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美德教育探索与实践

2018-09-17陶凤燕季诚

中国医药导报 2018年24期
关键词:岗位胜任力高职护理人文

陶凤燕 季诚

[摘要] 本文从高职护理美德教育现状出发,尝试以美德教育为契机,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美德教育体系并实践之,提升护生的美德素养。在院校合作、共同育人机制下,将护理美德显性课程与隐性课程相结合,构建课堂、社团、职场三位一体的美德教育场,将美德渗透到护理人的整个教育周期,实现护理美德教育的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

[关键词] 岗位胜任力;护理美德;人文;高职护理

[中图分类号] R192.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3-7210(2018)08(c)-0165-04

[Abstract] Based on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virtue education, attempts to establish a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virtue education system based on the position competence, and practice it in order to improve the virtues and qualities of nursing students. Under the common educational mechanism in colleges and hospitals cooperation, nursing virtue education curriculum system covering entire process and all-round is established by construction of the classroom, community and workplace three-in-one virtue education field, which combined the virtues of nursing dominant curriculum and hidden curriculum.

[Key words] Position competence; Nursing virtue; Humanity; Higher vocational nursing

现代护理岗位对護理人员的人文关怀品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1-2]。人文关怀是护理人员对病患的关怀和照护,从生命哲学层面上讲,护理人员应本着对生命的敬畏之心,树立博施济众以立德、循规守信以立命、慎独诚意以立身的职业道德,怀揣对患者的仁爱之心,用共情、同理的方式来关爱和守护生命[3-4]。护理人员关爱和守护生命的美德伴随着医学发展的全过程[5],在信息技术背景下,网络虚拟空间的创建,又大大拓展和延伸了美德精神的交流和碰撞,对护理人的道德品质也产生深远的影响[6]。如何顺应时代和专业的发展,贴近护理岗位需求,既强调提高护理人操作技能的“硬技能”,又注重提升护理人职业素养与情感的“软技能”,软硬并重,培养“双翼”丰满的优秀护理人,成为高职护理教育工作者探索的重中之重。中华传统美德作为社会道德的底蕴和民族精神的沉淀[7],对内化护生的护理道德规范,并外化为职业行为准则意义深远。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进行美德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护理的内涵,将美德植根于心灵深处,只有内心确立对护理事业“爱”的情感动机,树立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才能产生外显的“爱”的言行,尊重关爱患者,为其提供优质护理服务[8],这也恰是护理教育的难点。因此,以美德教育为契机,倡导以“五常”(仁、义、礼、智、信)和“五德”(忠、孝、勇、和、严)等为核心内涵的传统美德教育,规范以责任、权利、义务、敬业、奉献、诚信、审慎、良心、感恩、包容、守纪、守时、慎独、荣誉、幸福等为本质体现的现代职业道德教育,建立基于岗位胜任力的高职护理美德教育体系,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高职护理美德教育现状

通过文献分析、问卷调查和院校调研,发现在目前的高职护理专业课程设置中,尚没有形成系统的护理美德课程体系,理论层面上缺乏顶层设计,没有贯彻始终的美德教育观[9]。美德教育大都局限在德育、护理伦理、护理人文修养等课程内,零碎而杂乱,未能根据当前的医疗行业改革和护理专业发展进行设置,且仅占6~8个课时[10-12],在如此有限的时间内,理难讲透,情难到位,护生也很难建立正确的护理美德认知观,更勿用说将美德内化与心,外化于行。

课程内容多以理论表述为主,较为陈旧,更新缓慢,难以与现代护理实践活动相结合,缺乏可操作性,导致学生无法从枯燥的道德规范中深刻体会护理美德的核心内涵,更难以应用到实际的临床护理工作中,尤其是在护理工作过程中重流程、重操作、抢时间,忽视患者的内心感受,护理的科学性和人文性被割裂,加剧护患矛盾的发生发展[13-14]。教学方法以传统的讲授为主,手段单一,忽略了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15-16],部分美德课程又由缺乏护理经验的德育老师承担,导致护理美德教育与临床实践脱节,更无法真正将传统美德渗透到护理专业教育中。

