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

2018-09-17刘婧婧李娟琴

考试周刊 2018年80期
关键词: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道德与法治

刘婧婧 李娟琴

摘 要:2017年秋开始使用新版的《道德与法治》教材,其无论是在内容选择还是编排案例上,都与之前的思想品德教材有着明显的区别和变化,从而给教师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与难度。对此本文主要分析了部编版《道德与法治》教材的内容编排,并提出了相应的教学建议,以期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建议;教材分析

2016年4月,教育部发出相关通知,要求全国所有中小学的原《品德与生活》《思想品德》教材名称改为《道德与法治》。这不仅是教材名称的变化,同时也是教材内容的一大改革与调整。部编版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改版上不仅顺应了时代的要求与发展,同时也更加符合初中生的特點与认知。《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的教学目标是培养初中生良好的心理素质和道德品质,从而使学生能够成为优秀的社会主义接班人,因此这门课程自改革以来就受到了社会与教育界的广泛关注。本文对《道德与法治》教材进行了研究与分析,并提出了针对新教材的教学建议。

一、 《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突出特点

(一) 版面设计新颖

《道德与法治》教材在正文之外,融入了大量与生活实际相关联的图片,并配上创意美感的表格、图示等学习内容,在讲述法律意识以及法律规定等严肃话题时,也会配以生动活泼的图片,以图文并茂的形式展现在读者眼前,使教材变得更加具有亲和力,增强教材的可读性。例如,在七年级《道德与法治》中,在学习“时间去哪了”以及“教师职业”时,都配以生动活泼的表格以及概念图,让学生能够更加容易理解教材内容。

(二) 贴近实际生活

在教材的内容编排方面,较之前相比更加贴近生活。《道德与法治》以学生具体而复杂的生活为起点,将各个资源的内容以及活动设计都聚集在道德价值观层面的探讨,使学生从实际生活中发生的小事上能够领悟出人生的道理。同时,引导师生一同发掘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在活动后用正文进行引导。不仅如此,《道德与法治》整体内容增强了逻辑性,并符合青少年的心理成长特点,以朋友的语气引导学生遵纪守法。在内容的安排上,以模块式的形式逐渐增强知识点,从现象到问题,再到探究,通过层层递进的形式使学生逐渐认识到遵守法律法规的重要性,使学生在探寻中领悟真理。

二、 对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建议

(一) 将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

教材是知识内容呈现的主要载体,也是教师与学生学习知识的主要桥梁。在传统教学过程中,教师往往对教材的依赖度与使用度比较大,与实际生活联系较少,从而导致课堂教学气氛枯燥无聊。为此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应转变教学形式,摒弃传统教学中的弊端,将教材与生活相结合,用学生身边的大小事来反映实际问题。教材对于学生而言是反映知识内容的教科书,但是教材中融入了大量的生活素材,所以实际生活对于学生而言应该也是一本教科书。而且,现实生活带给了学生更多的体验与实践,这种丰富的体验过程是教材所代替不了的。道德与法治所呈现出的教学内容虽然是难以理解、较为抽象的,因为其关键点在于并不是告诉学生要如何去做某件事,而是告诉学生要如何看待某件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将道德与法治的教材与实际生活相结合,让学生用心去感悟生活中的所见所闻。例如,在学习七年级上册第三课《发现自己》时,这一课的重点在于为什么要认识自己?如何评价自己?如何去发现更好的自己?对此教师可以让学生从生活的角度去理解这一问题,自己在家中是什么样的角色,在学校又是什么角色,并结合教材突出生活逻辑主线,从而使学生真正地认识自己,并珍惜自己拥有的一切。

(二) 引导学生积极地思考问题

用问题来引导学生思考问题,促进学生有效学习,这通常是教师所惯用的教学手段。在素质教育的大力推进下,学生的创新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成为教师以及学校最为关注培养的重点。而这两种能力的形成都依赖于学生的思考能力,只有学生乐于思考问题,主动思考问题,那么才能从中获取知识和收益。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对于教材中所探究的问题教师要提前做好准备,并借助教材衍生出更多的问题以供学生思索,这些问题可以是教师备课时准备好的,也可以是由学生主动提出的。如果学生能够积极主动地提出问题,那么这比回答问题要更加具有意义,因此教师要积极鼓励学生主动提问,从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

(三) 学以致用,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初中道德与法治科目教学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将所学会的知识能够运用到生活中,并且以正确积极的态度来面对生活中所发生的事。初中生通过道德与法治教材能够更好地认识到社会,明确自己在社会活动中的责任和义务,这些都是初中生必须要掌握的理论知识。例如在学生了解了消费者权益法后,在遇到假冒伪劣产品时,会本能的拿起法律的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并且对商品的保质期、生产日期等信息会更加关注和留心。提高学生的生活实践能力是教师的重要教学目的,对此教师应正确引导学生将知识运用于实践,从而发挥出最大效果。

综上所述,道德与法治课程推行的时间还较短,其中仍然存在着一些问题需要广大教师积极解决并完善,掌握《道德与法治》教材的特点,在实际教学中不断摸索,积累经验,从而提高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沈秀芝.初中《道德与法治》教材分析及教学建议[J].中华少年,2017(33):21.

[2]查小伟.谈提高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实效的途径[J].考试与评价,2017(05):98.

[3]许诚全.初中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建议[J].学苑教育,2017(08):16-17.

[4]姜明霞.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策略研究[J].新课程(下),2016(12):50.

[5]赵宋和.部编初中《道德与法治》七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教学解读[J].中学政治教学参考,2016(23):29-32.

作者简介:

刘婧婧,李娟琴(导师),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

猜你喜欢

教材分析教学建议道德与法治
苏教·中图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低年级教材解读
浅析泛义动词“打”及其对外汉语教学
“长话短说”栏目在教学中的实施策略
“沉淀溶解平衡”认知结构测查及其学习困难分析
中小学推出《道德与法治》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