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上建茶园
2018-09-17吴利敏
文/吴利敏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唐代“茶圣”陆羽的《茶经》开篇就写道。种茶产茶,自古就是南方的事儿。但现在,在北纬38°以北,灵寿县终于攻克了茶树种植不能突破“三八线”的难题,把原产于杭州的龙井茶成功引种到太行山。如今,几百亩优质绿茶已生机勃勃地植根于河北太行山上。
太行山是我国东部地区的重要山脉和地理分界线。千百年来,资源丰富的太行山区盛产煤、铁等矿产和板栗、枣、苹果、核桃、柿子等农副土特产。自1998年以来,在省领导重视和有关部门的支持下,位于太行山区的灵寿县又生产出了“龙井”茗茶,给自然景色雄伟、壮丽的太行山增加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
2009年6月,九届省政协常委、副秘书长彰无忌在参加省政协组织的调研时了解到:1998年,省农林科学院蔬菜花卉研究所书记兼所长张占义在生产实践中发现:太行山属于酸性土壤,很适合茶叶的生长。于是,他大胆地在灵寿县五岳寨山区试验栽种了0.9亩1万株太行龙井茶苗,经过3年多时间的努力,省农科院“南茶北移”课题在北纬38﹤45′的灵寿县五岳寨国家森林公园内试种成功。突破了茶叶种植的“三八线”,打破了“产茶不过黄河”的魔咒。
沐山高云雾之丰沛,享林密光热之柔爽。太行龙井茶经权威部门感官、化学成分、无公害三项检测,获得了优质高档茶、茶中一绝茶、绿色放心茶三大殊荣。2001年7月,省农林科学院组织有关专家对该院承担的“太行山区茶树引种试验及设施栽培技术”进行了鉴定,一致认为,采用大棚设施、浅锄保墒、适时浇水等越冬系列栽培技术,在太行山区引种杭州龙井43号是可行的。2002年1月,这一项目获河北省科技成果奖。农业部茶叶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依据GB/T14487~1993对引种的太行龙井检验后,其报告评价为:“外形:绿润、匀整显芽;汤色:绿明亮;香气:栗香浓郁;滋味:浓醇、鲜爽回甘;叶底:绿亮、嫩匀成朵。”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吴洵研究员认为:“太行龙井,茶多酚含量19.2%,比杭州龙井,黄山毛尖茶高0.19%,味属上等绿茶。通俗说北方茶和南方茶就像东北大米和南方米一样,由于日照杭州仅1970.6小时/年,而石家庄地区是2751.9小时/年,而且昼夜温差大,所以茶的内在品质好。”2009年10月,中国循环经济产业发展中心专家审核认定灵寿县展翼茶叶专业合作社茶园为“中国优质茶叶示范基地”。太行龙井茶,鲜芽苍翠粗壮,茶香浓郁持久,滋味浑厚纯正,大有燕赵儿女泼辣淳厚之气,太行英雄精诚壮烈之魂。
“太行山茶叶产业带头人”张占义
“南茶北移”成功,为太行山区退耕还林、加快河北生态建设步伐提供了一个很好的经济林树种;为农业结构调整、发展高效农业、帮助山区农民脱贫致富开创了一条新路。按照今年的市场行情,1公斤茶叶可以卖到6000元,每亩茶园每年可收获3万~5万元。农民流转的土地租金每亩每年1200元,村民足不出户在茶园打工还能有6000元~1万元的收入。种茶是一个稳定的致富产业,是一个可持续发展的产业,是一个永久的绿色银行。但由于种茶是一次性投入50多年受益,开始种茶每亩地建大棚、购买茶苗,需资金1万至2万元,加上施肥、水利工程等需要资金,农民普遍缺少起步资金。因此,种茶这一项目在太行山南部的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广大山区发展较慢,更没有形成规模。
我省位于太行山南部的石家庄、邢台、邯郸市广大山区(北纬38℃以南),虽然存有缺矿、少林、地薄的问题,但有近2500万亩酸性、可灌溉、砂壤土的半山坡地。这些山区半山坡地的PH值大多在6.0—6.5,是酸性砂棕壤土,夏季最高气温39℃,平均相对湿度在60%~80%之间。如果在冬季采取适当的防寒措施,修好灌溉斗渠,是非常适宜开展种茶项目的,对山区人民脱贫致富和山区生态建设有着双重深远的意义。
为利用国家实施“进一步加强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措施”的大好时机,进一步推动我省经济结构调整和发展方式转变,实现科学发展、平稳较快发展,落实好省委《关于认真贯彻中共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2009年7月彰无忌常委建议省委、省政府《利用“国家加强林业生态恢复重建”政策,在太行山南部山区建设50万亩茶园》。建议的具体内容是:
