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音》随想曲

2018-09-17苏文勋

乡音 2018年9期
关键词:刘薇作者群燕赵

文/苏文勋

省直工委原副书记

相识《乡音》,是在李文珊同志任省政协主席期间。他在担任省委副书记时,因为工作以及文学爱好等诸多原因,我们就多有交往,无话不谈感情甚笃。用他的话说,属文友、忘年之交。他是我心目中的师长,在政协时,晚饭后常陪他在院内散步、聊天。当时,他的案头,摆放着一本《燕赵乡音》杂志,装潢挺精美挺大方。聊天时他说,《燕赵乡音》刊名,突出了地方特色,但也有局限性,若改为《乡音》,可能更为好些。到1992年,就改为《乡音》了,这个看似不大的变化,却使刊物的定位、站位、视野随之变化,作者和读者群随之发生变化。名称之变,应是一个不小的改革。

结缘《乡音》,是现任主编刘薇,是在她即将扶正的那一年。时间虽然不长,电话、相聚、尤其是以微信形式,你来我往较多,所有的交谈沟通,皆为《乡音》。要办好一个刊物,使刊物不断有变化,有创意,必须有一个不同类型的作者群,有一个相对稳定、不断扩大的作者群,这样,才能根据时势的发展变化,适时调整不同的栏目,增减不同的花色品种,使刊物保持与时俱进的时代感,给读者以“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新鲜感。《乡音》编辑部很重视这一点,这从他们向作者群及时传递办刊思路、革新重点、新增栏目、文章体裁题材要求等,就能深切感受到。

在《乡音》的作者群中,我是一名新成员。可能是亦老亦新,也可能是“重点培养”吧,编辑部似乎有点“特殊照顾”,每当增设栏目有新的需要时,刘薇总是以微信方式及时与我约稿。这些栏目虽然不属主打,正是我之深爱。“美丽河北”、“文史经纬”、“文化大观”及“岁月珍藏”等栏目,虽属配角,却正是刊物所不可或缺的,因为它有一个不能忽视的读者群体。这些栏目的文章,因为文字的生动活泼,内容的丰富多彩,故事的各不相同,恰恰是讲好中国故事、河北故事的最好方式,最好平台。而且,最有可能出现一些“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作品,能打出品牌,成为人见人爱的靓丽点缀,从而提升刊物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因此,每次受命,我都会全力以赴,力争让这点缀之花开得漂亮别致点。

——文化大观的“随笔”栏目刊发我的《蕙质兰心——印象丽荣君》,写的是身边一个普普通通的人,一位默默无闻的党史工作者的故事。没有想到发表以后,能在读者中引起热烈反响,能得到省级老领导和将军们的交口称赞,和一些朋友碰面,他们为我背诵文章的开头结尾,这让我深受感动。其实,这篇文章是有很多遗憾的。丽荣君不仅是一位秀外慧中的才女,她身上还有很多感动。《燕赵情缘》原属工作任务,最后却纯粹成了为他人作嫁衣裳。她和同事策划并撰稿的《呼唤和平》5集文献纪录片,是在没有工作经费支持的境况下完成的,中央电视台在黄金时段播出后,引起轰动。之后,该片获得中国50年文献纪录片金奖,13位评委全票通过,这是少见的。还有姊妹篇《远山的呼唤》5集大片等。最应提及的是,这两部姊妹篇中的反战同盟老战士,多已不在人世,是丽荣君他们用自己的千般努力,抢救“活资料”,为世人留下了这段鲜为人知且弥足珍贵的历史,不能不让人敬佩和感动。如果知道这些,这篇文章就会丰满得多,效果会更好。

——“岁月珍藏”是刊物当时新开设的另一个栏目,我向主编谈及想法,当即得到她的首肯。《十个首日封》发表之后,有收藏爱好者与我联系有关事宜,我只能婉言谢绝。这是原国家主席杨尚昆同志与我的一段交往,一段难忘的记忆,这难得的首日封上的红色记忆,理所当然会永远珍惜珍藏。

——当习近平总书记把“青山绿水就是金山银山”作为发展战略提出之后,日益严重的生态环境再次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被遗忘了多年的塞罕坝,一夜之间火遍全国。这让我感慨万分,为那些把青春献给塞罕坝的一代一代创业者,为那些献了青春献子孙的塞罕坝人,也为多年累积于心的块垒。我把2005年写就的《塞罕坝沉思》重审后发给编辑部,很快就有回音。讲好塞罕坝的故事,讲好河北故事,是我们的共同心愿,何乐而不为?

《塞罕坝沉思》《冬之尼亚加拉》等文先后在刊物增设栏目刊发,且有小小涟漪,自当感谢《乡音》。毋庸讳言,栏目的增设,是一种创意,一种革新,不用心去做,是难以做好的。

《乡音》进入而立之年,让人为之高兴。

三十阔步走,携手向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我愿以绵薄之力,努力做好这小小的点缀之花。□

猜你喜欢

刘薇作者群燕赵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甲寅》周刊:民国新闻业的“孤臣孽子”
从启蒙者到批判者——《读书》杂志作者群体分析
酒楼失火案
“试分手”之殇,她想冷处理他是真残忍
“试分手”之殇,她想冷处理他是真残忍
《灾害医学与救援(电子版)》核心作者群统计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