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钻石—主成分的长三角电力行业评析研究
2018-09-17张茜刘宏笪
张茜 刘宏笪
摘要:建立钻石模型对长三角十九个主要城市电力行业进行竞争评价体系构建,利用主成分方法对其进行动态(2011~2015)评估,根据相关指标的得分情况对产业现状进行分析,并给出产业优化建议。
关键词:钻石—主成分;长三角电力行业;评析
一、引言
中国电力行业长期游离于高效绿色的发展曲线之外,伴随而来的产业用电结构不对称(第二产业用电量达70%,经济贡献仅40%)、电力供需不均衡造成了电力行业扩张速度时快时慢,为此也牵动了其他行业的平稳发展。而区域经济一体化是全球经济发展大势所趋,长三角因其地理位置、经济技术条件等优势成为“一带一路”与长江经济带的重要交汇口,发展潜力巨大。研究长三角地域电力行业的竞争情况、大力推进各城市电力行业深化转型,对于其他地域具有指导标杆作用,也对弥补电力行业发展不稳定、寻找合适的发展轨迹有重要意义。
已有研究中,学者对于产业评价体系的建立有较多理论,主流方法则为两类,一是通过钻石模型确定产业分析要素,对产业状况进行定性研究,以此衡量产业竞争水平、发展潜力,其中双钻石及多钻石模型能建立起多维度评价结构,研究覆盖面更广;二是基于因子分析、主成分分析等方法,通过测算,以要素贡献度、关联度为划分依据,构建评价系统,同时得到产业评价得分,更为客观的定量评价产业;对于电力产业,较多学者则是从节能减排、能源与环境效率、企业绩效视角展开研究,阐述了产业外部环境与内部发展的协同关系与表现水平,较好地衡量了电力产业的发展情况。纵观主要文献,钻石—主成分模型在电力行业中的应用较少,尤其以城市群为分析对象的研究较为缺乏。本文将建立电力行业的评价体系,并结合主成分分析方法测算出各城市电力行业水平,评析产业现状,探寻优化路径。
二、基于钻石模型的电力行业的评价体系构建
(一)钻石模型引入
钻石模型是分析国家和地区竞争优势的宏观分析工具,由美国“竞争战略之父”迈克尔·波特在其著作《国家竞争优势》中提出。波特认为一个国家或者某一产业之所以能够在国际上取得成功,是由其特定的国内竞争环境决定的,母国的经济环境将直接影响产业的竞争力,其中,要素条件、国内需求、相关及支持产业的竞争力、企业自身结构、战略以及竞争优势为四大关键因素。此外,机遇和政府作为两个辅助因素与四个关键要素一起构成了经典的钻石模型。六大要素互为作用,双向影响,共同作用于一国或产业竞争优势的形成过程。
(二)钻石模型的适用性
波特“钻石模型”的构建展开了一国产业竞争优势形成的“黑匣子”,提供了一种由四大关键要素、两大辅助要素组成的动态分析架构。而电力行业作为我国的支柱型产业,同时受到上述六大要素的影响,并且与之息息相关。因此,本文选用波特钻石模型作为建构电力行业评价体系的基础和理论依据。
然而,钻石模型是波特基于对美、英、德等十个主要贸易国家的研究后得出,对我国长三角电力行业该模型则表现出许多局限性。并且,钻石模型中的各因素也将随着研究对象的变化呈现出不同的形式和重要程度。因此,本文结合长三角电力行业的特点对模型进行调整,见图1。
(三)评价体系构建
在保证指标科学性和实用性的基础上,本文选取指标构建电力行业评价体系(见表1)。
1. 生产要素,是生产经营活动所需的各种社会资源。波特认为,生产要素包括了人力、资本、知识、天然资源以及基本设施五个大类,它们依存出现,不同产业对不同要素的依赖程度也不尽相同。长三角电力行业作为要素密集型产业,在对其进行评价时,本文选取了人力投入、能耗投入、资本投入以及技术投入四项指标。
2. 需求条件,市场需求量决定了产业的规模大小,是该产业发展的直接动力之一。本文选市场需求规模以及产业增长潜力两项指标。
3. 产业关联,相关产业是制约本产业发展的重要因素。本文选取电力行业产值与区域GDP总值的相关系数作为衡量相关程度的指标。
4. 区域竞争,体现在长三角区域内各个城市之间电力行业对长三角电力行业总体的贡献程度,本文选用产业集中度指标来表示。
5. 政府和机遇是“钻石模型”的两个辅助因素,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背景下,政府在产业竞争优势形成过程中扮演的角色,远比在“钻石模型”中所描述的更重要。电力行业作为国有资本居主体地位的产业,政府对其的影响毋庸置疑。与此同时,“十二五”电力规划中提到电力工业要绿色和谐发展,各地政府纷纷提高环境投资额,加大环境规制强度。政府的引导对电力行业又好又快发展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四)主成分分析
1. 模型引入
