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庄古朴 神妙妍丽
——“海上画派”之任熊《麻姑献寿图》辨析
2018-09-17
一、祝寿图及麻姑形象的历史起源
我国古代的祝寿图,是一种特殊的绘画种类,它既具有区别于花鸟画、人物画、山水画的特殊性,亦具有共性。其特殊之处主要体现于祝寿类绘画具有祝寿功能、包容性强等特征。
祝寿绘画与我国传统的祝寿礼俗息息相关,早在商周时期便已出现了祝寿活动,而后兴起于唐代,据《唐会要》卷二十九记载,唐开元十七年八月,“左丞相源乾曜、右丞相张说等上表请以是日为千秋节”1,且公布于天下,在玄宗寿辰当日,群臣、皇亲贵族、士人及普通百姓均有参与其中。唐以后,贺寿之风便从宫廷至民间蔓延开来,伴随着祝寿风俗的大众化,祝寿礼物种类也日益丰富,除金钱财物外还有为寿者祝寿的诗词、绘画等,亦存在以歌舞助兴的情况。
麻姑乃道教众多神仙中的一位,其形象最早出现在晋代葛洪的《神仙传》卷三的《王远传》中,麻姑应王远之邀至蔡经家中,发髻盘于头,长发垂于腰,不过十八、十九的样貌,“衣有文采,又非锦绮,光彩耀目”,其精致华丽的装扮已无法用言语表达。麻姑称自从与王远相识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且问东海“岂将复为陵陆乎?”2从二人交谈中可知麻姑已久活于世、后人将其与长寿紧紧联系在一起,拜寿者常将绘有麻姑形象的画卷赠于寿主,表达吉祥长寿的美好祝愿。
麻姑作为画家们热衷的题材之一,常常出现在各大名家的绘画中,明有陈洪绶《麻姑献寿图》、清代的任熊、任熏、任颐,冷牧等人也均有表现此题材的作品,无论是自娱性质的作品亦或是为他人祝寿所作,在这些绘画中,麻姑多呈端庄祥和之态,以书中具体描述为参照,再加以发挥点缀,画中往往不止麻姑一人,身旁常有寿星、侍女等人物相伴,并配以吉祥元素如与“禄”同音的梅花鹿、道教文化中具有长寿象征的座骥仙鹤、有“仙草”之称的灵芝及祝寿所用的琼浆玉液、仙桃等。在众多作品中,笔者选取任熊的《麻姑献寿图》作为赏析对象,透过端庄优美的麻姑形象,可窥得任熊在人物画中所展现出的风格特征。
二、任熊生平及交游概述
任熊(1823-1857)为创立“海上画派”的鼻祖,与弟弟任熏、侄子任颐(伯年)并称“三任”,他为清代后期画坛注入了新活力,打破了当时人物画复古守旧的局面,继古人之神韵,开时代新风气,他在山水、人物肖像、花卉等方面均有涉猎,为后世留下了不朽的名作,如山水画《十万图册》、《姚大梅诗意图册》,肖像画《自画像》,啊版画《西厢记》、《列仙酒牌》等。现存古籍资料对任熊的生平记载并非十分详细,在周闲《范湖草堂遗稿》卷一的《任处士传》中可略知一二,任熊为浙江萧山人,字渭长、也字不舍,号湘蒲,性格正直、不可一世之概。父亲任椿于任熊幼时过逝,由于家庭贫寒,又要承担起养育弟妹孝敬母亲的责任,便以卖画为生。任熊早期受其父影响喜爱绘画并拜师学艺,青年时常游走于江浙一带,而后辗转至上海。在任熊与文人名士的交游中,有二位友人对其绘画生涯影响颇深,一位是莫逆之交周闲,一位是通过周闲结识的姚燮。周闲(1820-1875)为浙江秀水人,字存伯,一字小园,号范湖居士。道光岁戊申(1848年)两人初识钱塘,周闲爱其才华,便留任熊住于范湖草堂,三年期间任熊“终日临古人佳画”常秉烛夜游,“故画日益精”,又因周闲好客好友众多,故此往来者皆一睹任熊的精湛画艺,从而名声大噪。对于任熊绘画,周闲曾这样品评:“变化神妙,不名一法,古人所能,无不能,亦无不工。其布局运笔,惨淡经营,不期与古人合,而间古人所不能到。设色精采,复能胜于古人。”可见对其赞许及钦佩之情。姚燮(1805-1864)字梅伯,号野桥,晚号复庄,浙江镇海人,他才高八斗,诗文书画皆通,乃清代文坛巨匠。“岁庚戌(1850年),周闲为楚游,偕往吴中”3任熊在范湖草堂与姚燮相识,后被邀请于镇海家中“大梅山馆”,得以有机会与古代名家对话,亦深受姚燮绝妙诗文熏陶,使得绘画有了快速的发展。1850年,两人合绘《春闺仕女图轴》,于题跋处可知此画为姚燮题诗,任熊补景。任熊的传世名作《姚大梅诗意图册》便是以姚燮诗句为参考所绘,此册后有任熊题跋,记载了作成此图的详细过程,“余爱复庄诗,与复庄之爱余画,若水乳之交融也。”亦见证了二人的金石之交。
