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梦的双重盖茨比
2018-09-17丁徐炎罗国华
丁徐炎 罗国华
摘 要:菲茨杰拉德是美国文坛史上最伟大的作家之一,《了不起的盖茨比》则是他的成名之作,同时也是世界经典的作品。通过呈现小说中主人公盖茨比追梦的人生经历,作者表露出对当时社会表面繁华的担忧与困惑。小说的悲剧结局不仅体现在主人公的陨落,更体现美国梦的破灭。笔者重点论述盖茨比的作为个体追梦这的既渺小又伟大的双重特征,进而探讨国家层面的“美国梦” 和作者本人经历在作品中的折射及现实意义。
关键词:美国梦;盖茨比;渺小;伟大
一、作品背景、影响及梗概
《了不起的盖茨比》[1](The Great Gatsby)①从1924年问世至今已有九十余年了,该部作品刚出版时候便引起了极大的轰动,社会上各学界对这部作品的评论从未停止,总体而言,人们通过对小说所表现出来的“爵士时代”和“美国梦”的文化现象进行了深入透彻的分析与讨论,从而使小说的声望日益走向文学巅峰。作为一个与海明威同时代起名的人,作者菲茨杰拉德从小就热衷于写作和社交活动。因为家庭原因菲茨杰拉德在美国东西部交替地生活,所以小说的背景融入了二十世纪20年代初的社会风物和历史背景。这部小说生动形象地向读者展示了作为社会个体的盖茨比的“美国梦”从开始至毁灭的过程,整部作品以爱情为主线贯穿全文,通过全景化的叙事者“他者”尼克[1],作者用第一人称的人物口吻叙述了盖茨比追求爱情、重获幻梦、失去梦想及葬送生命的悲剧又伟大的一生,展现了悖论化的双重盖茨比。
二、盖茨比的渺小
(一)爱情的囚犯
古语曾言英雄难过美人关,作为个体化的盖茨比也不例外,以至于他心甘情愿地成为爱情的囚犯,最终葬身于这样的牢笼里。盖茨比自从邂逅黛西并对她一见钟情,到他第二次追求早已嫁为他人妇的黛西,盖茨比都一如既往地表现出最初纯真的感情,在当时消费文化甚嚣尘上的美国,任何世俗之物都无法阻挡他狂热的爱情执着。正因为这份执着与机缘,盖茨比收获了名誉、利益、财富和地位。也正因为这份狂热使他未能认清现实,盲目地追求他所幻想出来的最纯洁感情的归宿。这种致命的爱情执着牢牢地将他束缚着,最终蚕食了他的全部,使他心甘情愿地把自己囚在爱情的牢笼里,让人惋惜心痛着他的渺小。从心理需求动机层次看,盖茨比对爱情的需求首先来源于实现物质保障后的生理需要,这是推动着他不断追求越来越高层次的强大动力。随后,将生理需要取而代之的便是安全需要,盖茨比在本质上是一个极度缺乏安全感的人,他想要保护自己免受各种情感的伤害,极度渴望通过爱情的获取得到安全感,然而他所渴望的这些需要都成为伤害他自己的锋利工具,导致他自始至终都只是一个被关在真实爱情牢笼之中的孤独症患者。
(二)金玉其外敗絮其中的社会地位
盖茨比从小生活在美国的底层社会,但他有着勃勃的野心,他渴望实现自己的“美国梦”,于是盖茨比将原本“盖兹”这个名字更改成了赋有上帝之子隐喻意义的“盖茨比”。当他获取名利成功之后,为了提高自己的原始低下的贱民地位,盖茨比从未承认自己是最低阶层的农民夫妇所养育,他担心因此影响自己的社会地位,成为别人眼中的“暴发户”,盖茨比面对的社会生活开始异化为表面恭敬而内心鄙夷。为此,他不断地举办那些灯红酒绿的豪华宴会,高调邀请社会各界名流,侃侃而谈自己编造的“奋斗”经历。比如,在牛津大学进修过,与老盖茨比在商海拼搏过等谎言。盖茨比不断追求财富和地位的过程是他渴望得到他人的接纳和信任的过程。社交的需要使他渴望得到上流社会群体的认可和尊重,但是事实上没人给他所需要的这些“奢侈品位”。上流社会出身的人们并不认可盖茨比的社会地位,就像黛西的丈夫汤姆一直对盖茨比冷嘲热讽,汤姆以上流人士阶层和消费主义膜拜者的视角认为就算盖茨比无论多么努力,即使得到富可敌国的财富,也磨灭不掉他出身卑微的事实。因此,虽然盖茨比表面风光无限,却永远也得不到自己真正渴望的社会地位。
三、盖茨比的伟大