一、尽早向国家有关部门申请立项,争取资金支持。省委农工部、省发改委、省农开办、省农业厅、省科技厅等部门,要进一步组织和加强对我省在太行山南部山区建设50万亩茶园工程的规划和调研工作,从完善民生工程、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农村改革发展和扩大内需等方面进行论证。同时抓紧与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联合,请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茶叶栽培室主任吴洵出面,帮助我省制定退耕还林、发展种茶业、茶园区规划等方面的总体方案,尽早确立好这一扩大内需的发展项目,以充分利用好“国家加强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
二、制定鼓励太行山南部山区农民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的政策措施。一是出台资金扶持政策,给大力开展茶园建设的农民提供必要的启动资金支持,促进农民向茶农的转变。同时要大力提倡个人和国内外客商投资茶园,开展茶园建设。二是鼓励农民在全面落实土地二轮承包政策的基础上,以转包、出租、互换转让股份合作等形式,使土地联片扩大茶园的适度经营规模。完善对种茶业的水利灌溉、市场运作、技术规范、专利知识产权保护等增大无形资产的法规政策。
张占义茶园
三、大力学习借鉴兄弟省发展种茶业的经验。要注重学习福建省安溪县从1990年开始种茶,12年以茶立县的经验;学习山东省寿光县从1989年开始试验日光大棚,用10年时间使莱州湾成为全国十大副食品批发市场的经验。我省应重视在太行山南部发展种茶项目,充分利用“国家加强林业生态恢复重建”的政策,从现在开始争取用10~15年时间,使太行山南部成为我国北方的茶基地。
四、切实抓好灵寿县五岳寨山区茶园的经验总结和推广准备工作。目前,这一地区已有相当数量的农民通过近10年的种茶实践,以及参加政府组织的培训和到日照、崂山等地参观学习,积累了不少在太行山南部种茶的经验,坚定了发展茶园的信心。有关部门要及时总结好这些群众的实践经验,从技术层面进一步完善相关教材,制定技术规范,做好大面积培训技术人员和推广的准备工作。
五、做好对五岳寨山区种植太行龙井茶成功的宣传推介工作。我省新闻媒体要加大对五岳寨山区种植太行“龙井”茶成功的宣传力度。同时学习山东省日照等地推介雪青、冰绿和崂山毛尖茶的方法,接待、外事部门要把精包装后的太行“龙井”茶产品作为活动礼品,请各地客人进行品尝和鉴赏,使我省的太行“龙井”茶进入外销市场,增加河北茶产品的知名度和创国家名牌。
在太行山区建设茶园和发展茶叶种植,符合党中央关于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调整产业结构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决策的要求,符合省委《关于认真贯彻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农村改革发展的意见》的决策,符合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和我省西部山区属于酸性土壤的实际,利于生态环境保护和建设,利于新农村建设和增加农民群众的收入。这一新型生态农业产业,能够使那些缺矿、少林、无地的贫困山区农民群众以茶致富,深受山区农村广大群众的欢迎。省委、省政府对这一建议极为重视,要求林业、农业、农开办等部门组织调研,认真研究此事,尽快拿出报告。省林业局在认真组织有关人员到灵寿县五岳寨茶叶种植区进行实地调研、与太行山绿茶引种人张占义等有关人员进行专题座谈,请教了中国农科院茶叶研究所的专家,认为:茶叶种植对于当地农民来说,远远高于种玉米、土豆等农作物收入,不失为当地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途径。他们在给省政府的专题报告中建议:一是在灵寿县建设全省太行山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利用3~5年时间,建立1万~2万亩高标准茶叶生产示范基地;二是在灵寿县五岳寨建立河北省茶叶良种引进驯化繁育基地。建议省财政厅拿出专项经费,依托河北太行茶叶科技示范园区(研究中心),在五岳寨建设河北省茶叶良种引进驯化繁育基地;三是加大对茶叶发展的扶持力度。建议省财政及有关市、县财政每年列出专项资金用于扶持太行山区茶叶发展,各级农业、林业、科技、农业开发、扶贫、水利等部门充分利用部门资金,进一步加大对茶叶基建建设、技术引进与推广、龙头企业发展的扶持力度;四是加快引进茶叶生产和加工技术。省政府有关领导对该报告的建议表示同意,要求可在有条件和基础好的灵寿县先搞些试点,注意先不求量,重在成功和效益,从中摸索出经验再推广。
发展山区的茶叶种植,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措施。2012年省发改委对灵寿县建设《2万亩高标准茶叶生产示范基地》项目立项;省农业厅、省供销社等部门对此项目也高度关注,表示给予支持;灵寿县政府和县林业旅游局根据省领导批示精神和省林业局意见,制定了《灵寿县茶叶生产示范基地建设规划》和《河北省茶叶良种引进驯化繁育基地》项目规划。目前,太行山区茶园建设已经起步,试种的太行“龙井”茶质量优于南方龙井茶,有望带来可观的经济效益。
