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对社会学的新理解

2018-09-17乔尚

青年时代 2018年18期
关键词:研究范式社会学现代性

乔尚

摘 要:进行社会学研究不可避免地要面对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社会学如何进行研究,社会学将走向哪里等几个问题。对此,答案多种多样并形成了诸多社会学理论流派。如不拘泥于某种流派,而是通过梳理进入社会学诸研究对象、研究范式的“内面”寻求其前提假设,并在此基础上探寻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是一种社会学的“元理”,也是一种社会学进程中不可缺少的探讨。

关键词:社会学;研究范式;现代性;后现代性

社会学流派繁多,理论多样。因此,对社会学的理解与发展路径梳理也不同。如不纠结于各个理论之间的传承、批判,而是走进它们的“内面”就会发现它们之间还是存在一些共同的关注主题,即: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社会学如何进行研究(社会学的研究方式是什么)?社会学将走向哪里?尽管这样提问似乎“不是”社会学的提问方式,但却折射出社会理论共同关注的话题。正是对这些问题回答方式及回答内容的不同,才彰显出社会学的独特性。

一、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

社会学是研究什么的?常见的答案有:“社会”、“社会事实”、“现代性”等。如果说研究内容、研究主题的确立昭示着一门学科的边界及其问题倾向,那么,答案的不同则向我们展示了社会学的不同景观。

(一)研究“社会”的社会学

一直以来,社会学自身碰到的最大难题,就是对“社会”这一概念的定义。就社会学的诞生来看,它本来就是一门不知道什么是“社会”,不知研究对象,却先已经在研究它的一门社会科学。因此,社会学对社会的研究,和它使用的大多数术语一样,society这个术语也是由通用的语义派生出来的,是不精确的。社会学家使用、society一词时尽管对它做了界定,但在具体的研究过程中,仍有一些差异,如:从傅立叶到涂尔干,关于社会的关键词是“团结”—一种共识维系的道德义务和一种有集体约束力的共同体意识;卢曼则认为,社会是一种差异和同一、区分和重构的统一之间的特定的结合,是部分和整体之间的结合等等。尽管如此,如果我们沿着社会学家留下的关于“社会”范畴的足迹,仍可以触摸到社会学的脉络[1]。

19世纪,社会变迁改变了人类所处的自然条件。伴随着工业资本主义社会的演进,伴随着现代化进程的扩张,现代工业社会不再是一种自然共同体,它应对各种需要、满足各种需要的方式是彻底革命。而之前的自然共同体则受制于满足需求和需要的传统形式或习俗形式。如马克思所指出的,資本主义在需求的生产和满足这两个方面都创造出了一场革命。从19世纪发展出的社会学,就旨在分析这种新现象,即现代社会范畴构成的一个自成一体的自主世界。基于此,几乎所有的经典社会学家都将基本的社会形态划分为“传统——现代”两种理想类型,基本假设是:“传统”和“现代”两者之间存在着云水之别;现代社会结构和经济制度建立在传统社会结构和旧有价值观念式微的基础上,并特别关注属于工业现代化产物又与传统社会形成鲜明对照的一系列层面:神与凡俗、个人与社会、权威与权力、地位与社会阶级,最突出的是共同体与社会,如涂尔干、马克思、韦伯、帕森斯、滕尼斯等人的工作。这种简单的传统——现代两分法,以及作为其理论基础的单线进化论,在相当长的时间里被人们视为天经地义的公理,并直接影响到我们对社会的理解。

