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实施的现状与影响
2018-09-17杨大陆
杨大陆
摘 要: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实施是顺应我国当下社会经济发展需求的措施,对我国人口结构和空间格局都产生重要影响。本文在分析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老龄化加速,人口生育率低于更替率以及人口性别比例失衡等背景情况基础上,研究了实施政策后当前人们对于生育二孩的意愿情况,以及全面实施二孩人口政策后的生育率情况。
关键词:全面二孩政策;现状;人口;影响
一、引言
我国人口政策经历了严格的计划生育时期,到后来单独二孩的开放,再到2016年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作为国家基本国策之一,人口政策的变动趋势依据我国基本国情,以社会和经济环境发展向协调统一为原则进行调整。人口政策是一个动态过程,其设计是否科学直接影响到国家的整体发展,随着生产生活水平的提升以及人们价值观念的转变,二孩政策的开放对国家人口结构和社会格局各方面都产生重要影响。
二、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背景
(一)老龄化加速
我国当前老龄化的形式空前严峻,国际上通常将60岁以上人口比重占总人口比重超过10%作为老龄化的标志。依据当前我国社会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老人总量占人口总比重将近15%,且每年以500万以上的数量增加,65岁以上老人的人口数量增长到现在的11%。按照这样的趋势,继续实施计划生育政策,到2050年,我国65岁以上的老人比重将高达30%。老龄化加速意味着未来社会空巢家庭养老,人口红利消失以及国家养老负担加重等多方面问题,如果这些压力以不同形式释放到社会则会严重阻碍经济的发展,影响到社会的稳定。
(二)人口生育率低于更替率
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实施对于60年代期间人口快速增长起到了良好的作用,但是也为我国长期人口结构问题埋下了隐患。长期实施的计划生育政策,让人们在观念上形成了较为固化的模式,造成妇女生育率下降,并且长期处在人口替代率水平之下。据人口统计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女性生育率明显低于人口更替率,仅为1.5。对我国人口基数较大的情况而言,人口低生育率在短期内能合理有效发挥作用,但是放到长周期上来看,对于维持经济持续增长以及拉动国家综合实力提升产生消极影响。
(三)人口性别比例失衡
联合国关于人口性别比例的界定,认为男女比例处在102-107之间视为合理范围。我国传统上有重男轻女的现象,再加上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男女性别比为108.47,超过了国际警戒线,随后到21世纪初,达到了顶峰值116。尽管之后男女性别比例值逐渐减小,但是我国的男女性别比例仍然处在失衡的状态,由于文化传统、女性受教育程度以及男女社会地位等多方面因素影响,造成大部分家庭更愿意生男孩。
三、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的现状
(一)生育二孩的意愿
据有关统计报告数据显示,实施全面二孩人口政策以来,愿意生育二孩的城镇家庭超过50%,由于生育意愿对于实际的生育行为具有引导作用,但是不能代表实际生育状态,从当前状况来看,实际生育二孩的行为可能低于50%的水平。影响城镇家庭生育二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尽管我国社会保证体制已经得到了较大的进步,在关系民生的各领域建立了相应完善的社会保障体制。但是在看病问题,养老问题上依然存在缺口,生育保险未能得到很好的实施,造成家庭养老养小的负担较重,很多妈妈在照顾工作和家庭的过程中面临较大的压力,形成阻碍二孩生育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
(二)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后的生育率
全面实施二孩生育政策后,符合国家目标人群的数量为1.52亿,其中有潜在生育意愿的人数为9700万,年度出生人口峰值将近5000万,生育率的峰值达到4.5。全面实施二孩政策意味着释放了社会一部分生育能量,对当前我国的人口困境,和未来人口总量及劳动力供给问题带来显著影响,在新政实施后,最高年份出人人口预计超过2000万人,如果按照这样的趋势进行预测,到2026年中国人口总量达到峰值15亿人,能够明显缓解劳动力供给问题,但实际情况中生育率的增加趋势并不明显,且每年都在上下波动。
四、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人口预测分析
(一)预测基期数据
本文针对实施全面二孩生育政策的情况进行了人口预测分析,针对某个区域某个时间段的人口状况,基于一定的假设采用推算预测方法对可能出现的人口状况进行分析。结合现有的相关文献,本文采用PDE模型对人口趋势进行预测,以性别、年龄、城乡以及受教育程度作为考察人就生育率未来变化的状态。基期数据来源于中国2015年人口普查资料,将人群按照年龄进行划分,每5岁为一组,共分为18组,研究人群为城乡常驻人口。结合人口性别、受教育程度、以及城市居住或是村镇居住的类型,对基期数据做出较为高质量的预测。
