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德育目标下的学生全面发展探究

2018-09-17黄伟业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全面发展德育学生

黄伟业

摘 要 社会主义的新时代对教育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加强德育能够帮助学生建立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笔者从德育和学生发展的现状和目标出发,分析了目前德育教育工作存在的不足,进而以德育目标下的学生全面发展问题提出一些针对性改进策略,希望为今后的学校德育教育更好落实和学生全面发展更好保证带来一定帮助。

关键词 德育 学生 全面发展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1目前学校德育目标实施与学生全面发展的现状和问题

隨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学生的德育和全面发展都提出了很多新的要求。21世纪后,中国的政治环境发生了很多变化,学生应该加强对政治体制和政治工作的理解,培养爱国的情操。同时,经济高速发展也带来了社会的变革,德育教育能够促进社会的发展、维持稳定的社会秩序,也能帮助学生自己的成长。个人的发展离不开理想信念的建立,学生建立理想信念的关键时期,加强德育是十分有必要的。

1.1学生的德育发展现状

学生正处于在成长发育的关键时期,也是道德品质、理想信念、世界观形成的重要时期。学生的心理还不够成熟,有着自己的特点,比较脆弱,对社会和世界的看法还没有形成自己的观念。学生的心理发育需要德育的帮助,建立起正确的理想信念,能够在今后的成长和事业发展中得到指导,从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1.2德育落实方面存在的问题

目前,我国德育起步还比较晚,在德育方面存在着一些不足,一是德育理念比较落后。目前,由于多种原因,德育的理念比较陈旧,跟不上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教育的需求。很多还存在着重视智力技能的教育,轻视道德品质的现象,不利于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没有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教育还没有重视到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主体,是进行全面教育的关键。三是教育内容不够丰富。教学的内容没有覆盖到道德品质和理想信念的方方面面。教育是一个全面性的教学过程,缺少了一些教学内容,教育的效果得不到保证。四是教育的形式单一。教育形式有些仅仅在课堂上进行,过于单一的形式,影响教育的效果,不能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

2基于德育目标下的学生全面发展策略

(1)转变教育的理念。德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之一。目前,一些教师对于德育工作认识程度依然不高。有些教师认为,德育存在就可以了,并没有认识到在开展德育的重要意义。仅仅进行技术和技能的教育,而不进行道德品质的教育的话,非常不利于他们今后走入社会后的发展。在社会上的发展,良好的职业道德是学生不可缺少的一部分。进行德育工作时,首先,尊重学生的独立人格。学校的学生虽然还是青年,在教师的眼里,更多的是孩子。但是在进行德育工作时,教师要清醒的认识到学生接受德育的目的是要发展自身的道德品质和理想情操。学生都有自己独立的人格,教师要尊重这种独立的人格。这种独立的人格才是德育的基础。

其次,德育工作要思想认识和道德实践并重。德育是思想认识和道德实践的双重作用。有些院校虽然十分重视德育工作,但是进行德育工作,并没有抓住道德实践这一重要内容。仅仅进行思想认识层面的德育工作,轻视道德实践活动,不利于德育的实效性提高。

再次,学校教育和社会的德育融合。德育本身具有社会性的特点,在进行德育工作时,仅仅进行学校层面的德育,是不能够满足德育的实效性的教学要求的。毕竟,德育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走上社会的时候能够展现良好的道德品质。要加强德育一定要让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相融合。

最后,将德育融入到整个教育的体系中。教育有自己的教育体系,有完善的学习课程和教学时间的安排。德育工作要融入整体的教学任务中去,统一安排,统筹规划,帮助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

(2)尊重学生的的主体地位。多年的教学实践和众多教育专家的研究都认为,学生是开展教育的主体,以学生为主体开展德育教育可以激发学生对德育学习的兴趣、提升德育教育效率。在教育活动中,德育教学和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更应该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一是树立学生主体地位意识。现在,一些教师还是存在学生是教育的主体意识薄弱的现象。如何树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意识呢?首先在加强教师对学生主体地位确立的重要作用方面的认识。充分认识在学生教育中,加强学生的主体意识是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手段。

二是在教学设计和实践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在教育的教学实践中,要能在实际教学中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不能仅仅让老师教,更应该让学生们自己亲身去实践,独立完成教育的内容。