虽然盖茨比的结局是悲惨的,盖茨比的人生定位“从一开始就已经注定,无论怎样,他都不是属于上流社会的人, 永远都无法得到一个位置” [2]。但笔者对于作者将题目有意命名为伟大的盖茨比是非常认同的。因为盖茨比不仅是一个梦想的巨人,更是一个不懈努力争取实现梦想的巨人,这是世人值得效仿学习和敬重的地方。在爱情方面,盖茨比虽然陷在其中的自身是渺小的,但对爱情矢志不渝的忠贞品质是伟大的,在一定程度上是了不起的。他将爱情视为自己所有追求的归宿,即使出乎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悲剧收尾并不能否认盖茨比的努力,客观劣势是黛西没有同盖茨比一起实现梦想的能力,盖茨比找错的只是爱情追求的归宿和梦想奋斗的方向。菲茨杰拉德笔下的黛西只是一个没有思想情操、浅薄虚假的资产阶级小姐,黛西在撞死汤姆的情妇后嫁祸盖茨比而毫无忏悔之心。深陷爱情漩涡的盖茨比为了爱挺身而出,承担了心爱之人的狠心与负心。虽然这有血有肉的人物让人觉得很悲哀,但却时刻散发着人性的光辉,事件的寓意不仅止于爱情,还有盖茨比对人性最暗面能够时刻保持着纯真和美善的伟大褒赏之意。
四、美国梦
作者通过盖茨比自我实现“美国梦”的破灭来反射出国家层面“美国梦”的破灭。所谓的“美国梦”是一种信念,一种欲望或一种梦幻,它认为在美国这片新崛起的土地上,到处都是成功的机会。菲茨杰拉德在文学创造上就带着这种“美国梦”,自认与众不同。但无论他的梦想多么高尚与远大,都不会通向成功,因为他做的“美国梦”在他所处的时代已经不合时宜了。美国梦兴起之初时候的初衷是美好的,但随着后来美利坚合众国的富足发展,美国人逐渐忘记了拼搏的初心,偏离了原来的轨道,逐渐地在道德与现实的碰撞中陷入社会阶级的对立歧视的泥沼中。所以美国梦的破灭在所难免也顺理成章,它的破灭宣告了旧的生活方式的淘汰。
五、具有矛盾人生的作者与作品主题的互涉
菲茨杰拉德之所以能将主人公盖茨的形象比写得有血有肉,最主要的原因是盖茨比的身上有他自己的影子。现实中的菲茨杰拉德与虚构的盖茨都是因为女人而曾拥有成就,也因为女人而陨落于尘埃。在小说中,盖茨比所表现出来的除了为爱情献身的狭隘超我,更多的是冲动的本我 [3] 。 盖茨比有诸多的缺点,就像小说中尼克所说盖茨比代表了他所真心鄙夷的一切,但是另一方面又不得不承认他的独特的气质。盖茨比这样的特征是菲茨杰拉德所赋予的,而菲茨杰拉德本身就是一个被现实所压迫,但是又梦想要一夜暴富并过奢华生活的世俗之人,这是作者写《了不起的盖茨比》的初衷,所以这部作品免不了带有商业气息的留痕。但是另一方面,菲茨杰拉德从内心又对上流社会纸醉金迷的浮华生活存有鄙夷与不屑,他同时又追求道德上的纯洁并远离世俗的喧嚣,力争实现自我理想的诗意人生,但这种超然于世的超我思想与个性的本我被现实所折半,致使他只能在艰难的生活中压迫自己屈就。[3] 菲茨杰拉德的人生是矛盾的,盖茨比的人生也是矛盾的,这样的双重性格促成了他们人生中的成功与失败。
六、结语
小说《了不起的盖茨比》通过作者多次用象征的手法,“美国梦”及东西部的冲突碰撞得到有力揭示,表现出作者令人叹为观止的表现能力。与小说所处的社会时代相比,现代社会中的人们虽然精神物质层面提高了,但部分人仍旧缺乏像盖茨比那样的毅力与纯真。物质的富足会导致人们“逐渐忽略生活中情感的本质,只看重金钱和物质,没有精神上的追求”[4]。尤其是,在面对社会黑暗的一面中不能展现出不与之同流合污或随波逐流的气概,更不能像盖茨比那样执着固守初心,宝贵价值观的遗失值得我们反思。
注释:
① The Great Gatsby从解放初引进在我国,至今存在由不同出版社在不同年代和不同译者的版本,笔者在本文中采用由翻译家姚乃强2004年交付人民文学出版社的中译本.
参考文献:
[1]菲茨杰拉德.了不起的盖茨比[ M ].姚乃强译,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2]崔永杰.《了不起的盖茨比》的悲剧成因及叙事技巧[J].鄂州大学学报, 2018, 25(02).
[3]刘舒.《了不起的盖茨比》之弗洛伊德解读[J].江苏教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 2011, 27(04).
[4]程玮.《了不起的盖茨比》中对爱情的期待与追求[J].语文建设, 201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