(二)预测模型设定
在获取基期数据之后,结合现有对生育率、死亡率以及迁移流动水平的研究结果,设定了生育率参数、轉换率参数以及死亡率参数。基于生育率参数设定的不同方案对我国未来生育率水平做出以下几种方案设定:
低方案,假设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后生育行为未得到明显改善,预测期内2015年到2020年生育水平不变,也就是维持生育水平在1.64的水平上;中方案,假设实施全面二孩之后,生育意愿达到预期的水平的下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在2025年之后生育率水平开始下降;高方案,假设全面开放二孩后,政策潜在目标人群生育意愿达到目标测算的上限,随后逐渐呈现下降趋势,也就是达到1.8水平。
结合上述分析,最终参数设定如下表所示:
(三)预测结果分析
结合上述研究结果预测分析,未来人口规模的变化在低方案和中方案中,拐点出现在2025年,2030年前高方案人口规模均呈现增长趋势,随后逐渐放缓。如果实际生育意愿和生育变化接近高方案,则全面开放二孩具有延迟和推后人口拐点的效果。未来年龄结构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密切,从上述不同方案设计中发现,高、中、低三个方案下,我国不同年龄层人口数量和年龄结果产生变化,对0-14岁少年儿童的比例将会有提升作用,城镇人口规模会受到净增长的影响,预测期间内,老龄化和高龄化程度随着全面二孩生育水平的提升得到缓解。
五、实施全面二孩对我国未来人口趋势的影响
(一)人口规模的变化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我国未来人口的总规模,将在政策下推迟拐点的同时拔高人口峰值,特别是在人口负增长的情况下,政策的实施效果更佳明显。总人口规模会惯性增长大于10年,到2025年达到峰值。随后,人口的负增长开始,总人口规模数量缩减的速度逐渐加快,到21世纪中期,人口减少近1000万,总人口规模下降到大约12亿人。全面二孩政策下,总人口数量负增长的时间被延迟了,相对而言,人口的下降趋势较为平缓,相较于原来比较严格的生育政策,过快的负增长趋势得到缓解。尽管如此,并不能缓解我国人口老龄化的水平达到空前高位的状况,中国在未来30年期间将面临老年人口比例加速上升,而适龄劳动人口数量减少的时期,全面二孩政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金字塔底部和中部的收缩程度。
(二)年龄结构变化
青少年人口对于全面二孩政策的调整较为敏感,全面二孩政策实行之后,人口数量在短时间内会出现低龄少儿人口数量大幅增加的状况,迎来短暂的高峰期。依据上述预测分析,少儿人口到2022年将会达到峰值大约2.6亿人,随后出现缓慢的减少,到2040年左右达到较低值。生育政策的调整帮助我国拥有更大规模和更多人数的少儿人口,从而让人口的年龄结构更加年轻化,这种调整带来的新生人口在短期内对促进母婴幼儿产品的需求,对消费市场的促进带来正向作用,同时新增出生人口的加入造成少儿人口数量增加,意味着社会的抚养成本在短时间内增加,促进了教育和医疗等方面基础设施以及服务的发展,从长期来看,全面二孩政策能够帮助环节国家养老的压力,补充人力资源。另外,全面二孩政策对18岁到59岁的适龄劳动人口的影响也将出现比例上的调整,劳动年龄人口规模会随着生育的变化而变化,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人口红利消失对国家经济造成的影响。
(三)教育结构变化
实施全面二孩政策之后,一定数量学龄人口的数量增加,教育数量的需求会相应增加,教育从承载能力受到挑战,此外,教育行业中男女结构的比例也会产生变化。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文化各方面的不断发展,人们对高层次教育的需求与日俱增,全面二孩政策增加了学龄人口数量,在未来一定时期内,需要增加教育资源。人口增长速度与教育投资之间存在负相关关系,也就是人口在增长速度越快,社会能够提供的教育投资就越少,依据国家经济发展水平以及对人才需求和人口结构的比重来看,未来国家在教育投资经费方面的需求会增加,国家教育资源配置状况面临挑战。且伴随教育资源地区分配的不公平现象,教育资源将更加倾斜向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和乡镇的教育矛盾会更加突出。
六、结论
人口是一个需要较长时间慢慢过渡的变量,政策等外部环境对人口有短期影响,全面二孩政策的开放,在解决长期人口问题的过程中具有滞后性,目前全面二孩政策的開放还未看到对社会现状的显著改变,但是长远的影响是有目共睹的,国家当前社会经济的发展需要全面二孩生育政策作为调整手段,提升生育率水平,抵御老龄化带来的社会压力。
参考文献:
[1]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行政法室. 中华人民共和国人口与计划生育法解读[M]. 中国法制出版社, 2016.
[2]顾宝昌 王丰. 八百万人的实践:来自二孩生育政策地区的调研报告[M].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9.
[3]曾毅. 论二孩晚育政策软着陆的必要性与可行性[M]// 中国人口与劳动问题报告 No.7.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6:311-3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