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体育课堂“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师引导”模式的构建研究

2018-09-17江俊林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教师引导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江俊林

摘 要 在初中体育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将课堂交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才能更好的促进学生体育意识的成长,让学生养成终身体育的好习惯。在教学过程当中,教师可以通过营造和谐氛围、激发学生兴趣、实施精准教学的引导方式,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体育课堂,发展学生体育能力。

关键词 初中体育 课堂教学 教师引导

中图分类号:G633.96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传统的教授式教学方法已经不能满足学生成长的需要,只有在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中才能够更好的提升学生的体育素养。教师在体育课堂中要做好引导作用,让以学生为主体的课堂顺利的开展,激发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保障每位学生的健康成长。

1营造和谐氛围,实现亲师信道

体育学科是一门学生与教师需要一起活动的课程,和谐的氛围可以增加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促进师生之间的互动。在体育教学中,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可以让学生在课堂中更轻松的学习,提升师生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从内心认可教师,在課堂中主动的向教师学习。教师在教学中可以通过组织拓展训练的方式增加师生之间的感情,增加班集体的凝聚力。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背摔”的拓展训练,在这个训练当中,每一位学生都需要全情投入,考验学生的凝聚力和信任感。在这个训练当中,每个学生要一次走到背摔台上,背对着同学们,然后笔直的倒下来,让其他同学一起合力接住,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来完成这个拓展训练。一般情况下,大部分学生都不愿意第一尝试这种看起来“危险”的活动,教师可以带头示范,做第一个背摔的人,在学生心中树立榜样,开启拓展训练的第一步。在通过这个拓展训练后,学生与教师之间的关系会因为共同完成一项需要信任完成的任务而相互亲近,学生会从内心中对教师产生认同感,愿意听教师的安排引导。在和谐的师生关系下,体育课堂的开展会更加的高效,学生的主动参与也会增加体育课堂的趣味性,让整个课堂更加充满活力。

2激发学生兴趣,导出积极情绪

孔子曾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可见兴趣对于孩子的重要性,只有让学生产生学习兴趣,才会主动融入到课程的学习当中,在初中体育课堂“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师引导”教学模式下,教师要转化传统的师生关系,作为教学活动的组织者与引导者,使学生感受到学习体育的快乐。那么如何才能够突出学生核心呢?激发兴趣是关键。

初中生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教师可以贴合学生的学习特点,创设多元化的教学模式。而不是采用死板的演示法与讲授法,让学生丧失学习体育的兴趣,特别是对于需要学生反复练习的体育动作,教师一味的让学生去练习,去重复,学生当然不愿意参与。因此教师要跳出原有的“模式圈”,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如教师在每堂体育课开始之前利用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一曲慷慨激昂的歌曲来激发学生的课堂参与积极性,转化学生的上课心情,让学生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体育课堂当中。如教师还可以在课堂中加入一些趣味的小游戏来吸引学生兴趣,如在教授“跑步”时,教师可以结合学生玩的“绝地求生”的游戏,将操场创设成“求生场地”,需要学生通过不同的关卡才能够“绝地求生”,这样的情境充满激发了学生的参与热情,教师设计不同的“变速跑”“障碍跑”等等关卡,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跑步能力,也真正做到了寓教于乐。除此之外,教师还可以在课后放松时让学生相互按摩放松,增进同学之间的合作关系,也让班集体的凝聚力更加融洽。在教师多元化的教学模式下,学生改变自己对体育学科的“固定”印象,觉得体育课充满冒险与新奇,自然就愿意主动参与,整堂课也达到了“以学生为核心的教师引导”的教学模式。

3把握男女特点,巧妙因势利导

学生进入中学后男女生的区别会越来越明显,这是青春期的号角,他们的运动兴趣、运动模式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师如果采用统一的授课模式,势必会引起部分学生的反感,因此教师要把握男女生的个体差异,通过因势利导,达到精准教学,这样才能够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体育课程中得到提升。

例如班级中的男生对竞技类项目更感兴趣,那么教师就可以在课堂中给学生展示的舞台,如在班级中举行男子小组篮球赛,让学生能够通过比赛来提升自己的篮球水平,同时,教师还可以组织以班级为单位的男子篮球联赛,当班级中的男生听到能够与别的班比赛时,集体荣誉感会大大提升,增加男生的好胜心,从而认真训练,希望夺得好的名次。而对于女生来说,教师可以选择女生偏爱的体育项目让女生练习,如健美操,瑜伽等等,不仅能够培养女生优美的身姿,也能够提升女生的训练激情。教师在实施这类教学方法时,要多去听听学生的心声,不要用自己的思想去束缚学生的发展,而是将学生的思想与自己的教学相融合,做到学生主体,高效课堂。通过这样的因势利导教学模式,每一位学生都找到了自己感兴趣的体育项目,每一次上体育课时总是充满了期待,也会主动找到老师检阅自己的训练结果,看看自己是否进步,这样的课堂学生不再是知识的被动接受者,而是知识的主动汲取着,有利于提升终身体育意识。

4结语

初中是学生成长的关键时期,教师要做好做正确的引导,建立起以学生为核心的课堂,让每一位学生都在体育课堂中找到自己的一方天地,通过体育运动健康成长,养成良好的终身体育锻炼习惯。

参考文献

[1] 潘建.初中体育教学如何凸显学生的主体性地位[J].读与写(上,下旬),2016,13(14):334-334.

[2] 杨克琴.探析初中体育教学中主体参与模式的应用实践[J].学周刊C版,2014(12):77-77.

[3] 李杰.刍议初中体育教学中学生的主体参与[J].东方文化周刊,2014(05):63-63.

猜你喜欢

教师引导初中体育课堂教学
幼儿园区域活动中教师的引导策略
初中体育学习方法指导
中学体育先学后教模式探讨
小学数学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