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动中国》颁奖辞语料库的构建与初步利用
2018-09-17张璐
张璐
摘 要:历届《感动中国》的感动人物的事迹广为流传,其颁奖词也以精当雅致的风格广受好评。颁奖词是社会价值标准的高度凝练,对它的内容进行分析能让我们了解当代中国社会的价值判断标准。本文本文自建《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对其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初步分析数据,同时对颁奖词的价值导向进行初步探究。
关键词:《感动中国》;颁奖词;价值导向
荣誉作为体现特定社会所倡导的价值目标,与社会的价值观相生相伴。 作为传播社会主流价值的主渠道——新闻媒体,有效引导公众的价值认同在社会价值导向和道德建设中举足轻重。《感动中国》是中央电视台打造的一个精神品牌栏目,树立和标榜社会道德典范,传播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感动人物的事迹广为流传,其颁奖词也以精当雅致的风格广受好评。颁奖词借助于优美的语言文字对获奖对象进行准确的陈述与评价,浓缩了每位获奖者的“感动事迹”。
本文自建《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旨在收录历届《感动中国》感动人物名单及颁奖词,为分析其语篇中社会主流价值观的导向及作为颁奖词的语言风格等研究提供数据。
一、构建过程
《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以书面语语料为主要内容,收录了 2002 年至 2016 年《感动中国》人物名单及颁奖词,共计近 2 万字。为保证语料的权威,语料取自央视网新闻频道 http://news.cntv.cn,由网页正文提取器提取网页正文,由于网页建设时间跨度较长,网页布局有较大差别,历年十大感动人物的内容排版稍有不同,如 2002-2007 年,仅有人物姓名和颁奖词且位于同一版块,2013年,各个人物板块分开,除人物姓名及颁奖词外,还有推选理由等。因而获取的文本存在各种不合规范的内容、格式等。为确保定量分析的可靠性,语料搜集工作完成后,使用文本整理器对语料进行初步整理,并保存为纯文本格式。
使用 NLPIR 分词软件对语料进行分词标注,对分词结果进行校对后,进行词频统计,情感分析等,并用 Antconc 提取关键词和主题词,用 Word 的查找功能及Excel 的筛选功能对分词软件的分次进行检验和一定补充。所得主题词表部分截图如下表所示:
在此基础上,我们可以进行数据分析及深入挖掘数据背后的意义,如对获奖依据关键词进行分析,获取获奖主体的基本特征,对获奖者所在地区、性别年龄、社会阶层、社会职业等变量进行分析;语篇风格研究中,对主要意象、修辞进行分析等,进一步分析其价值导向。
二、数据使用分析举例
《感动中国》制片人朱波曾说,我们的“感动”,实质是在传递一种价值观。本文以 2002—2016 年之间《感动中国》的感动人物及颁奖词为依据,透视社会的主流价值诉求和取向。
(一)基于关键词对颁奖词的情感分析
根据 NLPIR 情感分析显示,颁奖词关键词的情感色彩以积极向上的正能量为主,占 82.61%,负面情感占 17.39%,其中负面情绪以哀为主。
联系感动人物的事迹背景,分析颁奖词内容可知,《感动中国》树立道德典范,从正面引导公民培育和践行社会主流价值观。负面情感及负面情绪的出现,多是概括陈述感动人物事迹。历经艰辛,躬亲奉献,令人动容。如“他在灾难发生的时候做出了一个伟大的选择,虽然他自己已经远离了死亡的阴影,但他却又一次奔向了死神,为的是把生命的阳光同样带给在死神面前挣扎的同伴……”,“他出于人民警察的天职,无畏地走向危险。这一刻他无需选择,因为走向危险已经是他的职业习惯,因为在选择做警察的时候,他已经准备好了这一刻。在爆炸带走一个朝气蓬勃的生命的同时,
人们的心灵也被强烈地震撼。”颁奖词中“灾難”“死亡” “死神”“挣扎”“危险”等词语的使用及整个颁奖词语义的分析,我们就不难理解颁奖词中哀伤的情绪和负面情感占一定比重。
(二)基于关键词词频对感动人物的职业分析
感动人物职业多元,覆盖面广。《感动中国》对获奖人物没有特定的职业要求,但分析关键词可以看出某些职业的重复率较高,如科学家、官员、军人、教师、医生等。科学家比例高,反映国家对科学技术的重视程度以及对科学文化人士的团结力度;官员占一定比例,树立良好执政形象,同时引导官员勤政爱民;军人比例较高,激励军人意志,反映了国防的重要性;而警察和消防官兵的侧重,则是重视社会稳定,确保地区治安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的体现;教师和医生也是感动人物中经常出现的身份,反映国家对教育和医疗领域的关注,注重国民身心健康发展。
