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穆清风,坚守一份初心
2018-09-17方芳成静静
文 方芳 成静静
炎炎夏季,大街小巷笼罩在滚滚热浪之中,让人提不起精神。而在位于古城东部环城河畔的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却是另一番景象,社区活动室内凉风习习,几位青少年正向书法家汪鸣峰老师认真学习书法。“笔顺就像一个人做事,有规有矩,要严格遵守,先横后竖,先撇后捺……”汪鸣峰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地讲解了汉字书写的技巧和方法,让孩子们将“从小写好中国字”注入心间。
质朴求真 技艺精湛
汪鸣峰,号白榆,生于1956年,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苏州市书法家协会理事、苏州市姑苏区书协副主席、东吴印社理事。曾留学日本京都龙谷大学。寒门儒生,质朴求真,16岁即师从沙曼翁老先生,深得曼翁先生精髓,温和儒雅,挥毫之间,各种书体让人大饱眼福,经常在各种公益笔会上见到汪鸣峰老师,他的字和他的人一样雅静。其书法以篆隶为基础,篆刻从秦汉入手,同时吸收了吴昌硕诸家的印章艺术特点,章法稳健多变,用刀犀利爽快,流露自然之气而不加修饰。作品也多次参加国内外重大展览,并在海外举办个展,屡次于西泠印社诗书画印大展入展和获奖。1993年在日本歧阜美术馆、名古屋美术馆展出,受"稻泽市长奖";1995年于日本长崎举办个人展览;1996年于日本大津圆城寺举办书道篆刻展,《日本朝日新闻》等媒体对其作品作了报道和介绍,被收入《中国当代书法界人名辞典》、《中国当代青年书法家辞典》、《中日美术通鉴》、《日本书画艺术》、《中国当代艺术界名人录》等。曾在《中国书法》《书画艺术》《书法报》等杂志报刊有作品发表,出版有《当代吴门篆刻家作品选--汪鸣峰》。2015年5月《今日中国》以16版特刊介绍了汪鸣峰先生的书印艺术,2016年北京《荣宝斋》大型刊物在“金石天地”栏目专题介绍了汪鸣峰的篆刻作品,《荣宝斋》“金石天地”栏目主要介绍古人及古代篆刻家,极少介绍当代篆刻家,可见其在篆刻家中的实力和地位。
光阴似箭,一晃已过知命之年。汪鸣峰的书法篆刻作品也随着年纪逐步有了更深厚的积累。在欣赏他的作品时总觉得是一种精神享受,比如读到"愿作老曼砚边虫"一印时如闻白榆膜拜乃师曼翁的心声;读到"实事求是"一印时,看到了曼翁擅长的简牍书法被白榆取来入印的实例;读到"长年"朱文印时,又看到白榆对古陶印生辣自然有生趣的追求。
传承有序 继往开来
墨池书坛,代有才人。曼翁老已驾鹤西归,他有关“印宗秦汉,书入晋唐”的教诲,汪鸣峰谨遵而持守。几十年如一日,他凌晨五点即起习字,旅行在外,行囊里从来不落下笔墨纸砚,入颜鲁,习石鼓,临碑摩帖,慢慢形成了沉稳朴实,厚实蕴秀中透洒金石气息的艺术风格。汪鸣峰在学识修养和书法篆刻上深厚的造诣,吸引了不少钦慕者。近年来,他已经招收了两拨弟子。每次拜师宴,都设在城里最热闹的酒店,张灯结彩,高朋满座,成为苏州城一个小热
点。从四十几年前拉上窗帘,屏气敛息地偷偷磕头拜师,追随曼翁先生,到如今在热闹喜庆中,自己接受弟子的磕拜,汪鸣峰内心始终充盈的都是对书法艺术的虔诚与执爱。书法艺术源远流长传承有序,他,上下求索,找到了自己的位置。
三十多年前沙老曾经创建“吴门雅集”,他对专注治学的弟子汪鸣峰寄予厚望,特赐予“穆风”二字,给自己钟爱的学生。三十多年来,汪鸣峰先生时刻谨记沙老期望他在书坛传承这股“穆穆清风”的重任,孜孜以求,授业解惑,弘扬师恩。在浮躁而有些急功近利的现世,汪鸣峰先生带领他的弟子,崇尚这种穆穆清风、严谨笃学、坚守初心的情怀,如一泓清
泉,洗涤着我们心灵。
遇见名师 公益教学
为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丰富社区青少年的课余文化生活,提高艺术修养,二郎巷社区邀请了振华中学艺术顾问汪鸣峰老师担任青少年的校外辅导员,定期开展书法课程,感受中国书法艺术的魅力。“练习书法要有良好的习惯,了解了中国汉字的精髓……”汪鸣峰老师从第一节课开始向大家讲解握笔姿势、站姿和坐姿等,耐心地讲解和示范每一个姿势和写字的步骤。“练习书法不仅可以提高人的气质,更可以锻炼人的意志力,既能育德、益智,又能养心健康。”汪鸣峰的坚持教学,得到了青少年家长的一致称赞。
前不久,汪鸣峰老师在双塔街道二郎巷社区举办了“入古出新 汪鸣峰印章临创展”旨在传承保护和发展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艺术,倡导向传统经典学习的精神,展出汪鸣峰作品二十六件,欣赏者从中感受到古代经典对当代艺术家创作风格的影响,同时也为欣赏者提供了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临、创转换的宝贵经验。
朗月清风乃师之心,厚德载物乃师之品,无论是公益笔会还是教学,本可颐养天年的汪鸣峰老师仍坚守那一份初心,在艺术道路上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