三、任熊《麻姑献寿图》辨析
北京故宫博物馆所藏任熊的《麻姑献寿图》(如图一)为一幅纸本设色的祝寿佳作,麻姑作为主要表现人物立于画幅中心位置,髻式高耸,青丝如绢 散于肩,身微左侧,体态丰腴,面庞珠圆玉润,手捧盛有琼浆玉露的银色酒杯,目至远处,面带祥和之色,双唇微抿,举手投足之间,处处透露着端庄之姿,优雅之态。她身披令人瞩目的红色外衣,脚穿红色双
图二
图一
图一 任熊 《麻姑献寿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图二 陈洪绶 《麻姑献寿图》北京故宫博物馆藏
履,逶迤拖地的白色袍裾上缀以金色配饰,一华贵不凡的女仙形象跃然纸上。画中一位手持蓝色莲花的玉女面对着麻姑,身着素衣,芊芊楚腰束以淡色腰带,从次要人物身上繁冗的绣花可见创作者的用心程度非同一般。麻姑与玉女身上的线条干净利落,顿挫刚劲,其身后的假山以墨色表现,与设色艳丽的主要人物形成鲜明对比。此图先有任熊自题师法崔(崔子忠)陈(陈洪绶)二家,后有吴胡帆得此画并藏于梅景书屋,戊寅冬日在诗堂处题有“任渭长麻姑献寿图”八个大字。而位于画面左侧吴胡帆的题跋“任渭长《麻姑献寿图》真迹神品。桃熟骈枝实,莲开并蒂花。仙台融淑气,瑶荦泛流霞,康里华封颂,南城颜记夸。山阴传画本,绚烂托君家。”可看出其对任熊的画艺赞许有加,从“辛已夏题奉蕙青二姊大人五十双寿”可知该画流传所向之处,因两位姐姐五十双寿,吴胡帆将《麻姑献寿图》作为祝寿礼物转赠于二人并补以藏画题跋加以说明。
姚燮曾评任熊《复庄骈俪文榷二编》又有《任不舍宋元词句画册赋》序:“以画手冠一时,远薄吴顾,近笼唐仇。”4任熊在《麻姑献寿图》题跋中自称“法崔、陈两家”,吴胡帆在题识中亦赞其为“山阴传画本”,便是指任熊以陈洪绶为师。陈洪绶(1598-1652)为明末清初的著名书画家,字章侯、胥岸,号老莲、老迟等,任熊绘画初期远师陈洪绶,追溯至唐宋,30岁自成一家。通过任熊的《麻姑献寿图》与陈洪绶的《麻姑献寿图》(如图二)对比便可窥探出传承之脉络,从陈洪绶《麻姑献寿图》题跋可知,该画绘于惜华堂,老莲勾勒主体,“严湛着色”。从大体上看,两幅画的主要人物神情姿态较相似,但细细观来,在这“似”中亦有“不似”。在用笔方面,陈氏多以细圆方折线为主,而任熊则以富有表现力的圆劲线条为主;在风格上,陈氏所绘典雅大方,任熊所绘富有装饰趣味,可谓雅俗共赏。由此可见,任熊在师古人的同时,并非一味的效仿与临摹,而是吸取精华为己所用,又保持了自身的特色,从而自出新格。
与任熊并称海上“三任”的任熏及任颐,曾各绘有同名之作《麻姑献寿图》,三人虽同为“海上画派”,但风格却略不相同。任熏(1835-1893)为任熊的弟弟,字阜长,所画《麻姑献寿图》(如图三)更加古朴,其人物形象端庄秀丽,设色统一以暖色为主,用笔顿挫有力,线条多律动感。与任熊、任熏的工笔人物不同,任伯年(1840-1896)以写意的形式表现《麻姑献寿图》(如图四),人物形象夸张,衣饰简素一改以往繁缛华贵,画中添以鹿、灵芝等具有长寿寓意的吉祥元素,由此一来,麻姑的形象更加世俗化、颇具亲切感,展现了其随性自然、独特的画风。从同一主题的作品对比中可看出不同画家所表现出的不同风格特征。
图三
图四
图三 任熏 《麻姑献寿图》 常熟市文物管理委员会藏
图四 任颐《麻姑献寿图》
四、小结
任熊的人物画代表作《麻姑献寿图》直观的表现了其奇古、雅俗共赏的风格特征,从师承关系上来看,他得陈老莲绘画之精华,又在此基础上加以创新,巧妙的运用色彩对比分出画面主次关系,人物线条如行云流水般,又顿挫有力,端庄祥和的女仙形象与当时工笔仕女的病弱之态相区别,无愧为晚清人物画坛中的一杆旗帜,带领海上画派迈开了具有历史意义的步伐,共同为人物画领域作出了重大的贡献。
注释:
1.王溥.唐会要[M].中华书局,2017:32.
2.葛洪.神仙传[M].中华书局,2010:16.
3.周闲.《范湖草堂遗稿》[M].活字印,1893:21.
4.蒋星煜.《元曲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