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构式“免不了”和“少不了”的对外汉语教学
2018-09-17任雅歆
任雅歆
摘 要 构式的运用与近义构式的辨析是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在习得汉语中的一大障碍。笔者根据前贤们的研究,试着提出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构式教学的几点对策,并选取“少不了”和“免不了”进行具体的示例分析:一是通过语义上的细微差别来区分;二是从搭配差异与功能表达上来掌握构式的具体用法。
关键词 少不了 免不了 用法辨析 对外汉语教学
中图分类号:H146 文献标识码:A
在对外汉语教学事业日新月异的当下,教学内容与方法都在与时俱进的发展,比如近义词的运用与辨析就取得了不小的突破,然而汉语构式作为本体研究的重要方面似乎并未在教学中受到应有的重视。本文选取“少不了”与“免不了”这两个具有代表性的近义构式为例,以二者的用法为切入点,引出搭配与功能表达等方面,设计了在二者在教学中应当注意的重难点,希望能为对外汉语教师在教学中提供一些有效的建议。文中例子均来源于北大语料库、百度网搜索等,过长的语料有所删节。
1构式的意义以及对外汉语教学中近义构式教学的重要性
在 20 世纪 90 年代,Goldberg 和 Kay 提出了构式语法的概念,Goldberg(1995)是构式语法的集大成者,她给“构式”下的定义是:“当且仅当 C 是一个形式——意义的结合体〈F1,S1〉,且形式 F1或意义 S1的某些方面不能从 C 的组成成分或其他先前已有的构式中严格推导出来时,C 是一个构式。”这个定向我们传达了重要的一点:构式的整体不等于部分的简单相加,也就是一个构式是具有独立于其组成部分的单独意义的,这就是我们所说的构式义。对外汉语教学实践证明,汉语构式具有明显的汉语特色和使用习惯,近义构式意义相近、用法相似的特点成为了留学生在学习中的瓶颈问题。因此,在对外汉语教学中针对近义构式的辨析和掌握所進行的教学显得非常的重要。
“V不了”是现代汉语中经常出现而且很有特色的一个构式,是很典型的能性述补结构,所谓构式指的是形式和意义的统一体,该构式一般可用以表达“有无能力进行某事或将某事完成”,“少不了”与“免不了”由于构造上的相似性使得其在语义上成为一对近义成分,本文之所以选取二者来设计一些教学过程中的重难点和辨析方法,因二者和其他“V不了”相比,具有几点特殊性:结构上的凝固性,分布上的插说性。同时,无论在位置分布还是语义表达上,“少不了”比“免不了”更加丰富和灵活。本文将从构式的具体用法与意义,搭配方式与功能表达等几个方面来阐述具体教学内容。
2“少不了”和“免不了”的综合讲解
对于汉语非母语的学习者来说,想要做到正确使用构式,首先需要掌握构式在句法中的位置,并理解在不同句法功能下所表达的含义;其次,在理解含义的基础上掌握辨析的方法和途径,这样才能从根本上避免近义构式使用中偏误的出现;对于对外汉语教师而言,确定近义构式的教学内容与重难点,明确地找到切入点,才能在教学中面对学生遇到的实际问题时,给予有针对性的讲解。
2.1讲解构式的不同用法与相对应的含义
“少不了”和“免不了”都有谓词性和副词性的用法,为了讲解时的方便简明起见,我们把两者的谓词性用法称作a类,副词性用法称作b类。
(1)在a类中的“少不了”,主要是作句中的谓语成分,总的归纳来看,它既可以单独出现,后面加宾语,如例①;也可以在较为复杂的定语成分结构中使用,成为修饰语的一部分,如例②:
①玻尔有着好动的性格,每次打架或争论,总是少不了他,他在数学和科学方面显示出了非凡的天才。
②出国旅行,少不了的就是品尝当地原汁原味的美食。
