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聚合词语教学

2016-05-06田晓萌

考试周刊 2016年22期
关键词: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田晓萌

摘 要: 聚合词语是现代汉语词汇系统中的一种独特现象,它由同一语义场中多项并列成分组合而成,表达某类聚合语义,对对外汉语教学有独特意义。根据聚合词语的特征,本文提出聚合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将成分义与整体义教学相结合、注意语法义教学、对比分析教学、语境教学、文化教学等。

关键词: 聚合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 教学策略

一、聚合词语及其特征

在汉语词汇系统中,我们经常见到像“真善美”、“说学逗唱”、“金木水火土”这样的词语。它们结构固定、意义丰富、口语化强且使用频率高。在学术界,最早重这一现象的是赵元任先生。他将这一类词语称作“聚合体”,“聚合体像一串原子构成一个分子”[1]。郭良夫先生最早将这类词语称为“聚合词”。“‘豺狼虎豹是聚合词,可以当做集体名词来用。这种聚合词跟包含两个成分的复合词一样,各个成分的次序是比较固定的”[2]。葛本仪在《现代汉语词汇学》中将这一类词语叫做同位词。“同位词就是表示同一类聚的词”[3]。

由于这类结构是“词”还是“短语”没有定论,因此本文将拟用“聚合词语”这一名称进行阐述。笔者认为,聚合词语就是由三个以上处于同一类属义场的单音节语素构成的结构凝固且意义上具有相对整体性的复合式联合词语。

基于以上定义,聚合词语有以下几方面特征:在结构方面,聚合词语结构凝固,语素顺序相对固定。在词性方面,聚合词语可分为名词性聚合词语、动词性聚合词语、形容词性聚合词语和其他类型聚合词语四大类别,例如:伯仲叔季(名词性)、摸爬滚打(动词性);博大精深(形容词性)、三六九(其他类型)。在语义方面,聚合词语包含“成分义”和“整体义”两层语义,且整体义所表示的范围要比每个语素所表示的“成分义”范围的总和大或至少相等。且后者具有相对整体性特征,出现“熟语化”趋势。

二、聚合词语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策略

词汇作为语言的建筑材料,是语言学习中至关重要的一环。没有充足的词汇储备,就不能将语言恰如其分地应用到现实交际中,做到学以致用。正如陆俭明先生所说:“一个外国学生要学好外语,重要的是掌握大量的词汇,要有足够的词汇量。”[4]聚合词语作为一种特殊的词汇现象,在现代汉语中屡见不鲜,且包含大量文化内涵,更应该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予以足够重视。汉语学习者只有充分掌握并恰当运用聚合词语,才能把汉语说得更地道。

(一)聚合词语成分义教学与整体义教学相结合

汉语中单音节语素绝大多数能充当词根,因而词汇广泛运用词根复合法。这类词往往存在成分义和整体义,且二者有部分与整体、具体与抽象的关系。聚合词语也是如此。因此在讲解聚合词语含义时,教师可以先将词语化整为零,从其成分义寻找突破口,然后上升到整体意义。例如:

(1)不顾人民劳动力的极限,只顾自己声色犬马的享受,没有一个逃过覆亡的命运。(柏杨《柏杨白话版资治通鉴:赤壁之战·三国鼎立》)

(2)《三更三点到三河》写的是一个跑马卖艺出身的响马和一个唱野台子戏的女艺人,悲欢离合,缠绵悱恻,刀光剑影,九死一生将才子佳人小说。(《刘绍棠文选》)

“声色犬马”是一个聚合词语,其中,“声”为歌舞;“色”:为,女色;“犬”养狗;“马”为骑马。这四个语素义对于初级汉语学习者来说都颇为简单。在讲解了成分义后,可以让学生联想:什么样的生活会出现这样的景象。学习者不难想象到奢靡的生活作风,等到词义呼之欲出时,再讲解其整体义,“形容寻欢作乐、腐朽的生活方式”(《新华成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02),达到水到渠成的效果。同样,“悲欢离合”可以先讲解成分义:悲伤、欢乐、离别、团聚,然后引导学生归纳出词语的整体义“人生的种种经历、遭遇和感受”。

这样的讲解方式,不但可以让学生摆脱对四字词语的恐惧,而且可以使得词汇教学先易后难、循序渐进,帮助学生理解。

(二)重视聚合词语的语法义教学

词义分为词汇义和语法义,词汇义是一个词语的实在含义,而语法义则是指该词的词类及其所能够充当的语法成分。学习一个词语,除了需要掌握词的实际意义,还需要学会这个词的使用规则。否则,汉语学习者将会在运用时出现错误。例如:

(3)他每天很吃喝玩乐,不学习汉语。(留学生作文)