三是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和活动。在教学的实践中教师主导,以学生为主体,帮助和鼓励学生自主建立全面发展的意识和融入社会,在生活中展现自信心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学生在教师的引导下,对于能够理解和践行德育的教育内容和目标的行为,应当受到教师的积极鼓励。

(3)丰富教育内容。教育内容不够丰富,形式也较单一,对学生缺乏吸引力。丰富的教育内容和完善的教育形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保证。在丰富教学内容方面。

一是大力弘扬爱国精神。我国是传统的文明大国,爱国的思想古已有之。在现代社会,爱国思想也是德育的重要内容。不仅在我国,世界上的其他国家也将爱国作为教育工作的重要内容。一个国家是个人发展的依托,国家的发展为个人的发展提供良好的平台。爱国也是衡量一个人道德品质的重要依据。

二是建立健康的理想品质。学生是道德品质成长的关键时期。学生大都处在青年时代,在青年时代建立的理想信念往往能够指引他们一生的成长。古今中外,在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都在青年时代就建立了理想,并为理想不断奋斗,最终才成就了伟大的事业。

三是建立民主和法制的观念。现代社会是一个民主和法制的社会,我国也要建立社会主义法治国家。在青年时代的道德教育就应该将民主和法制的理念融入到青年的生活中,这对于他们日后的人生发展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学生同样也是如此。加强民主和法制的意识是德育的重要内容。

四是增强集体意识。教育内容应包含集体意识和对团结的正确认识。集体意识和团结合作能力是一个人成长和今后发展的重要能力。要重视对学生集体意识的培养,帮助他们能更好的融入集体,并学会和他人合作,建立友好的团结协作的良好关系。

五是提高对劳动的认识。劳动教育是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内容,劳动是人赖以生存的重要手段。教育要让学生认识到劳动的意义,建立热爱劳动,善于劳动,尊重劳动的意识。

六是建立自觉和纪律意识。全面发展应该以建立学生的自觉和纪律意识为主要内容。自觉是学生学习、生活的重要意识,自觉学习、自觉劳动、自觉遵守规则。自觉是学生增强能力的内生动力。纪律意识的培养帮助学生在今后的学习和生活中能够不触碰道德和法律的红线,保护自己的人生。

(4)创新教育形式。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要注重教育形式的创新。陈旧的教育形式不利于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激情,不利于帮助学生建立好的道德品质和全面发展。在进行教育工作时,要不断创新教育形式,帮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一是建立关于德育的教学基地。德育不同于普通的书本教学,利用现实的事物,建立有感染力的德育基地有利于提高德育的实效性。在自己建立德育基地的基础上,也要不断拓展别的德育基地。开展多地区、多院校的德育基地交流,讓学生能够获得更多的资源。

二是增强校园的全面发展的教育氛围。教育是应该融入到校园教育的全过程的,一定要重视提高校园全面发展的教育的氛围。不能仅仅注重学生的成绩,同样要注重学生道德品质的教育。可以在校园的道路两旁,树立一些道德品质榜样的宣传牌。在教室里悬挂德育的教学内容。有组织的开展校园德育的知识讲堂。这些方式都能增强德育的教学氛围。

三是情感教学法融入教育。道德品质的建立和培养,需要情感基础。当学生的情感认同道德榜样的行为,为道德榜样的行为和情感感动,那么学生就会自主的建立自己的道德品质。

四是专题课程推进教育实效性。组织开展学生全面发展的专题教育对于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是非常有用的。专题课程包含多项内容,可以在多个年纪、多个院校推广,具有很强的创新力和发展力。

3结语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是新时代教育发展层面的重要组成部分,针对目前教育工作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德育教育为出发点,不断充实教育力量,丰富教育内容,完善教学形式,然后在多措并举中做好落实,进而为德育教育更好落实和学生全面发展开创全新局面。

参考文献

[1] 王华俊.当代中国德育目标的解构和重建——基于传统德育理念的思考[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2,16(05):58-62.

[2] 郑膺予.德育与人的全面发展——论高校德育的目标和追求[J].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02):83-85+98.

猜你喜欢

全面发展德育学生
德育要在“善”处留白
《中国德育》
德育提效:必要的叙事转向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学生写话
如何做好新时期的党政工作
建筑设计创新与可拓思维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