在例①中,“玻尔”是属于“每次打架或争论”中的一员;例②句中,品尝美食是旅行的一项重要活动,需要给留学生说明的一点是:为了强调和修饰“少不了”后面的内容,其常出现在“高程度量的词语……的”之间,从而一起来充当定语成分。
a类中的“免不了”与“少不了”的用法相近,但在语义侧重点上并不相同,“免不了”重在表达“不可避免”,“少不了”重在“不可缺少”,如:
③小孩学走路免不了要跌跤。
④学习汉语,汉字的书写是一个免不了的问题,汉字是典型的表意体系的方块字。
“跌跤”是“学走路”难以改变的实际情况;“汉字的书写”是“学习汉语”不可回避的问题之一,总体上作谓语成分。
(2)在b类用法中,两者都是充当状语,如:
⑤外国人到了中国,少不了要去看举世闻名的长城。
⑥刚开始学习汉语,总是免不了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
教师在教学中需要注意的是,“少不了”和“免不了”作状语时,省去不说并不影响句子的整体表述,而且,两者的语序位置很灵活,可以位于句中和句间。
用法的不同必然带来构式义的变化,从最初的意义来看,“少”和“免”分别是“缺少”与“避免”的简略形式,如例①~④两者行使的谓词性用法时,后面一般跟的是名词性成分,但这种形式进入状语的位置,修饰动词性的句法成分,语义也发生了转变,由“不会缺少”与“不能避免”转变为“按照一般的常理或常识,某件事情的存在或出现是不会缺少或避免的”举例:
⑦这种既当学生又当伙夫的生活,的确很辛苦,有时候还少不了吃剩饭、糊饭、甚至还会断炊。
⑧那时,在店里当学徒、做伙计的人,都指望自己能有机会出人头地,但是谁都知道,最后能成功的人是很少的,所以学徒之间也免不了时常明争暗斗。
由于“既当学生又当伙夫”的实际情况,才会有“吃剩饭、糊饭、甚至断炊”的现象;而“学徒之间的时常明争暗斗”则是文中所说常识“成功的人很少”所导致的现象,所以“少不了”和“免不了”都在强调其后动词短语的同时,说明了相关缘由。
2.2讲解“少不了”与“免不了”意义上的区分
至此,已经初步分析了“少不了”与“免不了”在句法中的两大用法以及其对应的含义;在意义的区分上,要重点讲解二者侧重表达的意思,通过构式含义上的细微差别来区分。对此,我们可以借鉴汉语近义词辨析的方法,在不同的语境和语义的情况下,理解构式所表达的含义。笔者根据前人的研究,总结出以下两点是二者意义的主要区别,应在教学中突出这一重点:
(1)当表示数量上的少量与多量时,常用“少不了”,如:
⑨作为一名爬山爱好者,出门时背包里一个相机,一根杖,横竖是少不了的。
在例⑨中,“一个相机,一根杖”是爬山爱好者的必备行李,在语义上表达的是客观上的“最低限度”,也就是少量义;
(2)在表示主观意愿上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时”,常用“免不了”;通俗的说,即“一般”与“特例”两种情况:
⑩自古以来,人免不了一死,我要留下赤诚的忠心,照耀千秋。
职场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难以捉摸,纵使我处处留心,也怕免不了引来他人的嫉妒。
在前一例中,“人免不了一死”是自然法则,属于一般的情况;而在后一例中,“引来他人的嫉妒”只是言者的猜测,“纵使……也”的表示的是假设意味的让步句,因而这一句具有非现实性,是排除在一般情况之外的特例情况。
2.3讲解构式的搭配与功能表达
在搭配与共现使用方面,“少不了”和“免不了”的用法都比单用更加丰富,在给留学生进行讲解时,我认为以下几点应作为重难点进行教学;
(1)二者与“免去”、“避免”、“可免”等近义或反义的谓词性成分共现使用,例如:
节日的餐桌上少不了饮酒,但要注意畅饮的同时避免饮酒过量。
如果想往上攀登,就免不了被荆棘划伤,怎么可能永远避免挫折和困难呢?