2 高职护理美德教育探索与实践

2.1 构建高职护理美德教育体系的整体思路

基于现代护理的人文关怀理念,通过专家咨询、临床调研等方式对护理工作过程展开调查,通过召开护理专业协作委员会会议,进行专家论证,明确护理美德教育在护理专业教育中的地位和重要性,将美德教育融入护生的学习和生活作为出发点,让言行举止礼仪化、习惯化,将护生对护理的认知和理解作为美德教育的立足点,从而形成稳定的护理理念,将突显护理岗位胜任力的培养作为落脚点,帮助学生就业后能够获得临床一线的认可,达到“两满意”,既患者满意和用人单位满意。依托于医院和学校的信息化工程建设提供的线上和线下学习资源,突破了时空限制,美德教学不再局限于有形的课堂,而是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全面模拟临床护理真实工作情境,真正使教学对接临床,通过混合学习,让学生在真实的背景中亲自参与、体验、互动、探究,实现技术情境化、沉浸交互化、沟通实时化、空间个性化、虚实结合的智慧学习新境界。

2.2 高职护理美德教育体系设计

修订和完善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将“护理美德”课列入江苏省五年制高职护理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必修课程,增设美德类的选修课程,构建全程化、全方位、全员化的高职护理美德教育模式。全程化,既通过校院合作,共同育人,从学生入学之初的专业认知教育到毕业前的临床实习,全程贯穿美德教育;全方位,既通过护理美德课程到护理美德在专业课程中的渗透,从课堂内到课堂外,从学校到医院,构建课堂、社团、职场三位一体的美德教育场,全面渗透美德教育;全员化,既通过校园护理专业文化建设、医院护理文化熏陶等途径,从学校教师到实习基地带教老师以身示范,学生以身体验,全面提升美德素养。

2.3 高职护理美德教育的实施路径

2.3.1 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开发护理美德显性课程 在入学之初,根据护理专业特点,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为期一周的护理专业认知教育,通过启蒙认知、适应提升、走进临床、梦想启航等系列主题,帮助新生深入、形象地认识护理专业,快速融入校园环境,立德树人。调整和优化课程设置,在高职护理专业开设护理美德必修课,课程依据护理美德构成的核心元素,分为6个单元22个项目,将护理人的美德素养转化为学习情境,以真实的临床护理案例为载体,采用任务驱动、项目导向的情景教学方式,将“珍爱生命、尊重生命”的理念渗入护生的骨髓,树立对生命的敬畏意识,形成仁爱至善、自觉服务于患者的潜在动机。护理美德渗透到护理专业课教学全过程中,护理美德与专业知识相互融合渗透,结合当前医疗环境中的实际护患矛盾等现状,引导学生在感知中学习,于关怀中养成,正确处理临床可能面临的“职业道德问题”,学习过程中,要求学生及时进行反思,撰写反思日记,比如描述与患者交流后的真实感受,联系自己生病时的经历,反思护理人的行为,从而加深对患者情感的理解,真正同理患者,给予患者关怀与鼓励[17]。在实习前的护理综合实训中,通过高端仿真模拟实训平台,智能化模拟真实患者,让学生在真实的交互式护理实训环境中进行护患沟通,按照护理程序实施护理,模拟人的智能反馈,能让学生通过真实感受体会护理工作者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理解护理应从“病护”走向“人护”,再走向“仁护”。在毕业班学生中,开设面试礼仪培训和面试模拟课程,帮助学生顺利踏上临床工作岗位。从入学到毕业,循序渐进、以点带面,实现护生美德教育连续性和阶段性相结合的全程教育。