主成分分析(PCA)是多元统计中利用数学变换方法、降维思想将引进的多个变量转化为少数主成分(综合指标)的方法。当问题的影响因素归结为这几个主成分时,不仅可以简化问题,更能够有效避免各因素包含的重叠信息。分析的步骤如下。
2. 实证分析
本文依据各地统计年鉴,建立2011~2015长三角19个城市主成分分析模型,并进行相关测算,由方差贡献值大于80%的要求,划定了四个主成分,成份矩阵结果如表2所示。
并算出综合得分,见表3。
2011~2015年间,上海电力产业一直保持较高的竞争水准,主成分得分远高于其他地区,且波动较小,维持在1.75分左右。上海由于市场需求较大,因而产业保持着庞大的规模,在多人力、多资本涌入的同时,加大了技术创新投入,高集中度下也能更好地契合地域经济发展要求,这种合理而高效的产业运营模式为其赢得了最优竞争力。而浙江、江苏、安徽电力产业竞争水平则呈阶梯式递减,浙江城市在第一主成分中表现较好,产业集中度较高,轻、小而凝聚的电力产业更好地吻合当地城市规模,为其带来持久的推动力,同时浙江也把环境和绿色作为产业建设第一要义,整体能耗率较低,是我国经济领先地区中能耗较低的地區,并且每年环境投资强度都保持1%左右,以此改善电力行业外部环境,为电力产业优化发展提供良好基建;江苏则在第二、三主成分中较优,与之贡献度较大的是资本产值率、技术投入与相关系数,测算结果也与现实相符。江苏经济水平位居长三角第一,电力发展和城市经济明显存在互动作用,发达经济也为电力行业发展提供了良好土壤,高需求和高市场为其赢得卓越的产业建设地位,大量的资本流动在产业中,产业建设、运营中资本规模一直较大,同时该地区产学研一体化程度不断提高,高校数、外地专家学者数一直在较高水准,这就为其电力产业带来高水平的科技改善,因此产业绩效优良。而安徽各项指数得分均低,这与其落后的基建与经济有关,此外安徽地区煤炭资源丰富,电力行业发展模式粗放,以牺牲资源来换取GDP快速发展,再通过经济改善来滋养其他产业,这就将电力产业置于一个“尴尬”地位。此背景下,能耗较高、污染较重成为其电力产业的代名词。
城市个体而言,常州、淮南、南京、无锡、扬州波动较大。常州2013、2014得分较低,主要原因是其产值增长出现负值,在投入不变的情况下,其产出指标明显下降,导致其产业绩效下滑明显;淮南本身作为煤炭城市,电力工业是其经济的支柱部门。在2011年前,各地环境治理效果尚不明显,我国仍处于“产值论”向“效益论”过渡阶段,而伴随着“十二五”建设期的深入,电力行业逐步要求向绿色、低耗、高产转型,淮南的产业表现也就一落千丈,从中游落入末尾;南京、无锡和扬州则经历了量变向质变突变的过程,在“十二五”前期,三城市行业竞争力尚弱,但隨着内部竞争力(生产要素)的改善以及外部环境(市场需求稳中有增,环境规制效果明显)的调整,产业实力明显强化,跃居长三角领先水平。
参考文献:
[1]方慧,尚雅楠.基于动态钻石模型的中国文化贸易竞争力研究[J].世界经济研究,2012(01).
[2]秦宏,孟繁宇.我国远洋渔业产业发展的影响因素研究——基于修正的钻石模型[J].经济问题,2015(09).
[3]周颖,王洪志,迟国泰.基于因子分析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模型及实证[J].系统管理学报,2016(02).
[4]陈艳萍,吕立锋,李广庆.基于主成分分析的江苏海洋产业综合实力评价[J].华东经济管理,2014(02).
[5]杜永强,迟国泰.基于指标甄别的绿色产业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科研管理,2015(09).
[6]吴鸿亮,杜尔顺,门锟,杨柳,苏亮,卢斯煜,罗欣.面向低碳目标的电力系统节能与经济运行评价系统[J].电网技术,2015(05).
[7]彭昱.政府责任、电力产业发展与环境污染治理[J].财经问题研究,2013(02).
[8]王婷婷,朱建平.环境约束下电力行业能源效率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5(03).
[9]陈宏明,卢凤君,苏文凤.企业集团内部效绩评价体系模式研究——以电力企业集团为例[J].会计研究,2003(03).
[10]Toshiyuki Sueyoshi,Mika Goto.Efficiency-based rank assessment for electric power industry: A combined use of Data Envelopment Analysis(DEA) and DEA-Discriminant Analysis (DA)[J]. Energy Economics, 2011(03).
(作者单位:张茜,江苏大学财经学院;刘宏笪,江苏大学管理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