(2)在具体的表现形式上,主要存在着两种:同类联用和异类联用。前者即“少不了”、“免不了”自身前后搭配使用;后者指的是“少不了”、“免不了”与能愿动词或部分语气副词相联用,如:
人生在世,谁也免不了伤害别人,也免不了被人伤害。
(3)语气副词是主观性很强的表达方式,位于“少不了”、“免不了”之前,常见的有“当然、自然”如:
在现代生活中,我们出门坐车,自然少不了现代化的交通工具。
(4)“少不了”与“免不了”这对近义构式在表达上有很多相似的功能,笔者根据前人已有的研究,总结出两点应重点讲解的功能:一是二者都具有表达“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功能,二是表达“已然性”和“未然性”的功能。
首先,我们来谈“必然性”和“可能性”的功能。能愿动词通常可以对事理或情况做出主观上的评判和推测,二者在做副词时常常与其联用,如:
过年了,人们免不了要买点东西当年货。
王二婶哀求地说:“冬保,算我求你啦,要是那当家的回来,少不了我又挨一顿揍。”
在前一例中,“过年”是东方的重要节日,所以按照一般的情况来说,“买点东西当年货”是正常现象,符合人类的经验与常识,是必然性意愿的表达;在后一例中,“王二婶”依据自己以往的经历,认为自己很可能会挨揍。所以,这两句是可能性意愿的表达。
在举例说明之后,教师应进行归纳性的总结,“必然性”就是通常所说的“客观性”;“可能性”在这可以理解为“主观性”;因而常和“我认为”、“我想”、“自然”、“当然”等表达主观意愿的短语搭配使用。
其次,两者还可以与时间词语联用,从而具有表达“已然性”和“未然性”的功能,如:
这汉奸竟然带着几分羡慕地说,“到明天要来好些大日本帝国的记者、摄影师,少不了围着你问东问西,还要照相呢!”
那些年,栽种蘑菇的人大都是永善的弟子,当然免不了常到“开山鼻祖”处拜访,以切磋技艺。
以上两例便分别表示未然事件和已然事件,并且各自与时间词“明天”、“那些年”共现使用。
3“少不了”和“免不了”的教学对策
我们重点借鉴了近义词辨析的方法与原则,并参考了一些语法教学的方式与准则,结合汉语构式的形成与特点,从而总结了以下几点作为这一对近义构式的教学对策,由于笔者学识能力有限,难免有所疏漏,还望他人提出更多行之有效的建议。
3.1以构式的用法为切入点,力求简洁
众所周知,对外汉语教学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培养学习者运用汉语进行交际的能力,因此在课堂讲授中应该尽量减少专业术语的使用;此外,简洁性也是对外汉语教学的一大原则,教师在教学中应坚持这一原则,结合具体的教学对象展开教学,才能達到进行交际的目的。
3.2结合具体的语境进行区分,把握规律
理解构式的含义与掌握构式的用法为近义构式的辨析打开了大门,设定语境是让学生较好地理解构式异同的重要方法。前文在区分表示“数量上的少量与多量”还是“主观意愿上的不可避免的必然性与可能性”时,笔者就列出了例句进行说明。在不同语境的逐个讲解中,留学生会在认知上加深理解,达到学习致用的效果;由于本文主要面向的是对外汉语教师,文中所举例子均是来源于北大语料库、百度网搜索等,其中有些例句会加重学生理解的负担,不适合在对外汉语课堂上使用,因而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应灵活应变,多举些简明易懂的例句,这样才能有效提高课堂效率。
许多近义构式都存在这结构的相似、意义相近的现象,由一个结构可以引出大量的同语素近义构式,因此具有着一定的规律性,教师在讲授构式时应该进行举一反三,归纳总结,在已有知识的基础上进一步讲解。
3.3循序渐进的讲授知识,对比差异
本文在知识讲解的部分坚持从易到难、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建议教师从“少不了”和“免不了”的用法入手,再进一步进行表意的区分,并把构式的搭配用法与功能表达作为教学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不同国别的学生对于构式的理解和区分有着很大的差异,在讲授汉语构式时,教师应该从国别进行区分,有针对性地展开教学;此外,构式语法具有特殊性,构式义并不等于各个语素义的简单整体相加,在给学生讲解时,要突出表明,不能简单从字面意义上推测构式的整体表意。
对于近义构式辨析对象的选择是在实践教学中十分棘手的问题。一方面教师可以选择不同等级的汉语构式进行讲解和辨析,确保学生循序渐进地学习;另一方面教师可以选取中介语语料库中在用法上易出错和易混淆的近义构式以及学生主动提出需要理解的汉语构式,从而保证词语选取的真实性;希望本文的观点和方法可以在教学中给对外汉语教师提供一些引导和帮助。
参考文献
[1] 潘晓军.周正红.“少不了”与“免不了”的构式特点与共时发展[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2015(04):105-136.
[2] 潘晓军,周正红.“少不了”与“免不了”的功能表达与历史演化[J].西华大学学报,2015(05):2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