(4)我喜欢学习汉语,因为汉语文化非常博大精深。(留学生作文)

(3)句中“吃喝玩乐”是一个动词,根据动词语法特征,一般不能受程度副词修饰,因此“很+吃喝玩乐”就犯了状语中心语搭配不当的毛病。想要表达动词的频率高,可在前面加上表频率的副词,如“他经常吃喝玩乐”或“他总是吃喝玩乐”。(4)句的“博大精深”形容思想、学识广博高深,是形容词,具有很高的性状程度,不能再受程度副词修饰。因此同样犯了状中搭配不当的偏误,将“非常”两字去掉,就是正确的了。

由此可见,聚合词语的语法义教学不可忽视。根据现代汉语词类语法特征,名词在句中主要作主语、宾语、定语;动词在句中主要充当谓语,部分可作谓词性主语、宾语,少数还可充当定语和状语;形容词在句中承担定语和状语的语法成分。教师在讲解过程中,可以通过举例,将词语的使用规则融合在句子当中,加以剖析,让学生了解如何正确地使用。例如:

1.名词性聚合词语——柴米油盐

(5)已婚妇女大部分要依靠丈夫生存,柴米油盐煤球尿布占去了她的青春和双手。(李敖《传统下的独白》)

(6)如果我们只有一元钱,那么我们也知道拿它去买柴米油盐,满足基本需要。(《1994年报刊精选》)

(7)剩余的500元钱即是一个月的柴米油盐水电气的花费。(《人民日报》)

“柴米油盐”分别在例句中充当了主语、宾语和定语。

2.动词性聚合词语——吃喝玩乐

(8)鲁定公接受了这班女乐,天天吃喝玩乐不管国家政事。(《中华上下五千年》)

(9)吃喝玩乐已成为时下经济和社会交往中的第一公关术,成为炫耀身份和势力的媒介。(《1994年报刊精选》)

(10)周幽王什么国家大事都不管,光知道吃喝玩乐,打发人到处找美女。(《中华上下五千年》)

(11)那些没有高尚人生目的懒散人,常常浪费时间,今日事拖到明办,到了明天又拖到后天,或者把时间整天消磨在吃喝玩乐之中。(《中国儿童百科全书》)

“吃喝玩乐”分别在句中充当谓语、谓词性主语、谓词性宾语和状语。

3.形容词性聚合词语——抑扬顿挫

(12)涵妮扭开了收音机,于是,一阵抑扬顿挫的小提琴声飘送了出来,是贝多芬的罗曼史。(琼瑶《彩云飞》)

(13)这样一篇慷慨激昂的长篇演说,而且又由一位休伦族演说家抑扬顿挫地来发表,其效果不容置疑。(库柏《最后的莫希干人》)

“抑扬顿挫”在例句中充当了定语和状语的句法成分。

以上例句将三类聚合词语的语法功能恰当地糅合在句子当中,老师可以通过分析成分,归纳出词语的实际用法,帮助学生理解运用。

(三)运用对比分析讲授聚合词语

对外汉语教学中聚合词语的对比分析需要在两个方面进行:一是一般词语和聚合词语的对比分析;二是聚合词语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的对比分析。

首先,一般词语和聚合词语的对比分析。聚合词语相比于其他词语的优点为:结构工整,内涵丰富,表达形象生动。正确使用聚合词语能使语言更加具有中国风味。例如:

(14)汉城里的山区很美丽,而且山也不高,男女老少都能爬到山顶。

(15)汉城里的山区很美丽,而且山也不高,所有人都能爬到山顶。(留学生作文)

在例(14)中,“男女老少”是聚合词语,泛指各个年龄层的全部人群,和例(15)中的“所有人”意思相同。但相比较而言,“所有人”年龄层次感较弱,很难让人感受到汉城山海拔低的特点。但“男女老少”就有所不同,连小孩儿和高龄老人都能爬上去的山肯定不是高山,使语言表达更加形象。

其次,聚合词语正确使用与错误使用的对比分析。学生在词汇学习中有时会出现望文生义的现象。因此,明确严谨地讲解聚合词语含义显得尤为重要。这时可以将正确与错误的词汇使用进行对比,从而规范学生对词义的理解。例如:

(16)这篇文章的语言风云月露,读完之后让人心生澎湃、感慨万千。

(17)如今他(贾宝玉)在家中只是和些孩子们混闹,虽懂得几句诗词,也是胡诌乱道的,就是好了,也不过是风云月露,与一生的正事毫无关涉。(贾政言)(曹雪芹《红楼梦》)

