率部解除了台儿庄之危,后又会同孙连仲第2集团军、孙桐萱第3集团军发起总攻击,内外夹击日军,取得辉煌战果。中共方面,八路军、新四军在台儿庄战役期间积极开展游击战,有力支援了正面战场。徐向前率领八路军第129师所属一个旅东出津浦线,建立起以南宫为中心的冀南抗日根据地,不断袭击津浦线北段,阻断敌人交通。3月16日,八路军第129师第386旅旅长、黄埔1期生陈赓组织神头岭伏击战,歼灭日军1500余人;3月中旬至下旬,八路军第120师第358旅旅长、黄埔5期生张宗逊指挥了神池凤凰山伏击战,并参与收复晋西北7座县城的战斗;3月31日,徐向前指挥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在邯郸、长治公路的响堂铺伏击日军,击毁日军汽车180余辆,歼敌近400人;4月中旬,徐向前与刘伯承指挥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及第115师一部,在武乡长乐一带歼灭日军1000余人,随后收复晋东南8座县城。八路军的积极作战,有效地牵制和打击了日军,从而减轻了台儿庄方面的压力。
4.具体指挥各大战斗。在艰苦卓绝的台儿庄战役中,李宗仁、汤恩伯、池峰城、关麟征、王仲廉等黄埔师生运筹帷幄,指挥军队与日军殊死搏斗。李宗仁灵活运用阵地战的守势与运动战的攻势相结合的战略方针,即以孙连仲部在台儿庄正面牵制日军,而以汤恩伯军团运动迂回从侧背攻击敌人,在广泛游击战的配合下给日军以沉重打击。汤恩伯率部于3月中旬进入抱犊崮山区,3月下旬发动枣庄、郭里集之役,随即协同孙连仲第2集团军攻击进犯台儿庄之敌。后由于攻击临沂的板垣师团坂本支队突然驰援台儿庄,汤恩伯遂指挥部队调头围堵坂本支队,于4月初在向城、兰陵一带进行扫荡作战,后南下取得大顾珊之战的胜利并大败坂本支队于底阁、杨楼,最后与孙连仲部形成合围态势,一举歼灭矶谷师团濑谷支队。黄埔1期生关麟征时任第20军团第52军军长,3月下旬指挥部队向台枣线的濑谷支队发动进攻,采取火攻等战术打击敌人,全歼敌骑兵部队。4月初,关部从台儿庄北面完成对日军的包围,致日军41、42联队伤亡1400多人,关麟征部赢得了“关铁拳”的称号。日酋板垣征四郎哀叹道:“关麟征一个军应视普通支那十个军。”黄埔1期生王仲廉时任第20军团第85军军长,率部参与了围歼坂本支队、濑谷支队的战斗。于4月9日指挥所部向西北猛插,采用“精兵夜袭”战法,一夜之间攻占九山,将往峄县撤退的日军歼灭。黄埔高教班2期生冯安邦时任第2集团军第42军军长,在台儿庄保卫战中积极构筑右翼防线,组织敢死队发动夜袭,奋力阻击日军,死死拖住敌人主力,咬牙固守等待主力大军围歼敌人。黄埔1期生张耀明时任关麟征部第25师师长,先是在台儿庄东北迎击濑谷支队,后敏锐捕捉战机,于4月初率部堵截从临沂南下增援的坂本支队,将其包围于杨楼、底阁附近并歼敌大部。黄埔1期生郑洞国时任关麟征部第2师师长,赶到徐州时,日军矶谷师团已攻陷滕县,敌前锋部队正由滕县以东向枣庄快速南下。郑洞国随机应变,率部改往运河南岸的利国驿与敌人隔河交战,迫使日军放弃渡河计划,为我军变更部署、调动兵力赢得了宝贵时间。黄埔4期战术总教官张轸时任第20军团第13军第110师师长,指挥所部出击峄县,正面阻击撤退的日军,并毁敌辎重,炸敌仓库,斩获颇丰,被第五战区司令部评为“运动战第一”而得到传令嘉奖。黄埔高教班2期生池峰城时任第2集团军第30军第31师师长,率部在台儿庄运河北岸设防固守,奋勇抗击兵力、火力占优的敌人,多次组织敢死队夺回丢失的阵地,死守阵地不退,最终等到全线反击时刻的到来。
5.身先士卒上阵杀敌。在国破家亡、强敌肆虐的危难时刻,黄埔师生没有后退,义无反顾地驰骋疆场,奋勇杀敌。黄埔军校高教班5期生王麟时任第22集团军第41军第124师第740团团长,在滕县保卫战中临危请战,率部从县城东面的深井、池头集等地,冲破敌人重炮火网突入城内增援东门防务。强攻数日不下的濑谷支队恼羞成怒,以密集炮弹攻击东门城楼,造成多处城墙损毁,王麟所部防地的工事也被炮火摧毁。随后,日军步兵紧随坦克攻入城内。王麟带伤率部抢修掩体,并继续奋勇堵击,不幸中弹牺牲,年仅36岁。黄埔军校高教班1l期生李宗岱时任第3军团第40军第39师第115旅补充团第2连排长,在临沂保卫战中多次与日军展开肉搏战。在危急时刻,李宗岱挑选20名勇士,每人拿一把大刀,腰挂手榴弹,趁着夜色直扑敌营,挥起大刀劈向猝不及防的日军,杀死日军多人,并缴获大量武器。后因连长身负重伤,李宗岱火线升任连长,率领连队和日军殊死博杀,不幸被敌人的流弹击穿右眼,赢得了“独目虎将”的美誉,是电影《血战台儿庄》中“英雄连长”的原型。在战役各个阶段,类似的例子不胜枚举。黄埔师生以自己的实际行动践行着“爱国、革命”的黄埔精神,带动参战部队进发出强大的战斗力,予敌人以沉重打击。
