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宋词中咏“愁”的隐喻解读

2018-09-17戚芳芳

科教导刊 2018年17期
关键词:宋词容器隐喻

戚芳芳

摘 要 隐喻不仅是一种语言现象,它更重要的是人类的一种认知现象,是人类用于谈论和进行抽象思维概念的认知工具。国内外很多学者在情感隐喻方面做了大量的研究。因为西方国家文化的影响,“爱”、“喜悦”和“愤怒”等情感和情绪是国外学者研究的只要情感与情绪,但是“忧”、“愁”和“悲”的研究国外学者则涉猎较少。但是“愁”又常常被中国古代诗人用来表达情感,因为其中蕴含着丰富的内涵。“愁”字和含有“愁”的隐喻的词句经常出现在宋词中。本文试图从隐喻的角度来分析宋词中“愁”的隐喻内涵意义。

关键词 隐喻 宋词 愁

中图分类号:H05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z.2018.06.024

The Metaphorical Interpretation of the "Melancholy" in the Song Ci

QI Fangfang

(Yangzhou University, Yangzhou, Jiangsu 225127)

Abstract Metaphor is not only a linguistic phenomenon, it is more of a cognitive phenomenon of human beings. It is a cognitive tool used by humans to talk about and carry out abstract concepts. Many scholars at home and abroad have done a lot of research on emotional metaphors. Because of the influence of Western countries' culture, emotions and emotions such as "love", "joy" and "anger" are foreign scholars who only study emotions and emotions, but studies of "worry", "defamation" and "sadness" are less covered by foreign scholars. However, "melancholy" is often used by ancient Chinese poets to express emotions because it contains rich connotations. The words "melancholy" and metaphors containing "melancholy" are often found in Song words. This article attempts to analyze the metaphorical connotation meaning of "melancholy" in Song Ci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etaphor.

Keywords metaphor; Song Ci; melancholy

1 引言

隱喻历史悠久,其最早出现在亚里士多德时期。传统上,隐喻是一种修辞手法,更是一种语言现象。1980年《我们赖以生存的隐喻》出版,其标志着隐喻迈入认知语言学的领域。之后,“隐喻更是明确地被认为是人类用来组织其概念系统不可缺少的认知工具隐喻被定义为通过一种事物来理解另一种事物的手段。”(束定芳,汤本庆,2002:1)。隐喻的实质其实是认知的,它是人们认识世界的重要认知工具和思维方式。

“愁”作为人们的一种心理感受,感觉很抽象,但是“愁”其实拥有具体的表现对象和内容。“愁”在宋词中所涵盖的范围很广,其涵盖了感叹时光易逝的惆怅,离别相思的幽怨苦愁,国破家亡的沉痛,漂泊在外的哀苦,怀才不遇的愤慨等。宋词中反反复复出现咏“愁”的词句,这种种的愁情,它既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状,同时也是该时代背景下的产物。

一种特定语言的使用者会觉得,在说话用词中,总有某些情感词比其他的用的更多一些,好像更基础一些。例如在英语中,基础的情感词包括anger(生气),sadness(伤心),fear(害怕),joy(高兴)和love(爱)。而在汉语中,我们有七情六欲即喜、怒、忧、思、悲、恐、惊。在谈论语言学中关于“悲”的表达,我们首先看看在汉语中与“悲”相近的词。在汉语中,与“悲”相近的词有“忧”、“悲”、及词语有“悲伤”、“悲哀”、“悲痛”、“忧闷”、“忧愁”、“忧郁”。周永惠(2004)在《同义词反义词词典》中区分了这些词的细微之处。

