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议高职专业特征的思想政治课教学改革

2018-09-17张冬梅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专业特色高职院校

张冬梅

摘 要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课的教育主体是学生。学生的变化日新月异,要依据学生的现实基础、专业特点、学生的差异性和学生的未来职场需要来实施教学,这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思政课的教学难度,所以要对高职思政课的教学体系和教学模式进行积极探究,找到思政课与各专业人才培养的契合点。使思政课的理论性和应用性结合起来,积极性和实效性结合起来,专业性和共性结合起来。让思政课真正成为学生终身受益的一门学科。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专业特色 课改路径

中图分类号:G712 文献标识码:A

1不同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1.1高职院校思政课普遍存在的问题

(1)重技能教育,轻思政教育。忽视学生明显的个性差异。(2)專业化突出,人文基础薄弱。(3)传统教学理念应然存在,纯理论、纯概念性知识面面俱到,实践课重视不够。(4)教材采用全国统编高校教材,难以体现高职院校的特点,与实践结合少,与专业结合少。(5)教学内容和教学过程与实际脱节,与专业链接不强,与专业教育阶段联结不上,学生学习兴趣缺乏。(6)注重理论知识层面考核,忽视行为素质层面考核。

1.2不同专业学生思政方面的差异

(1)理论基础的差异。职高生在实践操作和动手方面表现较强的的能力,而在理论性较强课程的认知能力和专业课程的理解、分析能力较弱。理科生比文科生的思政理论基础相对来说要差些。(2)思政课认识上的差异。据调查显示,由于高中文理分科,理科生比文科生对于开设思政课的态度要积极些,认为很有必要,基本认同思政课对自己的人生有影响;偏文科专业的学生认为思政课与就业息息相关,学习相关知识的目标性强,而偏理专业的学生认为思政课是必修课,为获得学分的比例较高;各专业学生对教师大量补充讲授相关信息的内容也有不同的选择和侧重,更注重实际工作中运用的价值理念。(3)自律程度的差异。由于理科专业男生占绝大多数,课堂纪律相对差些,男同学的自律性普遍比女同学差些。(4)思维方式的差异。理科专业的男生要求教师增强讲课的趣味性放在首位,思维方式比较客观,能从多角度分析,而文科学生容易深入问题的本质,并能展开论述问题。

总之,思政课程尚未建立具有高职教育特色的教学体系,强调学生“应该怎么做”“必须怎么做”而未向学生疏导和引领“为什么这么做”以及这么做的内心体验和社会价值。忽视了教育对象分为本科生和高职生、高专生这一现实基础,忽视不同专业学生的差异性特征和需求,忽视了研究和尊重学生的知识基础和学习特点及接受能力。

2不同专业学生思政课改革思路探究

李永健在《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中认为,思政课教师必须结合不同专业的特点进行政治课教学,通过教学方法与专业特点的结合,理论和实践的结合,才能不断提高政治课的教学效果。学生进入不同的学校和专业学习,其实质就是在宏观上对学生进行分类,使大体具有相同“材质”的学生聚集一起,在教学中以专业特征为基础,对学生进行整体性的研究。

2.1因材施教和因需施教结合起来

思政课程内容哪些要结合专业的特点,怎样结合专业特点,教学模式怎样与学生的兴趣、志向、专业结合,并体现高职院校特色,不同专业的高职生都具备哪些共性和个性素质,这些都是思政教学深入思考和细致研究的课题。了解他们的需求,教学中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因需施教是因材施教内涵的延伸。一方面要尊重不同专业学生的基础情况和个性差异,另一方面围绕满足不同专业学生各方面的需求,在选取课程内容上坚持精、有用。“精”强调突出重点、结合热点、解决难点;“有用”就是根据高职的培养目标和学生的具体实际以及现实最突出的需要,针对性地选取教学内容,降低理论上的难度,强调以够用为度,实用为本,应用为度,有既要反对“实用主义”的短期行为,也要反对“本本主义”的僵化行为,更好地适应教育对象,增强教育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2课程建设与专业特色相结合