2.3.2 重视护理专业文化环境的互补作用,完善护理美德隐形课程 重视护理专业文化建设的互补作用,将护理柔性之美融入校园环境中,注重临床护理文化和真实场景建设,营造浓厚的育才氛围,如在校园内设立南丁格尔塑像,文化长廊展示世界护理名校风采与护理名言,实训楼设置礼仪镜等,在无声的环境中体现护理价值。邀请名师名家和临床一线护士进校园,开展美德系列专题讲座,弘扬美德精神,帮助学生开拓视野,了解临床前沿,提升人文素养内涵。在“5·12”国际护士节开展授帽仪式,强化职业的神圣感。定期举办“美德沙龙”“礼仪助我成长”“主题读书月”等系列活动,帮助护生规范护理礼仪行为,内化美德精神。组建南丁格尔志愿者服务队,开展各项社团活动,参加社会大型公益服务,并以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为平台,志愿者分别与社区老人结对,通过点对点社区天使服务行动,实现老人居家养老和学生成长的共赢。强化学校的日常管理,通过学生“四自”管理(即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主学习)的主动管理方式,把美德教育渗透到护生的具体学习、生活之中,隐性课程与课堂教学互补,达到美德教育的终极目标,即学生良好美德与行为的养成。

2.3.3 整合调动校院合作实践基地资源,在临床实践中渗透美德教育 基于校院合作平台,教学过程中和暑期期间,定期安排学生进行临床见习,面对面接触患者,真正感知护理职业,体会到护士的责任之重,充分发挥临床实训基地老师的榜样示范作用,以真实情境传递美德教育。在1年的临床实习期间,选择优秀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引导护生不仅仅注重专业技能的实践,苦练护理基本功,帮助患者减轻痛苦,更要通过与患者的沟通与交流,站在患方角度考虑问题,培养同理心和关怀能力,感受到护理美德在工作中的重要性,从而激发护生主动提高自身的美德素养,在工作中能够高度负责、谨言慎行、细心耐心,尊重关爱患者,做一名不出任何差错事故的护士。鼓励学生加强呼吁临床一线护士交流,通过师生互动,学会从评判的角度看待问题,解决问题,切实提升美德素养。

2.3.4 加强护理美德师资队伍建设,率先垂范培育美德精神 教師肩负传道授业之责,必须在思想和实践上进行“修炼”[18],率先垂范,爱岗敬业,乐于奉献,与时俱进,邀请德艺双馨、临床经验丰富的护理老师担任教学工作,发挥名家效应。同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选派青年骨干教师走出校门参加人文护理和传统美德培训,深刻体会美德的内涵,不断提升自身的美德素养,用心教学,用心关爱学生,通过言传身教和爱的传递,在潜移默化中引导学生建立正确的美德观,并内化为自身的道德观,将爱迁移到将来的护理对象身上。

2.3.5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发挥新媒体优势 创建护理美德交互式网络教学平台,学校专任教师和临床老师集体备课,搜集临床案例和美德素材,制作护理美德系列微课,编写学习任务书,上传至网络教学平台,发挥微信、云班课等新媒体优势,定期推送美德类的新闻、视频、纪录片等资源,发布贴近学生实际的教学内容,鼓励学生参与互动交流,并籍此掌握学生的学习进度,及时反馈优化教学,学生可以利用手机、平板等智能终端设备搜索学习资料,随时随地进行碎片化的移动学习,突破时空限制,实现资源共享、自主学习、师生互动。

创新教学手段和方法[19],采用课前学习探索、课中分享交流、课后巩固内化的教学模式,学生课前通过网络教学平台进行自主学习,带着问题进入课堂,课中开展案例教学、情景模拟教学,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验病患之疾苦,激发仁爱之心,课后教师通过在线平台答疑解惑,学生可以随时与老师和其他同学互动交流。线上线下的混合学习模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和创造性,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互联网+时代下培育美德精神,传承中华护理文化。