悲:伤心、怜悯。

忧:愁闷;使人忧愁的事;发愁。

愁:忧伤的情绪,或苦闷忧伤的心情。

悲伤:侧重于伤心难过;语义较轻,多用于形容人的心情。

悲哀:侧重于内心的哀愁;语义较重。

悲痛:侧重于人的极度悲伤和痛苦,常是由重大不幸所引起,语义程度比“悲伤” 、“悲哀”重。

忧闷:强调忧虑不安。

忧郁:强调忧愁苦恼积聚在心中,郁郁不乐;语义较重,常有明显的面部表情。

忧愁:强调遇到麻烦和困难而发愁。

从这些解释中,我们可以理解为,“悲”为这些词的上义词而“愁”、“忧”则为下义词。

情感常常被认为是自己独自的感受,所以其常被归纳为抽象概念,然而,最近的研究表明,情感概念拥有一系列比之前所知道的更为复杂的结构。这个结构包括概念隐喻、概念转喻、相关概念以及包括一两个原形模型为中心的认知模型。那么平常语言中的隐喻和文学包括诗歌中的隐喻有什么联系呢?认知语言学家发现(Kvecses, 2002)大多数诗学语言是以传统的,普通的概念隐喻为基础的。隐喻是人类的认知方式之一,在思维和行动中起了重要作用。正因为人类交流是以人类思维和行动的概念系统为基础,所以很多隐喻就在我们使用语言是不知不觉地建立了。我们可以使用隐喻的表达方式来研究隐喻概念的实质以及了解我们生活活动的隐喻实质。

這里我们将以宋词中“愁”为例来探究诗学语言表述中的隐喻概念。我们将从概念隐喻和意象隐喻两方面来看“愁”的隐喻。

2 概念隐喻

2.1 “愁”是一种东西

a. 珠帘约住海棠风,愁拖两眉角。

b. 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c. 敲碎离愁,纱窗外,风摇翠竹。

d. 算空有并刀,难剪离愁千缕。

e. 白发三千丈,愁情似个长。

通过这种方式的隐喻,我们可以认为我们所经历的愁就和具体的物品一样,可以用船来载,用剪刀来剪,撕成碎片甚至还会藏在房间的某个角落里。容器隐喻是另一种常用的将人的情感与实体联系起来的隐喻,这类隐喻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也能找出例子。

2.2 “愁”为容器中的物体

a.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

b. 拍手沙鸥,一身都是愁。

c. 奈此九回肠,万斛清愁。

d. 一怀愁绪,几年离索。

c. 这次第,算人间没个并刀,剪断心上愁痕。

在上面的诗句中,愁被看做是容器中的实体,尽管在汉语和英文中,都有将愁表达成容器的隐喻,但两者还存在描述性的差别。在英文中,愁是容器中的液体。但在汉语中则没有具体表明。但是在汉语中是可以推测出其应是固体的,因为在中文表达中,愁是可数的而且可以撕成碎片。另一差别在于,在英文中,装载愁的容器是身体,而在中文中,容器一般是心脏或是身体内部的器官。

2.3 “愁”是自然或人为之力

a.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b. 日落波平,愁损辞乡去国人。

c. 朱楼外,愁压空云欲坠。

d. 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

一般认为,有两种力量及自然及人为。我们可以认为自然之力从属于人为。在上面诗歌的例子中,洪水、风等常被用来作为愁的概念化。

2.4 “愁”是负担

a. 向风前懊恼,芳心一点,寸眉两叶,禁甚闲愁。

b. 关西老将不胜愁,驻马听之双泪流。

2.5 “愁”是醉

a. 清明天气,永日愁如醉。

b.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c. 黯然情绪,未饮先如醉。愁无际。

当一个人喝醉的时候,他会处于无意识的状态,他面无表情,眼神呆滞。在诗歌中,忧愁的人常被描写成醉酒的人。这种隐喻在古代文人墨客的诗歌中也常用,因为在中国文化中,酒扮演了重要的角色,古语有云“借酒助兴”,“借酒消愁”。

不管开心还是难过,古人总会喝上一杯。

2.6 “愁”是食物

a.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

b.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在“愁即是食物”隐喻中,感到愁就像是品尝食物。值得注意的是,愁尝起来都是苦涩的因为愁即是痛苦。在中文中,有四个字来形容愁的滋味,肝胆俱焚。

2.7 “愁”是结

a. 断魂远,闲寻翠径,顿成愁结。

b. 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结的意象即是绳子相交之处,在远古时代,我们的祖先用绳结来计数。所以在中国文化中,结有特别的意义。一个感觉愁的人,他的感觉就像一团绳结一样,剪不乱理还乱。

2.8 “愁”是织布

a. 愁旋释,还似织。

b. 故乡迢递空相忆,深闺一片愁如织。

中国古代是农业社会,人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在织布的时候,织线很容易绕在一起,很难解开,就跟上面提到的结一样。忧愁就和打了结的织线一样,很难解开。

