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时期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三个维度

2018-09-17周艳娟

青年时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新时期

周艳娟

摘 要:十八大以来,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进入新的发展阶段,也凸显出新特征:一是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念的创新;二是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强化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构建;三是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形式的优化。探究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三个维度,对落实高校意识形态工作,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关键词:新时期;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向度

意识形态是一定阶级、阶层和利益集团的思想体系[1],代表了他们对自身社会地位和多方利益的精神诉求。党的十八大以来,面对意识形态领域日益错综复杂的形势,习近平总书记发表了一系列重要讲话,深刻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意识形态工作是党的一项极端重要的工作。”“宣传思想工作就是要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能否做好意识形态工作,事关党的前途命运,事关国家长治久安,事关民族凝聚力和向心力。”一项“极端”,两个“巩固”,三个“事关”,习近平总书记赋予了意识形态工作党和国家全局的新高度。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提高他们的思想政治素质,把他们培养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可靠接班人和合格建设者,是社会主义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永恒的话题。

一、以立德树人为宗旨,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理念的创新

首先,打破教育者“本位”的观念。教育观念是教育实践的先导,也是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思想动力和方向引擎。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发表重要讲话指出:“思想政治工作从根本上说是做人的工作,必须围绕学生、关照学生、服务学生,不断提高学生思想水平、政治觉悟、道德品质、文化素养,让学生成为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人才。”[2]这句话真实又和风扑面,亲切又直指本质,平静而充满力量,为我们开展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指明了道路和方向。以学生为中心,就是要打破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中教育者“本位”的观念,让广大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应该理性认识到,在这个互联网“喷井式”发展的时代,新一轮教育资源被重新分配,教育主体客体在获取信息方面可能发生时空错位,在知识信息的捕捉上“弟子贤于师,师不如弟子”的情况时有发生。因此,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者应该从知识权威的高台上走下来,与广大学生实现地位平等,沟通交流。

其次,改变受教育者“客体”的观念。教育者要一改传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把学生看作是被塑造、被加工的对象,忽视学生作为独立个体的能动性、自主性和创造性。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过程中,要给学生充分表达主观意见的机会,提倡求同存异,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演绎成不同意见相互切磋,相互争鸣,相互吸纳,互为補充,共同进步的活动。把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打造成“教师的职责在于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是在于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除了他的正式职能外,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位顾问、一位意见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成真理的人。”[3]同时,大学生群体也要改变传统的“受教育”思维,以更加积极主动的精神面貌参与主流意识形态的学习中,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注入活力。

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加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构建

首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奠定了价值基础。从哲学意义层面讲,价值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一种属性。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4]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一种凝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本质。当代大学生成长于深刻变化国际国内环境中的大学生与以往大学生相比,特殊的成长环境使得他们具有自身独特的思想特征与价值观念。在全球化开放环境中,各种西方不良社会思潮经过经济文化交流、网络传播等多种渠道涌入我国意识形态领域,潜移默化影响着当代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和行为选择;同时,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矛盾叠加多发,凸显了大学生心目中理想社会与现实社会之间的反差,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大学生对党和国家政府的满意度。此外,大学生作为人格趋于成熟的“半社会人”,心理和价值观念不够成熟,不能理性、全面、辩证的看待和分析问题,很容易对复杂的现实产生错误的认识,从而对主流意识形态产生怀疑、误解甚至否定。因此,面对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严峻挑战,这就需要加强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以此增强大学生抵御腐朽思想和价值观念的入侵,帮助高校大学生构建健康的政治人格。

其次,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体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的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是指一个社会占主导地位的意识形态,包括占统治地位的艺术思想、道德观念、政治法律思想、宗教观点和哲学观点。一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不是动态发展着的,具有发展性和包容性,而且根据时代的发展不断赋予其新内涵和新意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做出的符合社会发展规律和时代要求的主体价值选择,符合时代、社会和人民的要求的价值观,能够有效推动高校大学生世界观、政治观、人生观、法治观和道德观等方面在教育内容上的与时俱进和与日俱新。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推进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建设,有利于在宣传教育中帮助当代学生坚定道路自信、制度自信、理论自信、文化自信,使其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传播者和模范践行者。

三、以“互联网+”为依托,实现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形式的优化

首先,以“互联网+”为依托,有利于延伸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场域。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在京发布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数据,截至2017年12月,我国网民规模达7.72亿,普及率达到55.8%。[5]可以说当代大学生已经达到无人不网的状态了。在这个数字信息化时代,大学生作为网络、新媒体的宠儿,其学习、社交、生活已然互联网化。互联网技术正在不断地改变着大学生的思维习惯和行为方式。“互联网+教育”也是“互联网+”时代的一个重要的应用。目前,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与教育的结合越来越紧密,正用智能和科技的力量塑造新型现代教育。现在新型的“慕课”“易班等”都是可以在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上加以利用,只有有网,随时随地,都可以在线听课,甚至跟专家在线交流,释疑解惑。互联网使传统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在时间与空间上得到延伸,打破了传统的时空区隔,形成了现实—虚拟场域的联动机制,实现全天候、全方位的育人格局。

其次,以“互联网+”为依托,有利于创新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形式。网联网“互播式”的信息传输方式,改变传统单向线性强制性灌输传播的教育模式,充分发挥主客体 “互粉”“互赞”“互评”等功能,使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更为生动活泼,易于接受。例如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工作者可以致力于建设红色文化网站,在形式上摒弃以往枯燥沉闷的条目与说教,采用新闻资讯、趣图漫画、flash动画、音频视频等更多大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来传播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内容,在潜移默化中启发和教育学生充分利用图片、视频、音频等新媒体丰富多样的形式对主流意识形态进行宣传普及,实现教育者与受教育者在虚拟空间平等互动和有效沟通,让教育主客体生活交集,思想有交流,使主流意识形态教育的内容在大学生头脑中生根发芽,从而内化于心,外化于行,让高校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取得前所未有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童世俊.意识形态新论[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3.

[2]习近平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强调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N].人民日报,2016-12-09(01).

[3]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和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108.

[4]十八大政府工作报告 [N].人民日报,2012.11.09:1-2.

[5]第41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EB/OL].http://www.cnnic.net.cn/hlwfzyj/hlwxzbg/hlwtjbg/201601/t20160122_53271.htm.2018-01-31.

猜你喜欢

主流意识形态话语体系新时期
互联网时代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教育和对策研究
新时期高校辅导员正确引导大学生主流意识形态的对策研究
新时期农村气象观测及防灾服务探索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