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音》助我进步
2018-09-17王树旺
文/王树旺
清河县政协办公室主任
30年来,《乡音》的发展壮大,离不开广大作者、读者的厚爱与支持。值此《乡音》“而立”之年,特设专栏,热望广大读者不吝赐稿,抒写您与《乡音》结缘和学刊用刊的故事,让我们共同纪念《乡音》创刊30周年。
高尔基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我认为,一份好的期刊同样可以起到这种作用,比如我手边的这本河北省政协机关刊物《乡音》杂志。我这话不是随便一说,是有感而发的。
我原在清河县地方志办公室工作,2001年调到县政协。初到一个新的工作单位,感到既新奇又陌生,憋足了劲想干出一点成绩来。当时一位同事向我推荐了这份《乡音》杂志。我翻阅了一下,觉得这正是我需要的。之后,我每期必读,越读越感到这份刊物是是一件助我进步的“利器”,因为它既有政协知识,又有各地工作经验;既有理论文章,又有委员风采;既有省市要闻,又有基层信息,栏目设置科学合理,精彩纷呈。我准备了一本“剪贴册”,将《乡音》中自己感到好的文章剪贴到册子里,随时学习。这样我对政协知识越来越熟悉了,对政协工作越来越了解了。
2002年,在领导和同事的鼓励下,我尝试着向《乡音》投稿,居然有一篇稿件在当年12期“信息窗”栏目上发表了,虽然是“豆腐块”,但能在省政协杂志上发表,心情非常激动。
2004年,我县政协主席第1期《乡音》上发表了题为《天下张姓出清河》的文章,文章介绍了张姓起源清河、发展壮大、迁播四海的情况,引起了不小的反响,国内外的一些张氏宗亲读后或来函或来电,纷纷询问张姓的有关情况,有的还来清河寻根问祖,这较好地宣传了清河,推介了清河,提高了清河的影响力和知名度。看到一本杂志能发挥如此巨大的作用,政协委员和机关干部学刊用刊积极性更高了。在这种学刊用刊的浓厚气氛中,我更加主动撰写稿件,从2003年至2006年,有9篇文稿在《乡音》上刊发。
随着在《乡音》上发表的文章增多,县政协领导看到了我的进步,不断将一些公文任务交给我撰写。粗略统计,从2001年至2006年,我共撰写公文4万余字,在报刊上发表文章30余篇。我的工作也得到了领导的肯定和上级的表彰,期间多次被评为县优秀共产党员,2001年被邢台市政协评为全市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04年被河北省政协评为全省文史资料先进工作者,2005年被河北省政协评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个人。鉴于我的工作成绩,2004年我被提拔为县政协办公室副主任,负责机关公文工作。2006年任办公室主任。
在向《乡音》投稿的过程中,我得到了多位编辑老师的指导、帮助,他们对稿件的审阅一丝不苟,从文稿的结构安排,到语句的贴切表达,甚至连标点符号的运用,都认真提出修改意见,悉心给予指导。记得有一年,一位编辑到我县,面对面地指导我们撰写文稿,其认真负责的态度,耐心细致的讲解,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随着与《乡音》编辑老师交往的增多,与一些编辑老师也熟悉起来。当编辑老师打来电话约稿并提出具体要求时,我感到这是对我的信任与鼓励,所以无论工作多忙,都会抽出时间把稿子写好,从不懈怠。我记得2012年,《乡音》开展“难忘的一次调研”征文活动,编辑老师打来电话让及时写稿,经认真调研,很快写了《为了那片碧水蓝天》,在当年第12期上发表,年终还获了奖。之后,《乡音》举办“开局年记事”“我所经历的一次民主协商”等征文活动,我都及时写稿。
我任县政协办公室主任后,虽然事务性工作增多,但没有放松对《乡音》的学习。十几年来,《乡音》每期必读。从中学到了许多有用的知识。如公文工作、如何开展办公室事务工作、如何组织委员履职尽责,等。在忙碌的工作之余,我依然坚持向《乡音》投稿,几乎每年都有文章发表。2011年至2012年我再次被河北省政协评为全省宣传工作先进个人,2013年至2014年被评为全省政协统战宣传工作优秀通讯员。
回顾我与《乡音》十几年的“情缘”,可以说,我的每一点进步都离不开《乡音》的滋养,离不开编辑老师的指导、帮助,是《乡音》伴我成长,是《乡音》助我进步,感谢《乡音》,感谢各位编辑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