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践行

2018-09-17阮金珠

考试周刊 2018年81期
关键词:学案导学法高中生物实践

摘要:在最新一轮的高中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过程中,学案导学法成为一种较为新颖的教学方法。这种教学法注重通过让学生学习导学案的方式实现自我对知识点的认识,随后教师通过引导、答疑、整理的方式展开更加深入的教学,从而让学生从更多角度出发,全面把握所学内容。趋向于对学生“自我学习”的培养和教师“引导能力”的提升,因此要想在高中生物教学中更好地开展学案导学法,必须从更多角度综合考虑既定的教学因素。本文以高中生物教学为出发点,探讨如何更好地通过导学案开展教学,促进学生更好地提升自身技能。

关键词:高中生物;学案导学法;实践;研究

随着新课改的逐渐推进,对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身份转变”的呼声越来越大。长期以来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受到一定的冲击,同时越来越多的教学理念倾向于让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人。提倡在学生主动学习所要学习的内容后,教师再以引导地角度展开教学,从而更好地提升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学案导学法”就是在这样一个背景下出现的新的教学方式。

一、 学案导学法的含义及特点

学案导学法,是指在进行教学过程中,通过让学生依据教师事先编写好的导学案的内容展开自我学习,随后再引导学生针对导学案中的内容开展重点答疑和指导的一种教学方式。以导学作为方法,学案作为载体,教师指导作为主导,学生的自主学习作为主体,由师生协作一起完成教学任务的一种教学模式。它有以下特点:首先是以学案为基础的特点。开展导学案教学方式的前提是教师必须要设计好既定的导学案,通过编写科学、合理、知识面层次富有阶级性的学案来引导学生开展学习,才能更好地确保这种教学模式的顺利开展;其次是引导为主的特点。当学生在开展导学案的学习过程中和学完导学案的教学内容后,教师都应时刻注重对学生的二次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过程中的难点,引导学生展开学习后的深入反思;再次是学生自我学习为主的教学特点。

二、 学案导学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分析

一般来说,学案导学法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改变教师教学方法

首先学案导学是对传统教学的一种创新,这种教学方法不仅是将传统教学中的“教案”实现“大众化”,通过纸质化的方式将导学案展示给所有同学,更是一种将导学案应用到实践教学之中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主要通过自我讲授知识点的方式开展教学,而学案导学法的教学需教师用引导形式来进行教学活动,教师起到解惑作用,从启发、引导的角度展开学习。

(二) 创新学生学习思维

其次是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方式。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中,学生学习往往都会受制于教师,教师讲什么学生就要学什么,教师让学生如何学,学生就应遵守教师的要求展开学习。这就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学习思维。学案导学法的教学模式中尽管也规定学生的学习内容,但学生如何学、怎么学、学什么都是比较自由的,学生可以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合理地选择学习方式和方法,对学生创意思维能力的提高有很大帮助。

(三)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通过学案导学法的方法开展教学,对学生实践能力的提升有很大的帮助,同时也对教师教学质量有更好的帮助。一方面,教师教学手法有了一定的创新,导致更多的学生能在反复地学习过程中提高自身学习能力;另一方面,教师要想更好地发挥学案导学中的“导学”作用,必须通过多种角度开展教学,课堂教学质量也随之有所提升。

三、 学案导学教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一) 趣味导入,吸引学生快速展开自我学习

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其本身都有一定的“懒惰”心理,因此相对来说他们更喜欢传统的教学方式,并不是所有学生都会马上对一张写满字的“导学案”产生浓厚兴趣的。为此在开展学案导学教学课堂前,教师一定要选择一个趣味的切入点,让学生对即将阅读的文字资料产生浓厚的兴趣。这种趣味点的创设方式可以是悬念、故事、生活小案例等。

(二) 细节引导,引导学生逐步完成学习内容

当学生开展导学案学习过程中,教师一定要随时发现学生学习过程中的各种问题,并及时给予细节性的指导。指导的方式也是多样化的,首先教师可以采用间接提示的方法开展引导,点出学生学习过程中的问题节点,随后讓学生自己找到答案;其次教会可以让学生对重述学习过程中,引导其找到困难的原因。通过这种方式开展教学,才能保证学生在反复学习过程中逐渐形成“发现问题-研究问题-解决问题”的好习惯。

