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论“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收发室的建设

2018-09-17陆偲佳徐苗苗宋雨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0期
关键词:高校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陆偲佳 徐苗苗 宋雨

摘 要 “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收发室应积极提供服务、发展业务。通过调查杭州某高校收发室现状,探寻高校“互联网+收发室”职能转变途径,促使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关键词 互联网+ 收发室建设 高校建设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识码:A

2018年1月,杭州某高校17级屠同学在收发室看到了许多堆积的信件。在得知该处信件积压长达一年之久后,该同学主动开始了长达四个月的整理工作,最终整理出两百余条信件信息。

如今,互联网发达,高校收发室也不应只作为信件的储藏室,更应该主动提供服务、拓展业务。本文调查了杭州某高校收发室现状,探寻高校“互联网+收发室”职能转变途径,为其建设与发展提供参考意见,促使其更好地为广大师生服务。

1高校收发室现状

该高校收发室位于校园北门,占地面积约为15 平米。主要职能为:代收在校教职工的快件、代收学生EMS的包裹、代寄单位EMS包裹;代收教职工订阅的报纸,整理分发至教职工信箱。

通过对师生的线下采访与问卷调研,我们发现收发室存在以下问题:

1.1缺少环境的舒适性

该高校收发室位于校园小北门,环境昏暗。进门后有两排闲置的信报箱,信件堆积在两张课桌及窗台上。值班老师或学生在一张办公桌上工作,身后是堆积的邮政快件。

1.2缺少业务的多样性

目前,收发室的主要业务替师生代收邮政快递、订阅的杂志以及信件。师生邮寄信件只需在门口铁桶处投递,等待国家邮政局的工作人员取件。

1.3缺少服务的主动性

目前,学校收发室的上班时间为工作日8:00-11:30,13:30-16:20。 2017年前,收发室会主动将信件分类,送至学生宿舍楼下。后因后勤部对宿舍楼环境进行整改,不允许闲置物品的放置,且收发室人手不够(共三名工作人员),便不再進行这一项工作。

1.4缺少取件的便捷性

目前,除挂号信、邮政快件由收发室值班老师保管,需实名取件外,明信片、平信等取件需收件人自行在百余封信件中查找。除个别有长期写信习惯的同学愿意主动前往收发室查询信件外,多数同学都表示不知道有没有自己的信件,干脆不去查找,以免浪费时间。

总之,因缺少服务的主动性,业务面又不广,收发室只作为信件的中转站,其职能名存实亡。

2“互联网+收发室”的建设与发展

让收发室不仅是信件的中转站,拓宽业务面,积极服务,转变职能,我们作了以下规划。

2.1以“信件收发”为基础业务,增加服务的便捷性

据屠同学反映,整理信件时,她发现了许多信件上的个人信息多为昵称。如此,尽管分拣员筛选出了这类信件,也无法准确投递。

2.1.1利用大数据,规范收件人信息,主动分拣

为了便于信件的分拣与投递,同时又保障收件人的基本信息不被泄露,我们建议学校利用大数据,规范邮件信息,主动投递。具体操作如下:

第一,将收发室数据库与师生edu邮箱、教务处师生基本信息相连。将收发室改革信息发送邮件,明确收件人信息可填真实姓名,或以学号代替。示例:学院+真实姓名或学院+学号。

