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在学生工作中的作用探析

2018-09-17丁海涛

考试周刊 2018年82期
关键词:学生工作能力培养辅导员

摘要:辅导员教师在高校中主要对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管理学生生活和学习、指导学生创业就业、心理辅导以及学生党团建设。辅导员的专业背景对大学生日常学习和生活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通过分析思政相关专业和非思政类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对学生工作的利与弊,给出了高校对辅导员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关键词:辅导员;专业背景;学生工作;能力培养

一、 高校辅导员素质基本要求

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辅导员既有教师身份,同时也有干部身份,在高校中主要对在校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辅导员以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的角色对大学生进行日常管理。辅导员不仅是大学生的人生导师,也是大学生健康成长过程中的知心朋友。所以大学辅导员在以立德树人作为教育学生的根本任务前提下需要具备宽广的知识储备,需要掌握马克思主义相关理论、哲学、政治学、教育学、心理学、社会学、法学、管理学等学科的原理及相关基础知识。

二、 高校辅导员队伍建设

《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明确要求高等学校在设置专职辅导员岗位时应当按总体上师生比不小于1∶200的比例,按照以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方式,足额配备到位。近年来,各高校对辅导员队伍建设十分重视,多数高校要求专职辅导员应是中共党员(含预备),硕士研究生及以上学历,思政、教育学、心理学或与所招聘高校现有专业相同或相近专业。甚至有的高校要求与该校所设专业相关的应聘者优先考虑,说明了高校注重对有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的引进。

三、 专业背景对辅导员工作的利与弊

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会因为专业背景带来许多便利,也会因为专业背景带来一定的弊端。思政类相关专业的辅导员有过思政类相关知识系统的学习,所以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方面体现出较好的优势。能够更好地指引大学生的思想政治路线,能更清晰地给学生解读党的基本路线和各项政策方针,具有较强的文字处理能力,有效地开展思想理论教育,对大学生进行正确的价值引领,在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方面也有良好的效果。但高校中思政类专业相对较少,辅导员的专业背景与所带学生专业往往不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对当代大学生十分重要,大学生的学习、实习、就业、创新创业、竞赛的重要性也不可忽视。学生在遇到问题时会第一时间寻求辅导员的帮助,由于辅导员对学生的专业知识了解不夠或完全不了解,很难在短时间内给出清楚或正确的回答,较容易错过处理问题的最佳时期,学生的问题没有得到有效解决,容易造成心理压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此时体现出了在处理此类问题时思政类专业背景辅导员的劣势。近年来高校注重对大学生实践应用能力、创新创业能力的培养,特别是地方应用型高校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围绕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开展校企合作、双创教育。此类高校在辅导员引进时会设定专业要求,优先考虑专业背景与学校所设专业较对口的应聘者,因为他们能够利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快速有效地解决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问题,并且能够作为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竞赛指导老师。实践证明,此类辅导员所带班级创新创业竞赛获奖相对较多,层次较高。且该类辅导员了解专业前沿,更好地指导学生考研、就业,体现出了此类辅导员的优势。但此类辅导员往往存在文字处理能力薄弱、缺乏心理健康知识、思政类知识欠缺等不利因素。从以上分析可知思政类相关专业和非思政类相关专业背景的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时各有利弊。

四、 高校对辅导员能力培养的几点建议

(一) 注重对辅导员政治能力的培养

辅导员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辅导员自身要有正确的政治方向,要有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政治能力的培养。特别是非思想政治教育专业辅导员,缺乏完整系统思政相关的培训和学习,在从事辅导员工作时,体现出了一些劣势,不利于对大学生进行思想政治教育。高校应该进一步加强对辅导员政治能力的培养,通过岗前培训、职业能力培训、学习十九大培训班、职业能力大赛等一系列培训或活动,切实提升辅导员政治能力。确保辅导员在从事学生工作过程中,始终保持着良好的政治素养。

(二) 拓宽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

不同专业背景的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不同,高校辅导员不仅需要掌握学生工作相关的专业知识,也要对学生所学专业有所了解。专业知识结构较窄或不合理,容易导致辅导员在学生日常管理中出现工作较难开展、学生能力提升较慢、学生满意度不高等情况。高校应研究出一些拓展辅导员知识结构的策略,激励辅导员进入课堂以学生的身份再学习,拓宽辅导员专业知识结构,使辅导员在学生工作开展、指导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都能起到很好的作用。

(三) 构建完备的辅导员激励策略

由于目前高校对辅导员晋升没有有力的政策保障,且各高校没有拿出辅导员培养切实有效的办法,辅导员待遇也不高,辅导员队伍稳定性不够。辅导员队伍的不稳定不利于高校学生工作的开展,不利于辅导员专业能力的提升。辅导员作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和管理队伍中重要的组成部分,高校应以实际行动尽快健全辅导员培养体系,选拔优秀的辅导员进行深造。高校应完善辅导员晋升体制,提高辅导员的职业归属感,落实好辅导员可以从教师和干部双重身份晋升的有效途径,在辅导员晋升同时提高辅导员的待遇。只有辅导员专业能力提升了、晋升通道畅通了、待遇提高了,辅导员从事学生工作才会更有归属感、自信心。高校的辅导员队伍才能保持长期的稳定性、专业化。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意见》[N].人民日报,2017-02-28.

[2]《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Z].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令[2017]43号,2017-09-29.

[3]李海涛.浅谈新时期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对策[J].中国素质教育理论与实践,2004(5).

[4]熊晓梅,徐峰等.新时期辅导员能力培养探析[J].辅导员新论,2009:86-87.

[5]费平.高校辅导员能力结构解析[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6):97-99.

[6]朱红春.职业化背景下高校辅导员能力发展研究[D].天津:天津大学博士学位论文,2010:41-42.

作者简介:

丁海涛,安徽省滁州市,滁州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

猜你喜欢

学生工作能力培养辅导员
1+1我们这样学队章:我们的辅导员
好辅导员这样炼成
如何做好职业学校学生的实习管理
浅析新媒体推广对高校学生工作的影响
新形势下的高校大学生心理教育和咨询问题研究
高校学生工作老师处理学生事务数据的小技巧
数学归纳法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信息技术教学中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培养探析
基于CDIO的大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
低年级学生课前预习能力的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