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数学高效课堂教学浅见

2018-09-17杨凤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设疑想象高效课堂

杨凤

摘 要 教学过程中的各个环节与优化,是大面积提高小学数学教学质量的关键。作为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的教师,可以结合课堂实际,通过设疑、创设问题情景、引导学生大胆想象等方式适时训练,实现教学的优化,达到高效课堂教学目标。

关键词 小学数学 高效课堂 设疑 想象 思维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数学知识来源于实践,同时又应用于实践。因此,我们教师要密切联系学生生活实际,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观察、操作、实践探索的机会,使他们有更多的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体验到数学的魅力。

1课前巧设疑

所谓课前设疑,就是要在新课导入时设置悬念,以激发学生对新知识的学习兴趣。现代教学要求我们用最少的时间去获得最高的效益,向40分钟要质量。成功的教学,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兴趣,自觉地启动思维的闸门,使学生自始至终处于积极思维的最佳学习状态。比如在教学“体积的意义”时,有位教师巧妙地利用“乌鸦喝水”的故事向学生进行设疑、质疑教学:“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增加,丢进石子后水面却上升了?”一“石”激起千层浪,课堂上顿时活跃起来,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有关长度、面积等的知识块被激活了。他们各抒己见,有的说因为石子有长度,有的说因为有宽度,还有的说因为有厚度、有面积等。正当学生为到底跟什么有关系而苦苦思索时,教师看准火候,及时导入新課,并鼓励学生比一比,看谁学习了新课后能够正确解释这个现象。这样巧妙通过设疑、质疑教学,打破了学生原有认知结构的平衡状态,使学生充满激情地投入思考,积极地进入新课的学习。

2创设问题情境

小学生的思维以形象为主,而数学知识比较抽象。数学教育是要学生获得作为一个公民所必须的基本数学知识和技能,为学生终身可持续发展打好基础,必须开放小教室,把生活中的鲜活题材引入学习数学的大课堂。例如在教学了圆柱体和圆锥体的体积后,我出示了一个不规则的物体,要求学生想办法求出它的体积。学生通过认真的讨论交流,设计出了一个计算这不规则物体体积的方案:先将一个容器里放一些水,然后测量并计算出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再将不规则的物体放入容器中,再测量并计算出放入不规则物体后现在容器中水的体积,容器内水的前后体积的差即为这不规则物体的体积。这样通过交流、讨论、合作等学习方式,既可培养学生良好的与别人沟通的能力,也可培养学生的探索思维能力。

3引发学生想象

想象是思维探索的翅膀。在教学中,引导学生进行数学想象,往往能缩短解决问题的时间,获得数学发现的机会,锻炼数学思维。想象不同于胡思乱想。数学想象一般有以下几个基本要素。第一,想象往往是一种知识飞跃的联结,因此要有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丰富经验的支持。第二,要有能迅速摆脱表象干扰的敏锐洞察力和丰富的想象力。第三,要有执着追求的情感。因此,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学好有关的基础知识。其次,新知识的产生除去推理外,常常包含前人的想象因素,因此在教学中应根据教材潜在的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的创造性想象。例如,在复习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面积时,要求学生想象如何把梯形的上底变得与下底同样长,这时变成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如果把梯形上底缩短为0,这时又变成了什么图形?与梯形面积有什么关系?问题一提出,学生想象的闸门打开了:三角形可以看作上底为0的梯形,平行四边形可以看作是上底和下底相等的梯形。这样就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培养了学生的思维想象能力。

4加强思维能力训练

数学思维能力的训练尽量与实际生活紧密相连,教学内容要面对生活实践。在教学中,要结合学生的生活经验,引导学生通过“再创造”来学习,以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为目的,达到能力的创新。在教学“接近整百、整十数加减法的简便算法”时,有这样一题:“165-97=165-100+3”,学生对减100时要加上3,难以理解,我就让学生联系买东西找零的生活实际想:妈妈带有165元钱,去医药商店买了一盒97元的西洋参,准备给爷爷补身体。她付给营业员一张百元钞票(应把165元减去100元),营业员找回3元,(应加上3元)。所以,多减去的要把3应该加上。这样教学,抽象的运算获得了经验的支持,具体的经验也经过一番梳理和提炼,上升为理论上的简便运算,从而又总结出“多减要加上,多加要减去,少加要再加,少减要再减”的速算规律,从而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又如在公开课 “组合图形的面积”教学时 ,我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小组“猜、量、折、算”等方法,求出了队旗的面积。通过这一学习,让我欣慰地看到,学生的思维多种多样,看问题的方法也不同。

5设置问题有梯度

在教学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学生的接受能力,由易到难,由简到繁,设计适度的台阶。台阶过高学生攀登不上去,容易挫伤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心理上产生困惑感,久而久之会丧失自信心;台阶过平,难以激起学生追求知识的心理,也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充分了解学生的知识水平和认知能力,熟悉教材的前后联系,精心设计适度的台阶。例如:在教“除数是小数的除法”时,教师就应让学生先复习有关的旧知识:(1)除数是整数的小数除法的法则;(2)商不变的性质;(3)小数点的移动引起数的大小的变化。在此基础上提出新的问题:0.56?.4=?再向学生提问:(1)这道题能直接计算吗?为什么?(2)怎样使除数是小数的除法变成除数是整数的除法?根据什么道理呢?这样,学生就会积极开动脑筋,热烈讨论,认为根据商不变的性质,把除数是小数转化成除数是整数,即:0.56?.4=56?0=1.4。围绕这一点设计具有一定台阶的针对性的练习,会使学生在复习有关旧知识时引出新知识,使学生越学越有兴趣,越学越有长进。

优化数学课堂教学,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必须做到教学目标明确、教学重点突出、教学方法合理,课堂才得以优化,高效课堂教学才能得以保证。

猜你喜欢

设疑想象高效课堂
快乐的想象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
那时我们如何想象未来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