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双一流”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意义与路径

2018-09-17陈芳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8年22期
关键词:创新创业教育双一流意义

陈芳

摘 要 “双一流”建设背景下积极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既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在需要,也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高校应从牢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深入发展专业融合道路、着力推进协同育人、完善健全质量评价体系四方面进行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创新创业教育 改革 意义 路径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2015年,国务院正式颁布《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提出要“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并强调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大力推进个性化培养,全面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国际视野、科学精神和创业意识、创造能力,培养拔尖创新人才。党的十九大也提出,既要加快一流学科和一流大学的建设,也要鼓励创业带动就业。因此,探索“双一流”视角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积极寻求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是高校的一个紧迫任务。

1“双一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意义

1.1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在需要

从1999年的《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到2010年《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再到“十三五”规划和十九大,都包含或明确了“双一流”建设的重要性和决心,“双一流”建设俨然成为新形势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和综合国力发展的战略选择。《方案》明确指出,要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因此,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适应高等教育发展趋势的内在需要。

1.2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服务社会经济发展是高等学校的职责使命。目前,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时期,面对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迫切重要全面提升创新水平,以创新激发发展潜力、培育新的核心竞争力,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因此,在推进“双一流”建设过程中,结合社会需求、以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切实深入推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改革,是服务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选择。

1.3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内涵建设是当前高校发展的主旋律和目标。目前,我国高校大都处于创业期和中兴期,在内涵建设方面存在学科专业内涵淡薄、师生员工价值观单薄、教学过程内涵单薄、办学条件单薄、校园文化单薄等问题。创新创业教育作为一种传播理论知识、营造文化氛围的综合教育,也存在以上类似问题,因此在“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促进高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改革是高校内涵建设的重要内容。

2“双一流”视角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路径

2.1牢固人才培养中心地位

立德树人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人才培养是高等教育的本质要求和根本使命,也是“双一流”建设之根本。《方案》强调,要坚持立德树人,突出人才培养的核心地位。而创新创业教育本身也是适应高等教育改革的重要人才培养模式,其首要职能与核心价值是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因此,高校应该牢固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首先在理念上达到“一流”水平。

2.2深入发展专业融合道路

《方案》指出,要坚持以学科为基础的原则,创新学科组织模式。创新创业教育纳入高等院校教育的核心任务是通过创新创业教育和创新实践活动,促进课本知识向专业能力转化,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业精神,成就复合型高素质人才。因此,高校要深入发展专业融合道路,推进“专业+创新创业”的人才培养模式,这也是创新创业教育实施的主渠道,是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价值定位和政策导向。

2.3着力推进协同育人

《方案》提出,“双一流”建设需多元投入、合力支持。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复杂的系统性工程,既需要高校内部的通力合作,做好课程建设、创新创业实践环节改革、创新创业文化氛围营造等工作,也需要政府、社会、企业和非政府组织等积极配合,促进项目的“实化”和“落地”,还需要已有政策的保障和相关配套政策的支持。因此,推进协同育人,既是“双一流”建设的导向,也是创新创业教育的本质要求。

2.4完善健全质量评价体系

质量评价体系是指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发展的风向标,科学的质量评价体系是创新创业教育健康发展的基础和前提。《方案》强调,要坚持以绩效为杠杆,完善质量保障体系,将学生成长成才作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建立导向正确、科学有效、简明清晰的评价体系。而创新创业教育是一项相对复杂的教育过程,同时它又是一个教育效果呈现周期较长的工程,其效果评价存在着突出的“时滞效应”。因此,建立合理的质量评价体系,是改进和提高创新创业教育质量和水平的必然选择。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2015)64号.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EB/OL].http://www.gov.cn/zhengce/content/2015-11/05/content_10269.htm,2016-01-25.

[2] 決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002).

[3] 别敦荣.论高校内涵发展[J].中国高教研究,2016(05):28-33.

[4] 卢淑静.创新创业教育嵌入专业教育的原则与机制[J].求索,2015(02):184-187.

猜你喜欢

创新创业教育双一流意义
新常态下系列化、规范化、创新化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双一流”需 从去行政化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