黄埔师生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领土、主权和民族尊严的钢铁长城。他们的显赫战功与顽强意志,震慑了骄纵狂妄的敌人,感动了全国民众,也赢得了世界舆论的尊敬。
自七七事变以来,日军长驱直入,企图速战速决。他们做梦也没有想到,会在台儿庄受挫。一个日本士兵在日记中写道:“四个钟点拿下天津,六个钟点拿下济南,谁知道台儿庄弹丸之地竟打得皇军精疲力竭,而仍然徒呼奈何!”日本侵略军步兵第10联队4月2日战斗的详报记载:中国军队“全部守兵顽强抵抗直到最后……力战而死之状,虽为敌人,睹其壮烈亦将为之感叹。曾使翻译劝其投降,应者绝无。尸山血河,非独日军所特有。”曾经不可一世的日军摄于中国军民团结抗战的巨大威力,灰溜溜地全线退却鼠窜逃命。
台儿庄的胜利在国际上引起巨大反响。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日御侮的前景大多抱持悲观的态度,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后,国际舆论为之振奋。伦敦《路透社》电讯称:“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已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英人心理,渐渐转变,都认为最后勝利当属于中国。”美国《华盛顿邮报》评论称:“这是日本建立现代化军队以来,遭受的第一场引人注目的大惨败。”德国《哥龙新闻》评论称:“徐州方面中国抵抗之顽强,殊出人意外,这使最慎重观察者亦不能不承认日本必遭失败。”苏联《真理报》则撰文称:“台儿庄之役及其他各线之胜利,说明中华民族已经紧密地团结起来了。”法国外长庞内在国联行政院发表演说,呼吁各国援助中国抗战。他表示:“中国值得各国的帮助,接受外国帮助而毫无愧色。”盟军中国战区参谋长史迪威将军也因此改变对中日战争走势的看法,认为中国能够取得最后的胜利。
台儿庄战役歼灭了日军大量有生力量,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一举扫清了国内“亡国论”和“失败论”的阴霾,极大地鼓舞了中国人民的抗战热情和胜利信心,让世界看到了中国人民抗战必胜的决心,赢得了世界反法西斯人民的高度评价,扩大了中国抗战的国际影响。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写道:“每个月打一个较大的胜仗,如像平型关、台儿庄一类的,就能大大地沮丧敌人的精神,振起我军的士气,号召世界的声援。”周恩来高度评价说:“这次战役,虽然在一个地方,但它的意义却在影响战斗全局、影响全国、影响敌人、影响世界!”参战的中国军队也备受鼓舞,第2集团军第42军第27师师长黄樵松挥毫写下了《台儿庄大战战歌》:……运河北折东南流,台庄十日建奇猷。粉碎敌人梦,洗尽民族羞。完成先烈未尽志,誓将大节报国仇。恢复古神州,豪气壮千秋。
“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
在日寇肆虐、国家危难之际,黄埔师生挺身而出,精诚团结,同仇敌忾,在台儿庄筑起了一道钢铁长城。数万黄埔师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贯彻孙中山先生的教诲,深入践行了以“救国救民、视死如归、百折不挠、亲爱精诚”为重点的黄埔精神,用鲜血和生命诠释了民族大义和浩然正气。正如奔赴台儿庄前线采访的黄埔军校武汉分校第6期生臧克家在《红血洗过的战场》中所写的那样:“在这里,我们发挥了震天的威力!在这里,我们用血写就了伟大的史诗!”
