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不清的苏州

2018-09-17广豪

现代苏州 2018年17期
关键词:苏州人势能苏州

文 广豪

姑苏人家的孩子,想不学好也难。每一堂老建筑,对于孩子来讲,都是不做声的师长。

从一出生开始,触手可及的家具,是尺度和高低的启蒙,等蹒跚学步了,厅堂又是空间和进退的范例,再大点,假山和船舫告诉你什么是眼光和风度,楹联和刻石昭示着修养和心胸。即便是平民家的孩子,那些叮咚三弦、雕工刻匠、时令民俗,也会告诉你什么是经典,人这辈子该怎么度过高低曲直的一生。

当代心理学有个关键词挺好,叫做原生家庭。对我们的性格起关键性作用的就是我们的家庭。童年成长的每一个环节都对一个人性格的养成至关重要。如果将城市比作我们的家庭,这个大家庭将积攒千年的情感和智慧正不断投射到一代代苏州人的身上。

可是,就像我们对自己家只能用舒服来形容一样,你要腔调十足地开谈你待的这个原生家庭,你会发现这真是太难的事。苏州人面对这个家庭时,会幸福地背上文化的包袱,上天真是太爱这座城市了,富足地每一个角落都是无暇自珍的宝贝。而同时苏州人会烦恼地面对有则无之、无则有之,这类属于苏州的文化困窘。讲得太清楚了吧,似乎离开苏州文化又远了,而不说了吧,苏州文化却又慢慢漾出来了。就像一尾藏在水里的鱼儿一样,你要动它脑筋的时候,它早就一甩尾游到了深处。

不断有人试图定义苏州文化,不能说这些人不努力,但是似乎总也找不到最恰当的定义。日常的苏州,似乎可以有标准,但是心里的苏州只能有规范,却没有标准。标准与规范不同。标准是硬性规定,规范则是软性约束。苏州不需要标准,只需要修养,有点接近于规范。在规范中寻找自由,在自由中时时刻刻有着自我的平衡。

我也说不好苏州文化,但总感觉在规范之上,苏州文化还是一种势的文化。不强势,也不是装腔作势,却有着挡不住的势能。势能这个词有点像是高山危石,摇摇微醺的意思,将醉不醉的时节应该是最风雅。所以,苏州文化是有为,经世致用,苏州文化也是无为,只对心灵生效。有为是步入无为的一个过渡阶段,无为却又能似有似无地调控有为,就像羊毫过纸,玉盘滚珠。脱离定义却符合定义,那叫天人合一。依照定义丝毫不爽,那叫逻辑推理。

文化的经典各有不同,内容、文本、结构,讲述人都不同,但是说来说去的东西是一致的。因为每个人的根基不同,所以祖师爷才设计很多不同的方式,可以根据自己的适合的角度来进入到经典之中。苏州是经典的,市井,日常、风雅、性灵,这多种角度和方法容易让人找到对接的通路进入苏州。进去以后,才发现真正经典东西是不二的,就像佛经讲了几千部,一个字总结,是空。太极分为很多式,一个字,是松。儒家也是一样,一个字,虚。空,松,虚,都有一个共同点:平和。

我想来想去,平和也就是我能找到的苏州文化关键词了,这个词也总是和承受与灵动联系在一起。只有承受了,才能稳,只有灵动了,才能变。稳和变的交汇,让苏州文化平和着几千年。

这平和让苏州保持着最古老的传统,也表现出最鲜活的生命。平和是一种标准,一种规范,一种势能,所以苏州是低调的,瞎爬爬的,苏州也是进取的,不张扬的。它毫不强硬,丝毫没有让人觉得有力量,但却又让人跟着它走,就像来到苏州的新人,总是不知不觉中,骄傲地称自己为苏州人一样。千条河,万条浜,流进太湖,都叫太湖水。

说起太湖,我又想起了园子里挂着的那一块块匾额,厚德载物,多么的平和。可是平和是什么,只能体会,真没法言传。

猜你喜欢

苏州人势能苏州
作 品:景观设计
——《势能》
“动能和势能”知识巩固
“鲜”是苏州人的执念
Pingtan in Suzhou 苏州评弹,值得一听
苏州伴宅
“洋苏州”与“新苏州”演奏和弦
“动能和势能”随堂练
入静止观的苏州人
最是那水一般的温柔
动能势能巧辨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