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几把尺子 让课堂学习更有效
2018-09-17沈惠
沈惠
摘 要:传统、单一的终结性评价“优”、“良”、“合格”或“不合格”等级评分,忽视了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差异,如何让信息技术课堂学习评价更加科学、客观、有效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师一直在努力摸索的问题。本文通过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上开展主题学习,充分利用各种评价的尺子,让课堂学习评价更客观、全面,有效地反馈学习情况,推动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为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可能!
关键词:学习平台;课堂学习;学习评价
信息技术课程开设至今,信息技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尽量以多元化的方式开展评价:作品评价、教师评价、小组评价等。但信息技术课程课时量少,教师教授班级多,基本上就是在每节课的课末对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这种评价是主观的、个别的;而对学生的学习思维过程、学习方式很难进行测评,对学生实际应用所学知识、技能等情况就更难追踪;在期末时,教师只能凭借记忆给学生成绩单上打上“优”、“良”、“合格”或“不合格”等级评分。这样的评价方式只会磨灭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学习的兴趣,更加的阻碍了学生创造思维与创新精神的培养。如何让课堂学习评价更具有实效性,提高评价的质量,改进评价的方式,笔者尝试着从网络学习平台上寻找途径。
通过学科学习平台的挖掘使用,本文从学生和教师两方面就如何利用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开展课堂学习评价进行了尝试和探索,并内化总结。
一、多维度自评,促进学生自我发展
第一把尺子是学生的自我评价。学生自我评价,是指学生在学习知识或技能过程中根据一定目标和标准检查学习目标的达到程度,反思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并采取一定的措施进行改进或调整。
(一)第一堂课的自我评价
在接手新班级的信息技术教学时,第一堂课就要求每位学生填写自我评价表。由于学习平台是七年级就开始使用,自我评价表内容根据不同年级发布在学习平台,设定主题学习,学生根据任务指南,获取表格,完成评价后将表格保存并上传到学习平台上。教师在平台上可以浏览学生的评价表,了解每位学生已有的知识、技能水平,了解学生对信息技术课程最感兴趣的方面。同时,教师在今后的课堂学习任务设计时可参考学生评价结果,切实根据学生需求进行设计、完善,使因材施教不再是一句空喊的口号。
(二)任务完成后的学习内容检测、作品评价、学习反思
对于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内容检测或作品评价是一堂课学习是否有效、学生是否完成教师布置任务的最直接的依据。学生根据自己的认知水平,选择任务指南中的某个层次的学习任务,在任务完成后依据评价标准,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内容、作品进行评价。比如,笔者设计了七年级《信息获取与整理》的课堂小测试,以学习平台在线问卷的形式进行本课知识点的检测;再如,七年级《设计页面》一课的自评,学生可以根据教师给出的标准以及作品的完成度进行自我评价打分,如果全部完成即可在学习平台“我来评分”环节打“★★★★★”。此外,除了给自己打星进行作品自评以外还可以让学生以评论的方式进行自我学习反思:如这节课的课堂任务完成情况,学习过程中遇到的困难,你是如何解决的,这节课最感兴趣的内容等等。
通过自我评价活动,学生心中都有一把尺,根据每堂课老师给出的评价标准进行对比,了解自己的学习操作情况,这样学生的学习目标和方向更明确,积极性就更高了。更重要的是,教师通过查阅学生自评内容,既能“宏观”的掌握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又能“微观”细化到个别学生学习情况,对于教师有针对性的进行信息技术课堂教学设计,落实分层教学是有实际的推动意义的。
二、嵌入式互评,培养学生合作意识
第二把尺子是学生互评。课堂上,教师不可能对每个学生进行辅导,也无法关注到每个学生的操作,更不能客观、全面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进行评价,这时就需要发挥学习平台上评分和评论功能,开展课堂嵌入式学生互评。课堂嵌入式互評是将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来的日常行为作为评价对象的评价过程。日常行为可以是学生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学习热情、学习态度、听课纪律,也可以是自主探究学习的能力,与人合作交流的能力,还可以是一个具体的电脑作品,或者平时用来评价学生知识点的任务达成度,它们为真正实现学习过程与结果并重的评价提供了可靠的第一手材料。
嵌入式互评是追踪的是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力求学习效果最优化而对学生学习的各个方面及时地进行评价,它有助于教师了解学生学习的进展情况、存在的问题,以便及时反馈和有效调整教学过程,促使学生有效学习和进步。
三、巧运用师评,鼓励学生个性发展
第三把尺子就是教师评价,分为对学生课堂行为和学生作品的评价。
(一)对学生课堂行为的评价
基于学习平台的教学,主要采用主题学习的方式,教师发布学习任务,学生根据任务指南进行操作,那么教师即可巡视课堂了解学生操作情况,对学生的学习过程、态度、效果等作出评价与指导。一般来说,教师使用激励性的评价语言能让学生更认真地对待学习任务,帮助他们树立信心,点燃兴趣。
(二)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
在学生完成学习任务并将作品上传到学习平台后,利用课堂上最后的几分钟,教师可以将巡视过程中发现的有评价意义的作品在学习平台上挑选出来进行班级展示,师生一起评价作品。教师需要有选择性地评价作品,挑选一些自评或互评得分高或低的作品点评,表扬优秀作品的闪光点,纠正后进作品的不足之处,促进学生改进作品,也为学生的创作激发更多的新想法。剩余的其他作品教师可在课后进行评分、评论或者推荐。期间,由于学生个性差异,教师只用一个标准评价显然不合理,因此要使用弹性评价,满足不同程度学生作品的评价需求。学习平台将教师对学生作品的评价分为“G”、“A”、“B”、“C”、“D”、“E”六个级别,相较于传统的“优”、“良”、“合格”或“不合格”评价延伸了两个级别,使得教师评价更为客观、精细、精确。获得“G”的学生作品能够被推荐到平台首页,供全年级学生学习参考,既是对作品原作者的一种肯定,也是对其他学生的一种正向激励,正确利用学生的好胜心,推动学生在信息技术课堂上的高效学习。
在使用了一个学期的学习平台之后,大部分学生都积累了多个作品的教师评价结果,教师可以查阅每位学生的个人学习情况;同时教师可以利用学习平台后台生成各班所有学生的学习结果并按比例折算成分数和等级;最后,数据导出成Excel表格对数据进行筛选处理,为教师进行学期末的总结性评价即期末总评的评定提供了有效的数据依据与支撑,让信息技术课堂对每一位学生负责,评而有度,公平公正。
基于中小学信息技术学科学习平台的课堂学习评价基本已成体系,但无论采用什么方式进行评价,我们要知道评价只是一种手段,不是最终目的,我们应该将学生自评、学生互评、教师评价三把尺子有机地结合起来,使课堂评价更科学、客观、合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一定能建立一套完整的且同时能将评价体系与课堂在线学习相结合的完整体系,依托该体系不仅能促进教师课堂教学,也能推进每个学生全面发展,最终让每一位师生都能在信息技术的堂课中提高信息素养。
参考文献:
[1] 王淑艳 《巧用评价手段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教育艺术.2015.3.
[2] 岑健林、胡铁生.微课:数字化教学资源新形式.教育信息技术.2013.4.
[3]《信息技术课程的评价初探》 河北省鹿泉市教育局教研室,魏金秀.
[4] 王晓林,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的现状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