展现了“救国救民”的不渝追求。无论是出身于黄埔本校,还是毕业于各分校、高教班,广大黄埔师生始终牢记校总理中山先生的遗训:“一生一世,都不存升官发财的心理,只知道做救国救民的事业”,自觉肩负起“救国救民”的重任。黄埔师生将以身许国、精忠报国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将驱逐倭寇、光复国土作为奋斗目标,挺身而出,争先投入保家卫国的伟大斗争之中。“打日本,救中国”,成为黄埔师生的共同心声。成千上万的黄埔师生,在国难当头挺身而出,抗战御侮,血战保国。罗芳珪在台儿庄大战前,将怀孕的妻子从驻地送回湖南老家,义无反顾地奔赴战场。他慷慨激昂地号召全团官兵:“今日之战,有进无退,男儿报国。此其时矣!愿诸君为国而死。”带头冲锋陷阵,率部奋勇杀敌,以卓著战功擦亮了“抗战四大名团”的底色。为了详细观察敌军分布情况,罗芳珪来到阵地前沿,隐蔽在一道土墙后察看敌情,不幸被敌人炮弹击中,壮烈殉国。罗芳珪阵亡后的第12天,他的女儿呱呱坠地,却永远没能见到父亲。罗芳珪为了挽救国家,舍弃了小家;为了保卫家园,抛却了家人。和罗芳珪一样壮烈牺牲的无数黄埔先烈,他们展示了“誓死不当亡国奴”的民族自尊,展现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谱写了感人肺腑的爱国主义篇章。
展现了视死如归的生命底色。“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面对侵略者的炮火与屠刀,以黄埔师生为代表的中国军人抱定必死之心,与日寇展开殊死搏斗,彰显出中华民族威武不能屈的浩然正气。“升官发财请往他处,贪生畏死勿入斯门”,黄埔军校这幅门联是对黄埔师生精神品质的生动写照。他们践行了“不要钱,不要命,爱国家,爱百姓”的誓言,以自身不怕牺牲、英勇战斗的模范行动,展现了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战区司令长官李宗仁置个人安危于不顾,靠前指挥。当韩复榘不战而退,北线日军已由兖州南下,而南端敌人伺机由蚌埠大举北犯,徐州处于两面夹攻的危急时刻,最高统帅部深恐第五战区长官部来不及撤退而陷入绝境,曾令其退至河南的归德或安徽的毫县。李宗仁为稳定军心,鼓舞前方士气,毅然拒绝长官部的指令,坚持留在徐州这座离前线不过50公里的危城,极大地鼓舞了士气、振奋了军心。池峰城率领全师正面抗击敌寇的进攻,经过连续作战,部队伤亡惨重,4位团长牺牲3位、12位营长牺牲10位,全师减员高达七成。当时日军已占据全庄大部分区域,池峰城将唯一的后撤退路即运河浮桥拆掉,决心背水一战,组织敢死队冲入敌阵,一次又一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在敌军再次突破西北角阵地的危急时刻,赶来增援的第42军第27师第158团7连连长、黄埔军校武汉分校毕业生王范堂主动请战,组成一支57名壮士组成的敢死队。敢死队员们手持长枪,斜挎大刀,腰里挂满手榴弹,慷慨激昂地齐声宣誓:“为国杀敌,不成功便成仁!”当宣布每人赏30块大洋时,敢死队员个个拒收,一致表示:“我们连命都不要了,要钱干什么!”当晚,敢死队分成6个战斗小组,摸出西门,在炮火的掩护下'跃入敌阵奋勇搏杀。战至天亮,夺回大部分阵地,57名敢死队员仅存13人。“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黄埔师生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惊天地、泣鬼神,奏响了一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
