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与路径
2018-09-17李翔
李翔
摘 要:大学生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生力军,但大学生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探索相应的解决方法,从而更好地促进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践行。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践行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指人们对社会主义价值的性质、构成、标准和评价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是一个国家和民族价值体系中最本质、最具决定作用的部分,它支撑和影响着所有价值判断,是对整个人类发展历史和未来走向的总概括[1]。青年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中坚力量,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具有很强的可塑性。他们的价值取向决定了将来社会的价值取向,因而必然要加强精神建设,以实际行动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出充满活力的青春诠释。
一、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现状
当代大学生普遍认同建立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會主义现代化社会的目标,但是仍有部分大学生理论知识把握不够深刻,不能全面深刻的理解这一概念。表现在不能够自觉将实现这一伟大目标落实到生活中去,甚至出现政治信仰迷茫的状态。自由、平等、公正、法制的社会价值观为大学生广泛接受,但是由于受到传统的、世俗的或者是某些西方国家价值观的影响,价值观的形成有所偏差。表现在向往绝对的自由,而不懂得权力与义务的统一性;要求绝对的平等,而不理解社会资源的合理分配的重要性;承认公正与法制的重要性,却又在某些方面违反基本的规章制度。而矛盾更为突出的,或者说更需要强化的方面主要体现在对社会主义核心精神品格的践行中。
(一)爱国意识有待强化
爱国情感是人们对祖国的一种直接感受和情绪体验。爱国思想是人们对祖国的理性认识。爱国行为是指人们身体力行、报效祖国的实际行动,是爱国主义精神的落脚点和归宿[2]。这三方面的知行合一才是爱国意识的完美体现。然而部分当代青年大学生对这一意识把握不到位,要么表现的过于冲动,将爱国流于语言,流于形式,要么表现的过于漠视,觉得爱国和自己距离太远,缺了自己一个人关系不大。
(二)敬业品格有待培养
大学生作为学生这一主体,其敬业的最核心内容应表现为对于学业的一丝不苟。然而在某些大学课堂上,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的现象屡见不鲜。即使是在课堂上课的同学,真正能专注于课堂的却不多,尤其是新媒体时代的到来,很多同学在上课时抵制不了手机的诱惑,缺乏对学业应有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认识不到学业对自己今后人生发展的重要性。
(三)诚信理念有待加强
诚信自古以来就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自觉践行这一理念本应是为人之本。但是即使在大学校园中也难以逃离当今市场经济利益至上、功利主义的影响,为了获得表面上的好成绩不惜考试作弊;为了赢得奖学金、助学金等资助,伪造经济情况。同学之间相互不信任,不能够真正的坦诚相待。
(四)友善行为有待深入
友善是一种待人态度,对人热情友好,能够发自内心地关怀他人即便面对矛盾冲突仍能够宽容大度,保持善良与理智[3]。然而部分大学生处理生活中一些细微矛盾时,不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容易冲动做出让自己和他人受伤的行为。对仁爱友善的践行不能始终如一。
二、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
(一)加强宣教,营造良好的社会学习氛围
思想政治课堂是大学生获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重要切入点,各大高校应适度加大对思政课堂的重视程度,创新教学方法,启发学生对社会现象的思考,逐步了解、认同、内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高校可以通过校园网站、报刊栏、展板、校报、广播站等多渠道多方位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除此之外尚可通过国家设立纪念日、高校组织学生参与纪念活动、净化网络等多个维度营造积极的社会氛围。
(二)利用新媒体构建实践平台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有真正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实到行动中去,才能体现其根本的价值。身处于信息时代的青年大学生对网络的接受程度较高,并且网络已经成为他们生活中的一部分。我们应该充分意识到大学生的这一特点,利用微博、微信公众号、自媒体等新媒体,设计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平台,传播正能量,既便于承载和传播相关的理念和实践行为,也易于为新时代的青年学生接触和接受。
(三)以典型榜样带动整个大学生群体
榜样是大学生争相模仿的对象,对于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养具有重要意义。在树立身边的典型学生榜样时应注重贴近实际、贴近生活,以身边的师生能够感同身受的方式展现先进典型的积极进取的实际行动,不能盲目拔高,从而有利于将榜样内化为人格信念,外化为实际行动。
总之,推进当代大学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一项系统的、长期的工程。只有从思想上重视,方法上不断创新,才能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强有力的精神支柱。
参考文献:
[1]张文俐.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视角下大学生国家意识教育模式建构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7):70-72.
[2]邱仁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感受性融入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8,(3):25-29.
[3]方铭.友善价值观的中国传统文化基础考源[J].人文杂志,2017,(12):1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