河北省“南茶北移”科研的成功、《中国优质茶叶示范基地》的认定,河北省有关部门的调研报告及省领导的批示,均昭示着河北的茶叶生产出现一个良好的开端,也为多年来一直潜心研究探索的河北茶人及各级领导压上了示范、谋划、推动、服务的更大责任。2013年,灵寿县委、县政府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积极推进农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实施了立体生态农业开发战略。依托南营乡独特的自然气候条件,以实施山区综合开发工程为龙头,抓好沟域经济,在南营乡实施《2013年灵寿县南营乡“太行龙井”茶生产基地林业示范项目》,主要建设高标准“太行龙井”茶生产基地200亩,栽植茶苗70余万株等。在太行山区推广茶树种植,不仅增加了农民收入,也有利于水土保持,是难得的生态致富产业。
土豆玉米一直是南营乡传统种植作物,一亩地一年纯收入也就几百元钱,而一亩茶园的经济效益达到了上万元,同时也吸纳了更多的劳动力。农民们看到种茶比种土豆玉米合算,便纷纷开始效仿,极大加快了当地脱贫步伐。经过几年的发展,南营乡在茶产业发展壮大上趟了路子,作了示范,加之省政府对种茶的扶持政策及广阔的销售市场,北方种茶已成燎原之势。这里的农民高兴地说:“种茶给全村的剩余劳动力找到了一个人人能干、不离家门的务工场所。”“种茶,给咱太行山区的老百姓开创了一条千年不衰的永恒致富路。”个体种茶的农户总结说:“茶园有一亩,生活不受苦;茶园一亩半,小康能实现。”截至目前南营乡漫山、抓麻、南营、东寺岭、槐树沟5个村共建有茶园400余亩,每亩每年产茶6-7斤。以龙井茶为主,集中分布在五岳寨周边水源比较丰富的地区,并在漫山建成了集茶树良种引进与繁育、生产技术研发与推广、茶叶炒制与销售于一体的河北太行茶叶科技示范园区(研究中心),注册了商标,先后成立了4家茶叶种植合作社:灵寿展翼茶叶专业合作社、灵寿县五岳山茶生产专业合作社、还香茶叶生产种植合作社、西岭山种植专业合作社,成为带动当地茶叶发展的龙头。
东寺岭茶园
茶农采茶
多年来,灵寿县委、政府十分关注和重视太行绿茶的发展,并全面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按照“全产业链打造,全价值链提升”的思路,以资源禀赋和产业比较优势为基础,制定了《灵寿县农业种植业发展规划》(2018-2020年),指出充分利用南营乡山场面积大,适宜种茶叶的优势,到2020年建成1000亩茶叶基地,同时结合旅游产品开发,增加种植效益。围绕县委、县政府制定的规划,结合政协职能,灵寿县政协主席白东风又亲自带领部分政协常委、委员赴南营乡实地调研,指导推动太行绿茶产业发展工作,为摘掉灵寿县贫困帽子倾心尽力。通过实地走访调研南营乡茶园,详细了解茶园发展情况。由于发展资金短缺,目前只有东寺岭村种植的120亩茶园大棚为钢管结构,实现了规模化管理,其他茶园均为木质大棚,管理较为粗放。而且木质大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损坏,每年覆盖大棚的塑料膜也出现了破损。同时,由于南营乡位于灵寿县西北部深山区,冬天天气寒冷,会达到零下十几摄氏度,部分茶叶出现了冻死的现象。现在急需上级部门的支持,为南营乡茶叶发展注入资金,实现统一规模化管理,确保茶叶的安全越冬。白东风在与南营乡党委书记石中秋及茶园负责人座谈会上提出,一是以国家重点生态区和国家首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试点示范县为契机,把产业扶贫作为灵寿县推进精准扶贫的主要依托方式和核心动力,使发展茶产业同脱贫攻坚有机结合起来,带领广大群众一起凝心聚力增收致富,从根源上彻底做到“摘穷帽,拔穷根”,实现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的“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新任务、新要求。二是进一步扩大茶叶的种植面积,加大茶园的规模化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支持,修建双层钢架设施,进行双层薄膜覆盖,保证茶叶的安全越冬。三是南营乡各茶园仅仅是种茶,卖茶,缺少一种茶文化。下一步可将生态观光、茶文化体验、休闲娱乐等相结合,推动茶产业融合发展。使游客了解北方无公害茶叶的生长环境和种植方法,引导游客通过在田间亲手采茶,参观茶叶加工厂,并亲手炒茶,让游客当一次茶农,体验茶农生活,塑造一种北方特有的茶文化,使游客远离城市的喧闹,投入到有山有水、有茶、有文化的大自然中,使其身心得以休闲,更好地带动茶叶销售。
太行龙井茶是“南茶北移”科研之成果,是北方高纬度、高海拔自然地理环境的结晶,也是灵寿人民长期以来绿化河山的结晶。继续做大做强茶产业,助力乡村振兴,带动更多农民致富,在通往全面建设小康的路上,为家乡的美丽乡村建设着色,勾画出一幅“乡愁浓浓”的新时代生态文明新画卷,这或许是灵寿人民的共同期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