展现了百折不挠的内在品格。“拼将十万头颅血,须把乾坤力挽回。”无论条件多么艰苦,无论牺牲多么巨大,黄埔师生从来没有动摇光复河山的决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是黄埔师生精神面貌的真实写照。他们在异常艰苦的环境中坚持战斗,以旺盛的精神弥补装备的缺陷,抗击着拥有绝对优势武器装备的敌人。台儿庄战役是一场名副其实的恶仗、硬仗,可谓“无墙不饮弹,无土不沃血”。中国参战部队大多是从淞沪、晋绥战场撤下来的疲惫之师,敌我双方武器装备悬殊较大。日军在火炮、坦克的掩护下疯狂进攻,中国军队以血肉之躯与敌搏杀,涌现出许多英勇悲壮、可歌可泣的动人事迹。在临沂保卫战中,当守城将士力不能支、城池岌岌可危之时,陈纯一率骑兵团疾驰临沂,从侧面攻击日军,迫使日军溃逃,还缴获了师团长板垣征四郎的大衣及手套。在守卫峄县县城的战斗中,敌我双方相持七昼夜,中国军队伤亡惨重,陈纯一多处负伤,他瞪着血红的眼睛吼道:“人在阵地在,誓与阵地共存亡!”在巷战中,陈纯一腹部再次中弹,肠子流了出来,他一手捧着肠子塞入腹内,解下绑带让警卫员缠住腹部又继续指挥战斗,直至昏倒在地,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5岁。李仁民指挥第75军第6师第18旅第34团在台儿庄东北向城一带与日军作战,多次率队与敌人肉搏,击退日军主力。后在天柱山附近又与敌激战,身受三处重伤,仍坚持指挥战斗,终因伤势恶化,不幸牺牲。黄埔师生抱定奋战到底的决心,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終于打败了不可一世的日军,赢得了战役的最后胜利。
展现了“亲爱精诚”的人生信条。“亲爱精诚”是黄埔建校的精神动力,也是黄埔师生的人生信条。在抗战的旗帜下,广大黄埔师生以国家利益为重,抛却个人恩怨,发扬“亲爱精诚”的校训,推动国共两党军队、“中央军”与“杂牌军”精诚团结,并肩作战。在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队基本上克服了互不协调的弱点,以黄埔师生为主的第20军团与孙连仲的第2集团军、孙桐萱的第3集团军协同作战,牢牢压制住敌人。有学者曾指出:“没有孙(连仲)集团军在台儿庄坚持阵地战,便没有台儿庄的胜利;同样,没有汤(恩伯)军团在台儿庄侧背的运动战,也不可能有台儿庄的胜利。他们在台儿庄战役中一守—攻,相辅相成。”郑洞国后来回忆道:“会战前期我方参战部队仅第20军团为中央军,装备尚好,其他部队不仅装备、战力相差悬殊,有的彼此间还有宿怨。但在作战中却能服从指挥,相互配合,使敌无隙可乘。”在战役中,更出现了黄埔师生共赴沙场、黄埔同学携手抗敌的感人事迹。罗芳珪、李友于同为黄埔4期生,毕业后一同参加北伐战争,抗战爆发后并肩参加南口战役,经历了血与火的考验,一起把529团打造成“抗战四大名团”之一。台儿庄战役中,二人为529团正副主官,并肩指挥部队作战。不幸的是,当二人在大顾珊村外前沿观察敌情时,被敌人炮弹击中,一同为国捐躯。在战役进行过程中,徐向前、陈赓、张宗逊等黄埔师生率领的八路军部队组织了多次伏击战、破袭战,紧密配合正面战场,共同推动战役朝着有利于我的方向发展。
不忘历史,开创未来
历史,是人类记忆的年轮,连接着昨天与今天,定义着过去和现在。台儿庄战役距今已经80年,战场的硝烟已经散尽,烈士的英灵也已安息,但我们永远不能忘却艰苦卓绝的抗战历程,忘却披肝沥胆的民族英雄。今天,我们纪念这场伟大的战役,就是要永远铭记在战役中英勇战斗、为国捐躯的黄埔师生及广大将士,永远铭记为战役胜利建立了功勋的爱国人士。纪念这场伟大的战役,就是要让这段不屈抗争的历史成为我们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凝聚起实现国家完全统一、民族伟大复兴的磅礴力量!