第二,分拣信息时,将收件人信息录入数据库,由edu邮箱主动给收件人发送信件,通知领取。

第三,将信件或包裹按照寝室楼或学院统一分类,便于取件。对于异常信件,如收件人信息不完整、不真实的,应列入“异常信件”栏,取件时需带上收件人的有效证件,并做登记。

2.1.2定期清理信件,主动投递

收发室应定期清理信件,对于超过一月(可变更)无人领取的信件,通过教务处师生基本信息查询,主动联系收件人,或投递至寝室楼、办公室等其他地方。

2.2以“概念邮局”为主体业务,创建校园文化品牌

2.2.1打造舒适、温馨的“概念邮局”场地

将收发室重新整修,购置办公桌、信件收纳箱、打印机等硬件设施,再结合“概念邮局”的业务,打造成温馨的书吧或学生自修场所。

2.2.2形成专业、全面、便捷的业务领域

在“互联网+”的战略背景下,将“互联网”技术与传统邮政相融合。一方面为师生提供定制校园文化创意产品的服务,另一方面提供线上查询信件物流以及线下代收发件服务。为扩大经营层面、方便学生生活,可利用现有工具拓展业务,如租借场地、提供打印、提供书籍阅览等。这符合学生经济方便的消费心理,容易赢得学生的支持。

第一,提供设计。包括自制校园明信片、文具、纪念币等文化用品,其独特之处在于:

(1)提供技术:消费者提供主题要求,帮助设计;

(2)提供创意:设定主题并设计,让消费者选择;

(3)提供工具:消费者自己设计,帮忙制成成品。

第二,提供服务。包括代购明信片、出售邮票、信件投递等,其独特之处在于:

(1)私人订制:消费者可根据自身的需求呼叫各类服务;

(2)我是你的眼:消费者无法购买到的邮政周边,可以提供代购。

(3)电商平台:利用电商平台,出售邮资等,线上交易,节约消费者的时间与体力;

目前,我们已设计出包括明信片、信纸、信封、纪念章等纪念品,在校师生中进行了市场调研。随着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明信片已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旅游纪念品。尤其在青少年游客中,一张明信片、一只纪念戳,已成为他们留念、传递情谊的方式之一。就校园文创品牌市场而言也是如此。

校园文创用品仍是一个小众市场,受众为在校师生或访学的游客。利用好文创用品设计这一品牌,有利于扩大学校的知名度、增加在校师生对学校的文化认同感。对于充满着理想的青年学生而言,更是希望能走遍每一所名校,购置一些名校纪念品,给自己留下纪念,或送给朋友,传达祝福。

我们从校园明信片出发,希望借由明信片便宜、纪念价值高的特性,推出不同样貌的明信片搭配多种营销活动来拓展市场。消费者也可以参与定制、DIY等。此外,我们特制的纪念戳、纪念币、便签本、帆布包等,更增添了校园文化产品的价值,受到了师生的欢迎。

3发展意义

3.1便利师生信件交流

大多数高校内设有专门的邮政服务点,但在该校只有一个小小的收发室,且仅限于日常收发。而在收取信件时,往往需要收信人自行前往收发室查找,耗费时间与体力;在寄信时,没有满意的信纸、缺少邮票,或者不方便前往收发室……诸多问题使得学生在利用“邮政”进行交流时出现了许多不便。通过互联网录入邮件信息、线上交易,大大提高了效率。

3.2拓展学生创业机会

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在互联网上进行消费,互联网为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创业平台。利用“互联网+收发室”,将收发室的改进项目变成学生的创业、就业项目,让收发室成为学生就业的工作室,加大了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拓展了实践。

3.3增加学生的校园文化认同感

该校正在不断发展,缺少一些有代表性的纪念品。从自身学校品牌做起,设计学校相关明信片、纪念戳、书签、信封等,不仅满足在校师生的需求,而且在访学游学、校际交流、毕业生临别赠品等方面有着重大的作用。打造校园文化品牌,更是在加强学生对校园的认同感。

作者简介:陆偲佳(1995年—)、女、江苏昆山、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徐苗苗(1997年—)、女、浙江嘉兴、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宋雨,(1997年—)、女、浙江杭州、浙江外国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化学院学生。

参考文献

[1] 张斌.浅谈高校后勤收发室信息化服务管理[J].现代农业科学,2008(06):96-98.

[2] 金印,刘琦,荣天骄.“互联网+”助推大学生就业创业的思考[J].通讯世界,2016(02):290.

猜你喜欢

高校建设互联网+互联网
在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建立有效的学生谈话机制的思索
从“数据新闻”看当前互联网新闻信息传播生态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的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