比如在讲授知识点“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教师可以有意识地将导学案设计为三个阶段,即“导入——实验——观察结果——总结”几个阶段,并引导学生逐步完成整个课程。首先是导入阶段,在开展导入阶段时,导学案中给学生提出了一个趣味问题:“请猜测以下RNA的具体含义,并在下面给出具体的解释。”这一环节教师没有直接让学生自己阅读,而是以班级为单位组织讨论,通过讨论学生对于RNA有了更加深入地认识;随后是实验阶段,根据具体实验内容,教师给出具体的实验步骤,并在导学案中以表格的形式展现出来。

表1导学案中关于实验的操作(节选)

程序

操作

注意及原因

制片

(1)在洁净的载玻片上,滴一滴质量分数为0.9%的NaCl溶液

(2)用消毒牙签在漱净的口腔内侧壁上刮取口腔碎屑,在载玻片液滴中涂几下

(3)将上述装片烘干

(1)用0.9%的NaCl溶液而不是蒸馏水:保持口腔上皮细胞形态,在蒸馏水中则吸水涨破

(2)取口腔上皮细胞时必须漱口:防止混杂食物碎屑

(3)载玻片烘干应注意的事项:

在这个实验操作表格中,教师故意将载玻片烘干应注意的事项预留出来让学生在做实验时思考各种细节。在实验过程中有学生的载玻片碎了,于是教师会引导学生将这一结构记录下来,并引导其寻找原因和解决方法,最终学生领悟要在酒精灯火焰上来回移动,防止载玻片受热不均匀破裂的注意事项。实验结束后,导学案有对应的结论分析,通过实验学生会较为轻松的总结出“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上这一原理。通过这种方式展开教学,不仅能让学生按照导学案开展自我学习,教师还能及时发现学生存在的各种问题,引导学生更好地攻克学习中的各种难关。

(三) 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共同完成学案练习

一般导学案的最后一部分内容往往是练习题。在开展练习时,教师可以适当地组织小组活动,通过把全班同学分为若干个小组,引导其共同研究一个题目的方式开展教学。这种合作探究的方法对学生更好地把握导学案的内容有很大的帮助。首先,通过合作学习能让学生们在互相讨论的过程中提升对导学案内容的认识,进一步促进学生提升对所学知识的掌握熟练程度;其次,通过这种方式可以让教师把握学生学习的共性,便于教师更好地点拨学生,从而让学生对所学知识有更加深入的认识。

比如在讲授知识点“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时,当学生们很好地完成导学案中的实验环节后,教师将全班同学分为6个小组,每组5名同学,随后给每个小组提出了一个趣味的问题让他们共同探讨。其中有一个小组拿到的题目如下:

小组讨论导学案

1. 将胡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入清水中,清水颜色没有变化。若把胡萝卜的块根切成小块放人沸水中,水变成红色。其原因是()

A. 沸水破坏细胞壁结构

B. 沸水使细胞失活

C. 水温升高,色素溶解度增大

D. 沸水使反应加快

对于这一问题,小组中的同学们有不同的见解。首先大家都认为D应该排除掉,因为胡萝卜进入水中不会有任何的反应。随后大家又将C排除掉,认为色素的溶度与水温没有直接的关系。但是A和B两个选项却很难抉择。有的同学认为应该选A,因为细胞壁破坏确实容易使萝卜素漏出,有的同学认为应该选B。教师见状引导道:“你们再仔细想想,物质的运输是通过什么穿越的?”学生:“细胞膜。”教师:“对啊,跟细胞壁有关系吗?”这时大家恍然大悟,于是最终小组同学确定答案为B。通过这种方式开展合作探究学案学习,能让学生在互相學习过程中加深对知识点的认识,对于学生更好地开展学习有更大地促进作用。

四、 总结

总之,在进行高中生物教学过程中,通过学案导学的方法开展教学是十分有效的。它不仅可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创新学生的学习思维,更能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因此是十分有效的一种教学模式。教师应尝试在学案导学过程中开展合作教学,将个人学习形式转变为多人共同学习,充分发挥小组同学每个人的力量,为更好地把握课文内容奉献自己的力量。

参考文献:

[1]彭爱一.学案导学模式在高中生物教学的运用研究[J].才智,2017(6):7-8.

[2]向春柳.浅析高中生物教学中预习的有效性[J].求知导刊,2016(2):124-125.

作者简介:阮金珠,福建省福安市,福建福安市第一中学。

猜你喜欢

学案导学法高中生物实践
英语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研究
浅谈中学语文教学中学案导学法的应用探析
试论高中生物教学中学生主动学习的措施
分析高中生物的绿色生物实验
初中政治教学中强化新八德教育探讨
体验式学习在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生物专业师范生教学实习的问题与对策研究
校企协同实施高职专业课程改革的实践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