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弟子规》引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

2018-09-15黄河

考试周刊 2018年84期
关键词: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低段弟子规

摘 要:随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深入,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各科教学追求的目标。小学低段的《道德与法治》教学,笔者以教材内容为课堂根本,探索《弟子规》引入小学低段《道德与法治》教学的有效策略,尝试在课堂教学活动和行为教育中,植入《弟子规》的德育思维,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关键词:小学低段;弟子规;道德与法治教学;有效策略

通过调查比较,大部分小学低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模式老化,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仍旧占主导地位。传统的课堂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主导,以教材内容为德育教化的载体,整堂课几乎在老师“对不对”“是不是”的问话,和学生“对”“不对”“是”“不是”的回答中开展课堂教学过程。学生能保持“坐端正”“不讲话”就是守纪律、认真听课的表现。至于教学内容是否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形成深刻的指导,教学结束也不得而知。学生的学习过程,仅仅体现在老师对教材内容的讲解中,学生完成“听讲”的学习任务,缺少辅助教材加强学生对德育教学深刻理解的活动内容。导致这种教学方式不但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发展,也不利于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德育效果不明显。而且,教材本身说理性较强,对于低段的小学生来讲不利于理解和接受。在讲授模式的课堂构建上,学生文化基础、自主发展以及社会参与的核心素养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空间。

弘扬传统文化,提高小学生的素质,是教学改革的需要。《弟子规》作为优秀的传统文化,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适合做小学低段的德育教育辅助材料。如何转变单一说教的教学模式,探索《弟子规》引入道德与法治课堂的可行性与有效教学策略,以期提高小学生的核心素养呢?

一、 探究《弟子规》引进小学生低学段教学的意义

小学低段的学习是人生的初始阶段启蒙教育,《弟子规》植入课堂教学可以有效引领小学生的人生发展方向。首先是社会意义。在社会主义的初级阶段,全民族的共同理想是要把我国建设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培养小学生的文明、和谐的理念,结合小学的道德与法治合理渗透《弟子规》的学习内容,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输送合格的人才。而且《弟子规》与家庭的传统思想教育的需要十分密切。家长对孩子的德育教育缺少规范化和系统化,反复对孩子提出礼仪文明的要求,要求还不够标准。《弟子规》走进小学生低段的道德与法治课堂是学校和家庭对小学生行为习惯能力养成的要求。《弟子规》内容分为七个部分: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分别对一个人的在家、出外、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守则规范,进行了三字一句,合辙押韵,朗朗上口的编写。学生接受起来十分方便。如对“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通过入学初课堂教学,小学生在家里表现得都很出色。许多家长与老师交流孩子在家的表现时,经常说到现在孩子回家就主动写家庭作业,爸爸妈妈吩咐做点什么,行动速度快。不像以前做事拖延,要求做点力所能及的事,类似收拾学具、整理衣帽的生活小事,孩子总是像听不见似的。可见《弟子规》融入课堂教学对学生的行为影响效果明显。

二、 《弟子规》引进小学生低学段《道德与法治》课堂的教学策略

(一) 实现学生主体地位的学习小组构建

课堂教学改革要求实现学生在课堂学习的主体地位,这就要求老师要转变传统的教学观念,把课堂还给学生。实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结合班级人数和学情划分合理的学习小组,方便学生对具体学习内容的讨论。如教学《弟子规》中的“或饮食,或坐走,长者先,幼者后。”老师解释完内容所说的含义后,让小组成员之间相互讨论:在家吃饭的时候自己是怎样做的?在走廊或公交车站上车时自己是怎样做的?学生可以在组内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描述,并反省自己平常在吃饭和走路时做的是不是先让长辈先吃,让年长的人先行。在讨论之后,选优秀的学生代表小组向全班学生进行汇报自己以前的表现,和以后自己想要怎样做等想法,提高学生的思想认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二) 信息技术创建《弟子规》的情境课堂

教育教学改革中信息技术在课堂的应用已经得到普及,运用网络资源创设教学情境的教学手段,对小学生学习理解《弟子规》十分有帮助。由于

《弟子规》的内容编写已列入中华优秀作品行列,许多媒体对该作品进行了大量的朗读,动画拍摄等形式进行广泛的传播。这些作品需要老师有选择地在课堂上为小学生播放。如人物设计生动形象,音乐画面新颖直观的《中华弟子规第一季》动画片中,围绕“水晶杯是谁打碎的”为剧情线索,通过弟弟对姐姐的误会到弄清事情真相,弟弟向姐姐道歉,并获得原谅的故事,深刻体现了“明理诚信”的教育意义,选择对课堂教学有辅助意义的片段在课堂导入时进行播放,激发小学生的学习兴趣,吸引了学生对教材学习的注意力,并且有助于学习目标的完成。

(三) 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

1. 以律动的方式学习《弟子规》。小学低段的课堂教学,由于年龄小,坐久了容易疲劳,每节课二十分钟左右,需要有三到五分钟的律动。抓住这个时间开展有关《弟子规》的诵读小活动,既放松了学生的身心,又学习巩固了《弟子规》的内容。在《弟子规》的诵读活动中,可以运用互联网上儿童音乐版的朗读做依据,小学生结合音乐节奏,边击掌,边诵读,就像在做韵律操一样,可以站立,也可以适当加入肢体动作,对《弟子规》的内容如同唱儿歌一样被学生轻松掌握。

2. 以表演的形式理解《弟子规》。弟子规对学生的思想行为培养都是对具体事物中该怎样做的指导要求,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是理解要求学生正确行为的一个有效途径。这个表演的练习可以安排在业余时间,对某一个内容排练成熟后,在课堂教学任务完成时,各小組进行展示,老师给出恰当的点评,加深学生对学习内容的理解,为更有效地在生活实践运用奠定基础。

三、 结语

《弟子规》植入课堂,需要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结合教材在思想和行动上进行有效的特征互补,增强了小学生品质的引领性,推动了小学生思想教育教学的创新,提高了小学生的核心素养。

参考文献:

[1]刘翠华.浅谈小学思想品德教学[J].中华少年,2017(33).

[2]李培贤.对小学思想品德教学的反思[J].学周刊,2017(1).

[3]董妍.浅谈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提高小学思想品德课教学效率[J].中国校外教育,2014(2).

作者简介:黄河,福建省永安市,福建省永安市北门小学。

猜你喜欢

道德与法治教学小学低段弟子规
弟子规
论初中道德与法治课堂教学的必要性和有效策略
弟子规
新课改背景下的初中道德与法治教学
浅谈道德与法治教学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作用
试论体育教学中语言的巧妙运用
敢“问”路在何方
弟子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