《感动中国》获奖者中不乏一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伟大贡献的人。当个人以特定职业身份出现的时候,奖项的荣誉不仅仅属于个人,而演化成社会赋予该职业的道德期待。以典型人物的道德品行来塑造整个职业的群像特征,这种表达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社会大众对特定职业的心理期待,同时典型人物也通过职业群像促进了职业道德和职业操守的重塑和建构。
从社会阶层来说,《感动中国》获奖人物涉及社会的各个阶层,有国家与社会管理者、企业经理、专业技术人员、办事人员、工人、农民等。获奖者的社会阶层差距大也印证了《感动中国》自开播以来尚未出现以单一社会阶层或少数社会阶层为标准进行人物评选的状况。这种打破社会阶层局限的评选方式,体现荣誉的平民化和大众化。节目贴近生活、事迹真实感人为节目进行意识形态和价值观的宣传和引导奠定了受众基础。“首先让公众在潜意识中认为《感动中国》是一场与自身相关的节目,是老百姓讲述自己故事的平台,提高了关注需求。其次是这样的表达方式在潜移默化中让公众备受感染,形成无论是大人物还是小人物,只要做出了贡献就能够感动中国,就能够赢得尊重的话语暗示。”
(三)基于主题词频对价值导向的分析
“媒介传播的过程就是代表主流意识形态的一方对自己认可的思想观念、道德情感的传输过程,这一过程的终极目的在于让受众在接触新闻、选择新闻、记忆新闻过程中将传播者所认可的思想观念衍化为受众进行价值评判的认知元素。”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社会上出现的思想道德滑坡、价值观混乱、诚信缺失等负面现象,《感动中国》通过寻找、筛选、聚焦、放大“感动中国人物”,弘扬和强调了主流价值观。
通过对获奖者的感动内涵进行分类,以获奖关键词为依据,从词频统计结果来看,《感动中国》多传达社会普世价值,高频词“生命”体现国家对国民生存权利的高度重视,“爱心”则是对社会真善美的不懈追求,“梦想”则是社会赋予每个公民实现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的权利。在全民共建中国梦的当下,“梦想”一词将更多出现。依据上表数据可以看出,普通人的个人情感、个人品格受到了社会的关注。个人情感方面,涉及了亲情、爱情等,其中母爱这一永恒的主题得到进一步颂扬,语料中,“妈妈”“母亲”各出现 7 次,让人不禁想起“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
社会主义主流价值观,附着在一个个平凡的人身上,公众在对这些不平凡的事迹感到震撼时,自然而然地接受和认同了主流价值观。无论从事哪种职业,无论是社会阶层,在争取荣誉的道路上人人平等,他的行为践行了社会主流价值观,都应该得到社会和集体的肯定与赞赏。
三、不足与局限
本文利用分词软件对《感动中国》颁奖词进行分词处理和词频统计,初步分析数据,对颁奖词进行情感分析、对获奖主体的职业和阶层经性分析,同时对颁奖词的价值导向进行初步探究,并未对数据进行深入挖掘,行文較浅。同时,自建自建《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和局限。
自建《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规模较小。《感动中国》节目播出历时不长,所搜集的颁奖词较少;节目在发展过程中,有些形式在改变,央视网页布局也在改变,历届俱全的内容仅是颁奖词和人物名单,人物的感动事迹、推选理由等不俱全,为保证语料相对权威和严谨,自建语料库仅选取了历届感动人物的名单和颁奖词,未录取其他网页的非官方语料。因而自建《感动中国》颁奖词语料库语料内容不够充分,在分析数据时,难免有些不够充分。
因语料语体文白兼具,很多古汉语文言文用法的使用使得分词软件分词时出现一些问题。基于这个特点,在很多情况下,分词的数据并不能全面代表语料内容,其中一种情况是,文言文中,单字成词,在利用词频统计分析数据结果时中会有一定的干扰,例如在分析感动人物职业时,利用 NLPIR 进行分词及词频统计后显示,“医生”出现 9 次,“医”出现 6 次,而“仁医”则被分为“仁”“医”两个词,并未计入“医生”词频中,因而在对数据进行分析时,还要利用 Word 的查找替换功能进行一定检验和补充。
定量分析语料的数据时,可以较好分析关键词,但一些低频词被忽视有时候会对结果产生较大影响,某些情况下,低频词具有特殊意义。
参考文献:
[1]王炎龙.社会荣誉分配的公益表达与价值诉求——基于 2002 - 2013《感动中国》评选分析.现代传播.2014 年第 5 期.
[2]邓力.新闻导向功能的隐性表达.西南大学学报.2008 年第 6 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