(二)研究“社会事实”的社会学

法国社会学家迪尔凯姆继承和发展了孔德的实证主义思想,明确地将社会学定义为研究“社会事实”的科学。迪尔凯姆是这样对社会事实作界定的:所谓社会事实,就是所有可能对个体施加一种外在约束的行动方式,而不论这种方式是否限定不变;或者,也可以说是所有可能普遍存在于一个既定的社会,同时又独立于在个体身上的显现而自主存在的行动方式。迪尔凯姆认为,一切社会的观念都具有这种强制力,人类大多数的意向不是个人自己生成的,而是在外界的引导、熏陶和压迫下形成的。社会高于个人,社会事实无法用生理学、个体心理学以及其他研究个体的方法来解释,而必须用社会学的方法、观点解释。在迪尔凯姆看来,“社会事实”不能简单地等同于社会中的普遍事实[2]。这种“社会事实”是由行为、思想和感觉的方式构成,而这些方式对于个人来说又是外在的,而且具有一种强制的力量。正是因为它们具有强制性的力量,才使人们接受这些行为方式。

由其定义来看,迪尔凯姆的“社会事实”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即“外在性”与“强制性”。既然“社会事实”是外在于个体的、客观存在的,那么,社会学就可以用研究自然现象的实证方法来研究社会,通过观察、实验、比较、检验等方法研究“社会事实”的形成原因。既然“社会事实”具有“强制性”,决定“社会事实”的原因只能求之于现存的“社会事实”而非个人意识状态之中。因而,社会学研究不能像生物还原主义和心理还原主义那样,将其还原到个体的生物和心理水平去解释,社会学的存在不必以其它学科的存在为前提。基于此,社会学本身就是自主、自我满足的学科。不但如此,迪尔凯姆学派还认为,社会学是一门根本性的社会科学,所有的与社会现实有关的学科都应该从属于社会学,迪尔凯姆成为“社会学主义”的巨擘。

(三)研究“现代性”的社会学

尽管社会学是研究人类社会的,但社会学的发展并不与人类社会相始终。社会学是欧洲“两次大革命”催生出来的,自诞生之日起,它就鲜明地带有“两次大革命”的胎迹。按照吉登斯的说法,社会学是一门社会科学,它重点研究的是过去三两个世纪工业转型所形成的社会制度。也是在此意义上,法国社会学家雷蒙.阿隆指出,社会学可以解释为社会现代化的一种意识。诸如此类的观点在社会学领域并不少见,这意味着现代性成为社会学研究的核心主题。

面对现代性挟其在社会变迁中表现出来的力量感和问题性,以马克思、涂尔干和韦伯等为代表的经典思想家从各自所处的社会背景出发,对启蒙以来的社会发展进行了深刻的分析和批判,对现代社会的未来作出预测,并对后世社会理论的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吉登斯看来,三位古典现代社会学家是分别沿着资本主义、工业主义和理性化展开论述的。

二、社会学将走向哪里?

当社会由现代社会进入后现代社会,当社会科学研究方式由现代性转向后现代性,社会学的后现代之路又是怎样的呢?社会学与“后现代性”产生了怎样的关联?

(一)社会学研究议题的“后现代性”

社会学本身就是社会的一部分,是在现代社会中产生的,是“干预”社会的事物,因此也是一种社会的事实。社会学研究的是我们熟悉的世界,社会学家在普通人的世界里游走,和多数人称为真实的世界贴近。所以,如果说社会学诞生于现代社会,现代性是其研究主题。那么,当社会学家周围的世界发生改变,现代社会转入后现代社会后,后现代性则理所当然地成为其研究主题。如果说工业化、资本主义经济、工具理性曾成为古典社会学理论的议题,随着后工业社会的出现,全球化、消费文化、信息系统以及相关的大众文化、符号、空间、身体、风险等成为当下社会学的关注对象[3]。

(二)社会学研究方式的“后现代性”