2.9 “愁”是可测量之物

a.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

b.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c. 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

d. 一片闲愁,想丹青难貌。

愁是一种抽象的感情,很难描述。但中国诗人创造了很多隐喻,让我们可以感知愁,就跟具体的实物一样。它有长度、深度,就像山一样重,海一样深。

以上说的都是关于愁的概念化隐喻,下面我们看一下关于愁的意象隐喻。

3 意象隐喻

3.1 “愁”即云雨

a. 遏天边,乱云愁凝。

b. 却是恨雨愁云,地遥天远。

c.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

d. 桐花半亩,静锁一庭愁雨。

e.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f. 愁云淡淡雨萧萧,暮暮复朝朝。

在中国古典诗歌中,诗人喜欢用云,雨来表达愁。原因有二,其一,在下雨之前,通常乌云密布,让人感觉压抑难受。其二,空中的云朵变幻莫测,就和人的感情一样难以捉摸。隐喻成雨是因为忧愁就像雨一样,断断续续,绵绵不绝。

3.2 “愁”即流水

a. 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洲古渡头,吴山点点愁。

b. 春去也,飞红万点愁如海。

c.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d. 横江欲渡风波恶,一水牵愁万里长。

愁常被比作河里或海里的水是因为流水的无垠与持续性,无尽的忧愁就像缓缓流动的水。

3.3 “愁”是夕阳

a. 半篙春水滑,一段夕阳愁。

b. 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

夕阳西下,倦鸟归巢,这幅景象总会让在外的游子想起故乡里的亲人和朋友。所以,夕阳总会让人产生思乡之愁。

3.4 “愁”是梧桐树 (下转第84页)(上接第57页)

a. 草际鸣蛰,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b.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c. 断香残酒情怀恶,西风催衬梧桐落。梧桐落,又还秋色,又还寂寞。

3.5 “愁”是柳树

a. 今古柳桥多送别,见人分袂亦愁生。

b. 欲知日日倚栏愁,但问取,亭前柳。

c. 缭乱春愁如柳絮,依依梦里无寻处。

d. 塞鸿难问,岸柳何穷,别愁纷絮。

在中国古诗中,使用柳树或者柳絮的源域来理解愁的目标域非常常见。路边、河畔边的柳树见证了亲人朋友间的别离,别离触及人们心中的愁。在古代,柳是别离的象征,折柳赠与即将远行的亲人或者朋友来表达自己的不舍之情,因为“柳”与“留”谐音,意思希望远行的人留下或者早点再次相见。

3.6 “愁”是花草

a.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

b. 假饶花落未消愁,煮酒杯盘催结子。

c. 飞花自有牵情处。不向枝边坠。随风飘荡已堪愁。

d. 百忧如草雨中生。

e. 花好却愁深。花无数,愁无数。

花草也用来概念化成愁,不过,用来指愁的花通常是落花,而草,则是在雨中被风吹雨打的草。

4 结语

宋词中有众多咏“愁”的隐喻,展现出了鲜明的民族文化特征。中国文化长期受儒家和道家思想的影响,两家都主张“天人合一”的思想,从而导致古代文人墨客爱用自然界的事物和意象来表示人的情感,映射人的惆怅。

基金项目:扬州大学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项目(137010882); 扬州大学人文社科基金项目(xjj2015-27)

参考文献

[1] K vecses,Z.Metaphor: A Practical Introduc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2] 刘桃梅.宋词中“愁”的隐喻認知解读[D].桂林:广西师范大学,2007.

[3] 束定芳,汤本庆.隐喻研究中的若干问题与研究课题[J].外语研究,2002(2):1-6.

[4] 许渊冲.唐宋词一百首(汉英对照)[M].北京: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91.

[5] 周永惠.同义词反义词词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2004.

猜你喜欢

宋词容器隐喻
半小时漫画宋词
半小时漫画宋词之雅俗共赏柳永
爱的隐喻
难以置信的事情
论隐喻理论构建的参照维度及连续统
概念隐喻新类型中的认知机制探讨:共现性还是相似性
宋词
刘羽亮??《宋词数首》
基于隐喻相似性研究[血]的惯用句
液体对容器底及容器对桌面的压力和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