回望历史,各路中国军队携手抗战的画面依稀在目,国共两党黄埔师生并肩杀敌的呐喊声犹在耳。在日本右翼势力肆意美化侵略历史、“台独”势力甚嚣尘上的形势下,海峡两岸的黄埔同学理应继承台儿庄英烈的遗志,大力弘扬黄埔精神和抗战精神,共同遏制美化侵略历史的逆流,共同打击“台独”分裂势力,携手共促两岸和平统一。
两岸黄埔同学要大力反击美化侵略历史的逆流。较长一段时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连续修改历史教科书,删除战争罪行;日本政府内阁成员参拜靖国神社,为甲级战犯招魂;否认南京大屠杀、诋毁慰安妇、打击国内道歉的言行不断出现。在台湾岛内,民进党当局美化殖民历史的动作不断。2016年6月,日本冲绳为二战中的台籍日本兵设立“台湾之塔”,蔡英文亲自为其题名。同年11月,蔡英文出席“征战属谁——追思纪念台籍老兵秋祭”并担任主祭,向包括参加二战的台籍日军在内的台籍老兵致敬。两岸黄埔同学要合力反击这股歪曲历史、美化侵略战争的逆流,加强包括台儿庄战役在内的抗战史料的收集与整理工作,通过档案、资料、当事人证词等各种人证、物证对歪曲历史的言行进行回击。要加大宣传力度,通过举办研讨会、召开新闻发布会、组织主题活动等方式,批判相关言行的谬误之处,揭穿日本右翼势力和岛内皇民势力的丑恶面目,还原历史真实,引导舆论走向。
两岸黄埔同学要共同反对“台独”分裂势力。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肆意推行“文化台独”,“去中国化”动作频频,取消抗战胜利纪念活动,修改“公投法”降低“修宪”门槛,与美日反华势力相勾结谋求“外交突破”,导致两岸关系动荡不断。两岸黄埔同学要积极行动起来,深入揭批蔡英文当局拒不承认“九二共识”、制造两岸对立对抗的恶劣行径,敦促蔡英文当局明确承认“九二共识”及其两岸同属一中的核心意涵。时刻警惕“台独”势力的动向,深入批判蔡英文当局肆意推行“渐进式台独”、不遗余力实施“去中国化”的倒行逆施,揭露“文化台独”的荒腔走板,驳斥“台独”分子的荒谬言论,做好岛内舆论引导工作,推动反对“台独”、支持两岸关系和平发展成为岛内社会主流声音。
两岸黄埔同学要携手促进两岸和平统一。解决台湾问题,实现祖国完全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所在,也是包括台湾同胞在内的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愿望和神圣职责。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深入推进,中华民族將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国家完全统一也成为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两岸黄埔同学要高举爱国主义旗帜,推动两岸同胞共同致力于祖国和平统一大业。深入阐释黄埔精神的丰富内涵和时代意义,推动更多同胞了解、认同黄埔精神,增进两岸同胞的情感连接。大力弘扬“两岸一家亲”理念,推动两岸各领域交流交往,增进两岸同胞的理解信任与心灵契合。广泛宣传“一国两制”,引导更多台湾同胞辩证看待“一国两制”,推动岛内民意朝着支持两岸和平统一、自觉追求两岸和平统一的方向转变。
历史无法重来,未来可以开创。在台儿庄战役胜利80周年之际,两岸黄埔同学应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自觉肩负起历史重任,以反“独”促统运动的新业绩、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新进展,告慰为台儿庄战役以及抗日战争献出生命的所有先烈,告慰近代以来为中华民族独立、中国人民解放献出生命的所有英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