3 高职护理美德教育教学成效

立足于护理双翼、全人培养,全程、全方位、全员的护理美德教育实践已初见成效[20],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已经能够充分认识到护理美德的重要性,明确自身定位,建立正确的人文关怀理念,将美德真正内化为护理人的一种品质,进而外化为稳定的行为,在临床工作中能够从患者角度出发,将自己置身于患方的角度去考虑问题,真正关心关爱患者,全面提升职业素养,毕业后并且能够运用美德规范来指导护理实践,各大医院对学校护理专业毕业生给予了高度评价,美德教育所依托的江苏省护理人文名师工作室在全省范围内的引领示范效应正在不断扩大。

4 小结

时代呼吁美德,和谐医患关系需要人文关怀,而护理美德教育是一个循序渐进培养的过程,美德教育重在悟,重在学生自身的体验,如何培养适应现代护理岗位需求的护生?如何在护理教育中体现护理专业“人道、照顾、帮助”的核心元素?前路任重而道远,需要护理教育工作者通过锲而不舍的努力,不断总结经验教训,完善护理美德课程体系。

[参考文献]

[1] 张颖,单伟颖,李青,等.护理人文关怀教育研究现况及启示[J].中华护理教育,2016,13(2):149-151.

[2] 王向荣.基于人文关怀理念下的护理教育探讨[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5,28(6):899-891.

[3] 李惠玲.现代护理人文关怀之原理与实践方向研究——以儒道生命哲学为论域[D].苏州:苏州大学,2015.

[4] 林静,陈燕,方森,等.基于中国传统文化视野下护理人文的探讨[J].护理研究,2017,31(22):2785-2787.

[5] 杜治政.美德:医学伦理学的重要基础[J].医学与哲学,2015,36(9A):1-5.

[6] 檀琳.新媒体对医学人文精神培育的影响分析[J].医学与哲学,2016,37(9A):55-57.

[7] 杨丽莉.高职院校渗透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初探[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35):71-73.

[8] 张欣,张慧,张欢,等.职业素养教育对护理本科生职业情感建立的影响[J].中华护理杂志,2016,51(7):840-843.

[9] 刘立美,Carrie Dierdorff.美国人文护理实践与人文精神培养对我国人文护理发展的启示[J].护理研究,2017,31(1):118-120.

[10] 季誠.护理美德教育内容设置探索[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35):77-78.

[11] 郑娟,安军.重视德性伦理的研究——杜治政医学美德伦理观浅析[J].医学与哲学,2017,38(3A):568-570.

[12] 梁蓉,杨支兰,孙建萍,等.国内外护理教育人文关怀教学模式研究现状[J].全科护理,2018,16(10):1171-1174.

[13] 毛春,孔令瑜,黄春蓉,等.护理系人文素质教育第一课堂教学内容改革效果[J].中国医药导报,2018,15(1):131-135.

[14] 王大军,杨佳,张苏梅,等.护理专业大学生临床实习教学中人文关怀教育的渗透及效果评价[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6,29(4):707-710.

[15] 裴添添,段爱旭.高等院校护生人文素质教育的现状及对策[J].天津护理,2018,26(1):109-111.

[16] 谢新莹.高职护生职业素养现状与培养策略研究[D].广州:广州大学,2017.

[17] 刘莉,严继贵.双融合教育在护理专业学生人文素质培养中的实践与思考[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7,38(7):841-842.

[18] 时秀清.职业道德教育应贯穿于护理专业教学全过程[J].吉林教育,2017,(4):152.

[19] 许莹.情境角色扮演法在护士职业素养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现代化,2017(13):155-157.

[20] 龚丽俐,季诚,曹美玲,等.护理美德课程对高职护理专业学生同理心的影响研究[J].中华护理教育,2018,15(3):177-180.

(收稿日期:2018-03-21 本文编辑:苏 畅)

猜你喜欢

岗位胜任力高职护理人文
人文
人文绍兴
对高职护理专业体育课程改革的研究
区域经济视角下高职商务英语专业岗位胜任力培养研究
护生“岗位胜任力”培养模式的探讨
基于职业导向性高职护理解剖学跨学科教学初探
人文社科
以岗位胜任力为导向的水质理化检验实验教学改革初探
“课业”在高职护理专业新生认知教育活动中的应用
让人文光辉照耀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