当社会学的研究议题转变后,建基于现代性的社会学理论的概念、研究方式等也需要随之改变,因为关于社会和白我的观念已经不适于也无助于理解新出现的种种社会现实。既有的社会理论范畴虽有助于说明我们周围发生的一些事情,但也同样会使我们迷失方向,感到它们变得不灵便,抓不住要害,说服力不够。面对启蒙以来现代社会科学及其有关的政治技术所产生的后果,人们逐渐认识到:自信在叙述着必然性,但却充满了偶变性;白信在叙述着普遍性,但却充满了特定的局部性,自信在叙述着超地域、超时间的真理,但却充满了受传统束缚的解释,自信在叙述着明晰性,但却充满了不定性;自信在叙述着世界的确定性,但却充满了人的处境的暂时性;自信在叙述着自然的秩序,但却充满了人为设计的含混。

(三)走在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路上

社会学研究议题和研究方式所分别涉及的“后现代性”在这里并不具有同樣的含义。社会学研究议题中的后现代性是指当下社会现实不同于现代社会现实所表现出来的一些特点,而社会学中出现的后现代性研究方式则是指一些社会学家对社会科学中存在的整体化、实证主义倾向、单一理论视角进行批判时所呈现出来的特征。这也就意味着以“后现代性研究方式”进行的研究针对的仍然是“现代性所生产出来”的问题,如福柯、德里达、利奥塔等,社会现实中的“后现代性”之核并未构成所谓的后现代思想者的“思想之核”。即便有一些思想者围绕后现代社会进行了论述,但他们在更大程度上扮演的是“消极”的“连释者”角色,如布希亚、詹明信。他们一方面阐释了后现代社会现实的一些表征,如布希亚阐释了与消费社会紧密相连的符码、时尚、拟像、片段化秩序、迷狂、诱惑,詹明信从文化视角阐释了后现代社会的特点,但他们的理论常常带有悲观主义色彩。如布希亚的论述将我们带进了一种新的、以无意义和无休止的增殖为特征的片段化秩序之中,这是一个迷狂的和类似于癌症、艾滋病、肥胖症等的过度增长的世界,人们处理事物的方式就像处理死亡一样,这样的世界是一个虚无的世界,蕴含着宿命的色彩。然而,布希亚对解决当前社会存在的各种问题却不报任何希望[4]。詹明信论述了与新技术、跨国资本主义相联系的后现代社会是肤浅和缺乏深度的、病态情感的、丧失历史性的,尽管他开出了部分解决方案,但对后现代社会中的核心问题——主体性、社会的深层结构、社会实践的整合、自我认同等阐述较少。换言之,后现代社会思想者对后现代社会现象批判较多,而对“批判的规范基础”及“社会应是什么样的”等问题建构较少。在此意义上,社会学研究还走在后现代性社会学的路上。

三、总结

社会学家是社会学知识的积极生产者,而不仅仅是预先存在的社会事实与规则的发现者。对社会学家而言,过度地将自己排斥于自传式思考模式之外,将会损害以其他方式获得的全部知识与洞见。社会学作为一个包容性的概念,传记社会学“涉及一种从事社会学研究的意愿与一种多样化的实践”。

参考文献:

[1]司马云杰. 《社会学是什么?》[J]. 读书,1982,(08):14-16. [2017-09-08].

[2]雷蒙·布东,于海. 社会学是什么[J]. 社会,2002,(02):32-35. [2017-09-08]. DOI:10.15992/j.cnki.31-1123/c.2002.02.012

[3]雷蒙·布东 ,于海. 社会学是什么[J]. 社会,2002,(03):22-24. [2017-09-08]. DOI:10.15992/j.cnki.31-1123/c.2002.03.008

[4]谭建军. 社会学本土化内涵与路径研究[D].华中农业大学,2012.

猜你喜欢

研究范式社会学现代性
中国社会学会农业社会学专业委员会成立
边疆研究的社会学理路——兼论边疆社会学学科建构之必要性
复杂现代性与中国发展之道
第八届全全科学社会学学术会议通知
浅空间的现代性
由现代性与未来性再思考博物馆的定义
浅谈梦窗词之现代性
孤独、无奈与彷徨:“空巢青年”与“独居青年”的社会学分析
行为会计理论与应用研究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