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规划专业教学体系的探索

2018-09-17石蕾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16期
关键词:四年制城乡规划教学

石蕾

摘 要 城鄉规划是我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学科领域,而专业的教育过程中存在着教育内容、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地方院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应形成专业基础教育与专业综合素质的平衡发展,教学的课程安排应着重于专业能力与综合素质,职业素养以及创新能力的融合,注重对学生综合能力培养,探索以城乡规划、建筑学一级学科为基础的多学科交叉渗透的教学模式。

关键词 四年制 城乡规划 教学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飞速发展,城乡在不断进化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系列新的问题,而城乡规划学科也伴随着城市的发展,在不断解决城乡发展中的新问题中不断拓展。城乡规划专业自设置以来已经有数十年的历史,经历了学制的变化过程,现今的城乡规划存在四年制和五年制两种,并于2012年正式从原先建筑学下的二级学科一跃上升为一级学科——城乡规划学。这一变化无疑提高了城乡规划专业的地位。而不同学年制的城乡规划专业,无论是课程设置,教学内容进而教学方法等各方面都存在巨大差异。此外,新型城镇化的提出标志着城乡发展粗放型向优化产业结构、改善人居环境、提升城市品位的集约型城市化转变。这就要求城乡规划教育者转变课程的教学观念、改革传学内容、创新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城乡规划专业作为一门应用型非常强的学科,地方院校如何根据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自身培养能力,探索适合自身发展的城市规划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成为当前急需解决的关键问题。

1黄山学院城乡规划专业现状

1.1创办时间不长

黄山学院下设的建筑工程学院二级学院,从2011年开始招收城乡规划专业学生,总体上招生规模以一个班级为主,学生人数控制在60人。自创办直至2018年均是以四年的学制进行教学的,而四年制城乡规划教学体系的建设和改革就是要让学生在有限的四年时间内完成五年制城乡规划的基础课程及专业核心课程的学习内容,基本达到五年制的教学要求。整体的教学过程中,对课程设置依旧处于探索之中,对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还有待调整和改进。

1.2教学模式陈旧

按照2011级的教学大纲,大一、大二的基础学习阶段,建筑学与城乡规划课程设置完全一样,直到大三才涉及到城乡规划的专业课程,而大四仅有一学期学习专业课,最后一学期是毕业设计的任务安排。从专业课程的设置来看,学生真正学习规划专业课程的时间非常有限,这也导致了在三、四年级每学期的课程量安排过多,容易导致学生学而不精的结果。同时,对比我校五年制的建筑学专业,其办学已有十年之久,课程体系已较为合理。虽然城乡规划专业是由建筑学衍生发展而来,但基础学习阶段的课程应理应不同,并各成体系,而不是直接“拿来”,这对于规划专业来说实则不利。

1.3应用实践脱节

实践环节是城市规划专业发展的核心,是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的关键。目前该校实践教学在实践的内容安排上与同类院校相比差别不大,但实践的时间却相对紧凑和有限,主要集中在城市认知、城市总规和住区规划等课程设计,总体实践教学的时间之和仅为4周。而城乡规划专业是一门应用型学科,只有真正参与到实际的规划设计、现实的城乡环境之中,才能做出具有可操作性的规划设计。正所谓“现状了于胸,规划就轻松”。对学生城市社会问题的认知能力培养的缺失,无疑会影响到学生在体验与探究问题中的成长过程。

2城乡规划专业课程体系的探索

2.1教学内容的设置

城乡规划教育肩负着时代发展的重任。城乡规划上升为一级学科,标志着对城乡规划学研究范围和研究独立性的肯定,同时对城乡规划教学内容或体系也将随之进行必要的调整,尤其是在教学方面的结构要做进一步的优化。建筑学与城乡规划学是微观与宏观的对比,在教学的过程中,对于城乡规划的同学应从入学时就时常灌输规划的宏观思维,这对之后的专业教学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因此,根据黄山学院城乡规划专业自身的情况、学生的特点、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性地进行城乡规划教学体系的建设,包括课程的设置和教学方法的研究对于未来城乡规划专业的发展影响重大。城乡规划教学模式要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并强调开放性和弹性,教学内容必须以地域文化特色为导向,以服务地方城镇发展为宗旨,以特色化人才培养为目标。

2.2应用人才的培养

城乡规划学科本身就是个实践性非常强的学科,而现阶段城乡规划专业人才培养计划和规格要求与职业需求存在较大差距,专业实践教育过程中也存在着教育内容、培养途径与教学方法等方面的突出问题,无法适应当前城乡规划专业培养的需求。应用型导向下的城乡规划专业应与社会发展需求相匹配,工程实践能力的培养是城乡规划专业的核心内容。针对不同地区的文化特征,探索出地域性高校规划专业实践课程独具特色的办学道路,改革传统的实践教学方法与手段,建立符合学科发展规律和适应社会需求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地方高校城乡规划专业人才的培养的重要途径。

基金项目:安徽高校自然科学研究项目(KJHS2017B12)。

参考文献

[1] 姜云,王宝君,李孝东等.城市规划应用型人才培养课程体系总体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9(05) : 46-48.

[2] 陈秉钊.中国城市规划专业教育回顾与发展[J].规划师,2009(01):25-27.

[3] 贺慧,余柏椿.快速城市化进程中的城市规划教育新思维[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9(01): 94-96.

[4] 洪亘伟.城市规划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08,17(05):110-113.

[5] 吴志强.城市规划学科的发展方向[J].城市规划学刊,2005(06):2-9.

[6] 华晨,叶艇.突破城市规划本科实践教育瓶颈[J].高等理科教育,2008(03):117-120.

猜你喜欢

四年制城乡规划教学
论当前城乡规划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措施
城乡规划中常见问题与解决措施探讨
留学情报站
“自我诊断表”在高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
对外汉语教学中“想”和“要”的比较
四年制本科医学检验毕业论文必要性探讨
城乡规划
浅谈四年制康复治疗专业表面解剖学的有效教学方法
三维仿真在城乡规划全过程管理中的应用
跨越式跳高的教学绝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