显而易见,“风云月露”一词在两个例句中的色彩义有所不同,前者是褒义,后者是贬义。根据《中华成语大辞典》(修订版):“风云月露,比喻对社会没有益处的吟风弄月的诗文。”一般用于贬义。例句(16)中将“风云月露”用于表示文章之妙,使用有误。而(17)句中则是贾政批评贾宝玉文章天花乱坠,不着实际,是贬义,使用正确。如此将聚合词语的使用正误对比呈现,可以清楚地告诉学生哪个是对,哪个是错。这比教师单方面强调词汇的正确用法要有效果得多。

(四)将聚合词语放在语境中教学

随着聚合词语词汇化的发展,很多已经出现转义。因此,汉语学习者在学习时,除了需要掌握其简单的基本义,还需要记住深奥晦涩的转义。这时,将讲授的聚合词语放在语境中,可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词语的完整内涵。例如:

(18)很久很久以前,下龙湾妖魔鬼怪横行,危害人民。天神知道后,派一巨龙潜入下龙湾,扫除妖魔,为民除害……(《人民日报》)

(19)林艳,当地派出所一名普普通通的大学生女段警。她参加工作不到两年,学的是外语,却有一双能识别“妖魔鬼怪”的“火眼金睛”。(《“神眼”林艳》)

《现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2012)对“妖魔鬼怪”的解释是“妖怪和魔鬼,比喻各色各样的邪恶势力”。前半句是基本义,后半句是比喻义。在讲解时可以分别放在不同语境中,让学生体会两种含义的区别。例句(18)的“妖魔鬼怪”出现在了神话故事中,描述了妖怪魔鬼对百姓的侵害,提取的是其基本义。例句(19)则是将词语放在真实情境中,现实世界不存在妖魔鬼怪,这里是将罪犯比喻成妖魔鬼怪,为比喻义。这样一来,不但将两种含义区分开来,而且在无形中告诉学生词语的使用规律,即在神话故事中多表示原义,在真实生活情境中多表示比喻义。

(五)聚合词语教学中融入文化因素

对外汉语教学不单纯是语言教学,也是文化教学。如常敬宇先生所言:“中华民族几千年来认识自然和社会的哲学思想、道德观念、价值观念、审美情趣、民族心态及风俗习惯等,无不在汉语中得到广泛而深刻的反映,并且首先体现在汉语的词汇方面。”[5]词汇作为语言系统的建筑材料,毫无疑问担任着承载中华文化的大任。而聚合词语作为汉语词汇中的独特现象,当中所包含的文化内涵更是不言而喻。这些聚合词语所具有的文化独特性,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了它使用的局限性。若汉语学习者一味追求用词新颖而忽视了当中的文化内涵,就会闹出笑话。例如下面一个句子:

(20)他说汉语很地道,说学逗唱一样都难不倒他。

说学逗唱是相声的基本功,不能指一般的语言输出,若汉语学习者不清楚词语背后的所指,随意使用,就会让人摸不着头脑。

除此之外,不同聚合词语可以归为不同类别。教师可以对聚合词语进行分类教学:

(1)文学 诗词歌赋

(2)宗教 生老病死 儒道释

(3)建筑 亭台楼阁 楼堂馆所

(4)古代医学 望闻问切 心肝脾肺

(5)八卦易经 子丑寅卯 金木水火土

(6)姓氏名号 赵钱孙李 张王李赵

(7)传统艺术 丝竹管弦 吹拉弹唱 唱念做打

说学逗唱

这样的分类教学策略可以帮助学生梳理聚合词语类别,归类记忆,便于词语的掌握。

三、结语

聚合词语结构凝固,语义丰富,包含深厚的中华文化内涵,对汉语学习者习得汉语、了解中国有重要意义。在对外汉语教学中,聚合词语教学策略应与其本身的结构特点相结合,对症下药。把握聚合词语整体义大于等于成分义这一特性,将词语进行先分后合式的教学。同时配以词汇义与语法义相结合、语境渗透等教学方法,并为学生讲解当中的文化因素,加强练习,帮助汉语学习者掌握这类词语的用法。

参考文献:

[1]赵元任.吕叔湘,译.汉语口语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1979.

[2]郭良夫.语素和词与词和短语[J].中国语文,1988(6).

[3]葛本仪.现代汉语词汇学(修订本)[M].济南:山东人民出版社.

[4]陆俭明.对外汉语中的语法教学[J].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2000(3).

[5]常敬宇.汉语象征词语的文化含义[J].语言教学与研究.北京语言大学出版社,1992(4).

猜你喜欢

对外汉语教学教学策略
低年级写话教学策略
谈以生为本的群文阅读教学策略
写话教学策略初探
浅谈复习课的有效教学策略
舞蹈教学策略之我见
高中英语读后续写的教学策略
建设“三型”高校基层党组织实践策略研究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
浅谈组织教学在对外汉语教学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