十八大提出要培养市场真正需要的技能型、应用型人才,高职的办学方向必须以“就业为导向”。实现这一培养目标及培养模式的转变要求思政课必须改革,切入点是重构思政课程体系。重点在教材内容的选取上,在尊重教育部统编教材的前提下,紧密结合各专业的培养目标,以学生未来岗位需求,用人单位反馈信息及学生群体职业素养的现状为选取内容的客观依据,同时为学生的未来成长及时调整充实教学内容,培养良好的职业道德,纪律观念,生活习惯,提高学生的适用能力,成为社会有用的人才。

教学内容必须体现专业特色,在进行案例教学时要精心选取,相同的内容对不同专业的学生进行教学时案例与其专业想联系,突出专业性,例如讲职业道德时,每个行业、每个岗位的道德要求是不同的,只有紧密结合专业特点,学生才能理解和接受。才能起到良好的思想教育效果。

2.3思政理论实践教学与高职生阶段性学习紧密结合

高职生的学习大致经历这样的几个阶段,入学阶段、理论学习、校园实习、岗前培训、就业实习,实践是高职院校的生命线。高职院校在实践上有着自身独特的学习环境和学习优势,给学生提供了诸多参与实践互动的机会,将思政课融入到教学实践阶段中是思政课改革的必然选择。在不同阶段学生的需求是不同的,学生的思想也发成了很大的变化,特别是入学阶段和就业实习阶段,学生的思想波动非常大,面对的困扰问题也很多,单靠理论的说服很难解决问题,思政教师只有深入到学生当中去,把两者紧密结合起来,才能增强思政课教学的一体化建设,使其具有系统性、规范性、统一性、实效性,有针对性组织教学内容,运用合理的教学手段和方式,把思政课融于专业实习、实训中,让学生在实践中将道德、法律、规范内化于信念,外化为行为,发挥思政教育主渠道作用,才能真正的帮助到学生,使他们顺利走向职场,开启事业的大门。我校机械系海尔班学生岗前实习阶段,由浅致深布置了三个主题内容,企业人与校园人的区别调查;奖惩制度之我见;岗位职责记心中。通过报告,演讲,辩论以及切身体验领悟企业文化,认同职业道德,培养职业情感,提高职业素养。

2.4打造高素质的思政教资队伍

思政教师是学生发展的引导者和促进者,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直接影响着思政课的质量、水平及教学效果。

第一,建设一支稳定的、专业的思政教师队伍。这有利于思政教师与专业教师沟通交流,及时掌握本专业学生的思想行为动态。

第二,思政教师要深入学生的日常管理,把思政课考评与学生行为表现结合起来,形成合力评价学生。

第三,思政课教学更要走出课堂,走近学生生活,走进学生心理,开辟第二课堂,对有需要的学生进行个别指导,才能取得良好的效果。

第四,不断加强教师自身能量建设。思政教师必须有坚定的政治方向和政治立场,才能面对当今的多元变化和价值观的冲击,而不丧失政治原则和立场。

社会的飞速发展,学生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发生巨大变化,思想意识层面纷繁复杂,有强烈的求知欲而缺乏辨别力,有远大的理想而缺乏坚定的意志力,有美好的憧憬而缺乏从基础做起的习惯养成;好高骛远而又胆怯自卑。这些强烈的需求和矛盾的心理特征,需要高职思政课给予准确、专业、科学的指导。针对高职教育这一特殊的教育类型和高职生这一特殊的教育对象,思政课必须随着时代的进步,学生的不断变化而进行改革创新,积极努力地探索思政教学的新路径,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思政课成为受学生欢迎终身受益的一门学科。

参考文献

[1] 李永健.高等职业院校思政课教育教学改革问题的研究[M].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6.

[2] 杨微.浅谈高职院校不同专业思政课教学改革[J].当代职业教育,2014.

[3] 肖瑶,裴直,王郡.基于职业特征的高职思政课项目化教学模式研究[J].2017.

猜你喜欢

专业特色高职院校
基于专业特色的公共计算机基础课程建设研究
低碳能源技术与油气储运工程专业特色建设探索
“一带一路”战略与盐城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思考
浅析红色文化与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中职数学教学与专业课程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