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政府如何应对网络舆情

2018-09-17龚洁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4期
关键词:基本原则应对网络舆情

龚洁

摘 要 互联网日益成为新闻舆论独立源头,加上跟手机的结合成为最强的舆论载体,展示了赫赫威力。网络不再只是一个虚拟的世界,它真真实实地渗透、影响并干预到现实生活,网络舆论需要一个规范来监督和引导,而不是对网络和网民加以控制。如何处理好其中的矛盾,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这就需要政府发挥作用来应对。

关键词 网络舆情 政府 基本原则 应对

中图分类号:TP399 文献标识码:A

1政府应对网络舆情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管理理念落后,导致事件被不断放大。

(2)政府微博应对不当,带来舆情应对的“次生灾害”。

(3)谣言的传播加剧了应对舆情的难度。

(4)网民言语偏激,加剧了不良情绪的流动。

2政府应对网络舆情的基本原则

2.1高度重视的原则

在当今现代化信息化社会,特别是在互联网络得到普及和应用的时代,任何事件在理论和实践中都是封不了捂不住的。所以,不管发生任何事情,作为一个负责任的明智的政府,所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封锁消息,不是武力弹压,不是简单轻率地使用暴力激化矛盾,而是要尽快在最短时间内向全社会发出自己的声音,公布相关信息,遏制谣言的传播,力争化解矛盾。舆情不是敌情,网民也不是敌人。应对网络舆论,要摒弃老观念老办法,以坦诚、开放、开明的心态来勇敢直面,才能真正有效化解舆论危机。

2.2快速反应原则

快速反应,是应对舆情事件的根本原则。要及时把握舆情处置的“黄金时间”,及时有效地将事态控制在自己的掌握之内,才能有效地将矛盾化解,将问题解决。把握住“黄金时间”,也就把握住了成功处置突发事件的第一道關口。其实不管“黄金时间”是多长,强调的,也就只有一个字:快!因为只有第一时间快速反应,发布信息,才能占据主动,避免流言,化解危机。

2.3公开透明的原则

公开透明,是建设党务公开、政务公开的基本要求,也是应对舆情的基本原则。从近年来的很多网络舆论事件中我们也可以发现,越是公开透明,越是有利于事态的平息和事件的处理,越是躲躲藏藏、遮遮掩掩,越是将事情推向反面。而秉持公开透明的原则,及时发布权威消息,让民众掌握真相。汶川地震就是一个很好的标本。2008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汶川地区的8.0级特大地震,不可谓不是一个大事件,然而在这样震惊世界的大事件发生后,由于及时公开所有信息,快速反应,积极救援,汶川地震中的信息公开透明,以最有力的事实证明了“化解危机最有力的武器就是真相”这一危机应对至理。

2.4立场公正的原则

任何涉及不公正的事件都会得到网民最多的关注,任何不公正的回应更会触动网民心中对于正义、公平和公正的敏感神经,激发他们自动自发地为正义呐喊,为公平抗争,更为公正不惜一切。政府或是公务部门作为社会管理的“当家人”、“大家长”,无可避免地要在许多事件发生后出面应对,因而政府的立场是否公正就成为平息事态或是扩大事态的关键。在应对网上舆情危机时,需要坚守的另一条重要原则就是:立场公正。现在网络上已经有一些网民陷入了一种“凡是官方辟谣的一定是真的、凡是官方声明的一定有隐情”这样的“思维定式”,对政府或是公务部门的信任降到最低,这对当前的创新社会管理的大形势和大背景显然是不利的。所以,保持公正的立场,保护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

3政府如何提升网络舆情应对能力

3.1正面应对,占领主战场

首先是转变执政理念.从高高在上的领导座位上走下来,转变角色,成为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权为民所用的人民公仆。

其次是及时发布官方消息.谣言止于真相.网络舆情生成并产生巨大影响后,公众最迫切的要求是知道事情的真相。这时候,官方如果没有及时发布权威信息便会造成信息留白,各种谣言、谎言便会趁虚而入。极易混淆公众视听,损害政府公信力。

最后是内部口径一致。政府应对网络舆情时,应该提前制定整体方案、发声一致.树立“诚实透明”的理念。所谓“流言止于公开、透明赢得人心”,网路舆情危机管理,实质上是“危机沟通管理”。

3.2优化手段,争得主动权

由于信息来源复杂,舆情分析研判人员必须剔除虚假舆情,排除其对真实舆情的干扰;其次是归类分析,将网络舆情按内容进行归类,做到研判有的放矢,并可借鉴各地类似舆情事件的处置经验;第三是指向分析,通过对网络舆情定性定量分析,得出基本研判结果,并给政府相关部门提供处置措施和咨询参考意见。

3.3全面应对,弘扬主旋律

(1)加强政府网站建设,建立政府网络问政机制。政府各职能部门在机构设置、人员配备上采取相应措施,设立专人专岗从事网络问政平台建设,及时了解社情民意,建立群众、网民意见受理、转办、督办、反馈机制,接受民众和新闻媒体的监督,形成政府对网上社情民意反应敏捷、渠道畅通、直接开放的回应机制,实现政府和民众的互信、互动。

(2)提高网络媒体行业自律。一些网站为了人气、广告,不惜采取不文明的手段,以庸俗、媚俗、恶俗的内容来集聚人气,使得网络新闻的内容、质量边缘化,假新闻、黄新闻泛滥,给地方政府应对网络舆情带来难度。因此,加强中小型网站的行业自律势在必行。

(3)加强法治建设。加强法治建设。必须加快网络立法进程,将网络舆情视为公民的基本权利加以认真保护。要特别注重厘清与网络舆情监管相关的知情权与隐私权、政务公开与党政机密、社会监督与造谣诽谤、言论自由与人身攻击等法律界限,明确规定网络舆情监管的形式与内容、权利与保障以及网络侵权的法律责任等,使网络舆情监管中的评价、讨论、互动、传播等各种行为都能有章可循、有法可依。

(4)加强网民思想道德建设。解决网络舆情的失控状况,还需要网民具有较高的网络伦理道德。这就要政府各职能部门和基层组织积极配合,利用各种宣传工具和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使广大网民加强对主流价值观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认识,具有理性的意识、理性的思维。

猜你喜欢

基本原则应对网络舆情
浅议小学语文作业优化设计
论网络言论自由的限度及其基本原则
浅谈教师如何应对校园霸凌
浅析网络舆情治理
基于社会稳定视角的网络舆情预警机制构建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