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横山法则的高校教学质量管理体系浅析

2018-09-17苏慧卿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自主性

苏慧卿

摘 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高校学生面临着各种诱惑和冲击,导致不能专注于学习,自身的“学生意识”太差。以横山法则为依据,提出进行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改革传统教学方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以及改革高校学生考核评价系统三个具体措施。

关键词 横山法则 自主性 教学质量管理体系

中图分类号:G642.4 文献标识码:A

1横山法则

横山法则由日本横山宁夫提出,他强调了个人的自觉性和自决权,认为个体只有拥有自觉性之后做事情才会有积极性,在管理的过程中,上级对下级一味地约束和压制往往会取得反面的作用,真正的管理并不是约束与压制,而是不去管理。但是目前在我国教育界中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我国传统教育中“教师讲,学生听”的教学方式在中国学校中依然处于主导地位。教师没有转变单纯地传授知识为指导、辅助学生学习的教师观,学生也没有转变被动的接受知识为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教学中去的学生观。

2当前的高校教学质量问题

2.1高校学生综合素质明显下降

据相关人士统计,我国近几年参加高考的学生人数虽然变化不大,但是高校录取率却是基本上逐年提高我国当前高等教育大众化已经实现,正在向普及化阶段迈进,虽然这样带来了一些好处,像更多的人能够得到进入高校的机会。但同时这样也使高等教育的质量随之降低。当今的大学有很大一部分都有分校,而且不止一个,虽然将学生分散开来了,但是班级的人数还是逐年提高,这也就造成了教师教学的困难。

2.2高校学生缺乏准确的自我定位

2.2.1缺乏批判和怀疑精神,盲目信任权威

“尊师重道”这一思想从提出到现在,逐渐被人们理解成了“唯师唯道”将师与道放在了至高无上的地位,造成了现在学生缺乏批判和怀疑精神,盲目信任权威的问题。一般来说,拥有怀疑精神的人,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会经过自己的思考去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解决问题的方法。而缺乏批判意识的人只会根据老师、书上说的或者自己的主观臆想来理解判断事情,不会主动地提出“为什么”。

2.2.2解题能力很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差

“理论能力强,动手能力差”,这是世界各国对中国学生的评价。奥林匹克学术比赛上中国学生大杀四方的时候,诺贝尔奖评选上中国人总失败。教育不仅是让学生学会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学习来学会如何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在新课改中也明确地提出了提高学生“知识和能力”的目标,但这里所说的能力不能够片面地理解为考试能力或者解题能力。所以要解决中国学生乃至中国人发现和提出问题能力差的缺陷,需要在基础教育开展,在高等教育方面进行完善与强化。

2.3高校考核评价系统不科学

这里的考核评价系统指的是学生的考核评价系统,也就是考试。无论是高考,还是平常的各种考试都算是一种终结性评价,而它的缺点就是:考试的选拔与淘汰,这也就造成了学生迫于压力加入各种辅导班,死记硬背各种考试重点,考试过后大部分知识点都忘记;其次,考试题目的拟定模式不科学,往往是老师给自己班的学生出试卷,这也就造成了“考前划重点”这类的情况,颠倒了考试和教学的主次关系;再次,考试的内容过于片面,主要是课本上的一些理论知识,无法考察到学生的非智力品质,像实践能力,学习能力等。

3横山法则的应用

3.1进行学风建设,优化育人环境

学风建设首先需要学校方面进行硬件的提供,比如图书馆开辟出一片区域二十四小时不熄灯的学习区域,以供那些志于挑灯夜读的“学霸”们奋斗。只有学校这个大环境允许之后,学生才能够在此基础上更深入的进行学风建设。其次需要教师积极有效的引导。他们不仅需要传授学生基本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是对新生们进行感情教育,转变传统的师生关系,在对话式教学中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以一个朋友的身份进行思想教育,最终达到提高学生的学习自主性,形成良好学风的目的。

3.2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推行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方式的一个很大的缺点就是“教师负责讲,学生负责听”的单方面交流的课堂教学方式,这种情况下学生就像一个个安静的“录音机”,这样极大地限制了学生的学习自主性。针对这种情况,小组合作学习是一個不错的应对方法,它在西方国家已经发展的相当完善,也取得了不错的效果。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可以充分地发挥学习自主性,积极地搜集资料克服学习困难,同时和小组内其他同学的交流能相互取长补短,最终实现自身的全面发展。合作学习只是方式,最终的目的是使学生塑造出科学合理的自我价值观,树立自信心,最终将老师父母的期望,同学间的相互督促内化成自身的学习自主性,从学生这个教学主体者身上出发,推进教学质量管理体系的建设。

3.3改革学生考核评价系统,激发学生学习自主性

改革高校学生考核评价系统,关键是改革考试方式。考试内容必须丰富起来,不能将考试集中在那几天,集中在那几张纸上,变终极性评价为过程性、阶段性评价,提高其科学性。老师可以在课程学完几章后就进行考试,考试的成绩计入学生最后总成绩中,而且考试内容不要集中于书本上的知识,要适当的向外延伸,增加课外关联知识和时事的考核,拓展学生的视野。相应的,考试也不能“考死书”。

参考文献

[1] 埃德加·富尔等.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

[2] 潘懋元.走向21世纪高等教育思想的转变[J].高等教育研究,1999 (01).

猜你喜欢

自主性
国家自主性与文在寅政府的对朝政策
游戏中的规则与幼儿游戏的自主性
小小游戏 分享你我 共同成长 体验成功——记小班自主性游戏中的分享交流
国家能力视野下地方立法自主性的问题及出路
实用英语教材与艺术生自主性培养
发挥主体作用,加强高中数学复习的自主性
学生学习自主性:内涵、特征和机制
发展性教育督导与学校办学自主性
学校自评自主性缺失归因及强化机制
维护科学的自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