错误
2018-09-17丁文娟
摘要:课堂教学的成功与否,精彩与否,我们不能只看师生互动中思维的碰撞,精彩的发言,语言的生动,知识的掌握。确实这些都会成为课堂教学成功的注脚。但同时我们却很容易忽视另一种别样“精彩”——“错误”,作为老师,我们都知道,教学过程中出现“错误”是非常常见的,一堂一点错不出的课应该说是没有的。对待教学过程中出现的错误,有的教师没有准备,手足无措。有的则直接判“错”,再连续提问,直到回答正确;有的则置之不理轻描淡写一带而过;有的则自己说出答案……以上等等做法都是不顾学生实际,为教学而教学。如果我们能机智地通过学生的错误加以正确的引导,通过你的点拨让学生找到出错的原因,阻断以后出错的路径,这将会为课堂教学的精彩增添浓厚的一笔。因此,我们要正确地认识学生的出错,并将错误善加利用,让这些错误成为学生进步的阶梯。
关键词:阶梯;教学;策略
一、 活用对比,寻求解题策略的多样性
小学数学的其中一个难点是简便计算,它也是对学生进行思维训练的一种常用手段。我想,教过简便计算的老师,都会碰过这样的情况:对于乘法运算定律,课堂上,学生基本上能够很好的理解每一条运算定律,并且能够很好地完成单一运算定律的练习,但是,把三条乘法运算定律的练习放在一起时,学生就经常把这些运算定律混淆起来使用。比如错例:
这时,切忌一句话否定就让学生坐下,我先让学生说说这样做的理由,应用了乘法的什么运算定律,然后提问:还有别的方法吗?引导学生用乘法结合律来完成这道题目:
既让学生发现了错误,知道了错误的原因,同时又让学生理解了解题策略的多样性,使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避免了这种运算定律混淆使用的错误。
二、 巧用验算,培养学生自觉验算的习惯
在学生学习了小数除法后,我设计了一道选择题:1.39÷0.68=2……(),选项为A:0.3 B:3 C:0.03,好多學生选择的是B:1。这个错误很常见也很典型,我就让学生先自主探究,判断答案是否正确,接着问:“为什么是错的?错在什么地方?”再让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从而找到判断方法:
从余数比除数小这个角度来看:余数3与除数0.68相比,余数比除数大,说明填“3”是错误的。用乘法验算:2×0.68+3不等于1.39,说明填“3”是错误的。
那么造成错误的原因是什么呢?同学们发现,在计算时,被除数和除数去掉小数点,同时扩大了100倍,虽然商是不变的,但余数也同样扩大了100倍,正确的余数应把3缩小100倍,得0.03。再去看看原来小数点的位置,就会发现余数3的位置是在百分位上。
从上面的案例我们可以看出,我们可以借助教学经验,预设学生的一些典型错误,并创设相关的问题情境,通过引导让学生多角度看问题,自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又培养了学生的数学意识,还促使学生养成验算的良好习惯,从而提高解决数学问题的综合能力。
三、 精设“陷阱”,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中,教师有时精心地设置一些“陷阱”,诱导学生“出错”,再引导学生发现错误,找到错误的原因,强化知识的认知过程,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同时也能很好的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例如“把一块长25厘米,宽12厘米的长方形纸剪成边长5厘米的正方形,可以剪几个?”常用的方法是大面积除以小面积,即25×12÷(5×5)=12(个)。再验算一下,计算正确。可实际上,这样的计算方法不适当,计算结果是错误的。学生通过讨论之后发觉:当边长是12厘米时,就不能用这种方法解答。更有学生用画草图的方法来解决,更是加深了对此类问题的印象。当大边不能被小边整除的时候,就不能采用大面积除以小面积的计算方法。正确的解题方法是:(25÷5)×(12÷5)≈5×2=10(个),而不是剪出12个。
不经历风雨,怎能见彩虹!学生出现的“错误”是一种宝贵学习资源,课堂教学也正是因为这些猝不及防的“错误”才变得更生动真实。我们要感谢学生出现的错误,正是他们的错误,才让我们发现学生知识上的漏洞、思维上的不足,从而引导学生掌握正确的方法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提高数学素养。
参考文献:
[1]杨大花.课堂因“错误”而精彩[J].教育教学研究.
[2]叶康.小学数学课堂错误资源的有效利用的研究[J].
[3]杨锋.探寻“病根”,对症下药[J].
作者简介:
丁文娟,浙江省绍兴市,浙江省绍兴市上虞区曹娥街道蒿坝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