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素养下的小学课堂合唱教学微探
2018-09-15张洁
摘 要:当今社会,科技和信息的高速发展,对人的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也向音乐教育发出新的挑战。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能力、情趣、审美等内在的实际状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音乐教育则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本身,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从教书走向育人,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价值的、具备终身享受艺术美感的人。本文从分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入手,论述如何通过合唱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
关键词:核心素养;练声曲;课堂合唱教学
小学音乐课堂的歌唱教学在其发展过程中也走过一些曲折的弯路。一段时期,老师们强调歌唱一定要声音响亮,造成了一种声嘶力竭的音响,好像不如此唱就不能表达内心的感情,但这恰恰违背了儿童歌唱的特点和规律,也片面理解了表现作品内容的手段。教师教授的方式以口口相传的方式居多,导致学生在课堂学习中获得歌唱素养的机会几乎是空白的,目前这种错误理解已逐渐被人们所认识。自2011年以来,随着新课标的深入,正确的儿童歌唱要求及手段已进入正轨,这是极为可喜的事情,但是如何更好地表现和反映作品的内容,让学生通过感受、欣赏、表现歌曲,愉悦身心的同时获得歌唱基本素养的培育和提升,还需要进一步地探索和追求。
本文从分析课堂合唱教学的策略入手,论述如何通过合唱教学提升学生音乐素养,同时对合唱的排练方法给予一定的总结和梳理,希望能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引发大家对课堂合唱教学的思考。
一、 关注音乐核心素养,重构小学合唱教学
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该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而且是高级能力,不是普通能力。音乐是一种善于表现和激发人们思想感情、反映社会现实的艺术。音乐教育则是通过实施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素质的重要的途径。学生学习音乐的态度、能力、情趣、审美等内在的实际状态是学生必须具备的音乐核心素养。因此,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必须立足学生本身,聚焦学生核心素养,从教书走向育人,让学生成为有独立价值的、具备终身享受艺术美感的人。
当前学科素养进入教学实践,我们将打破当下的固有格局,教师的教不再局限于给予学生完整的知识体系,而时刻体现为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育与关切;基于核心素养的教学过程变成了师生互动、教学相长的过程,学生的学业不仅局限于再现和理解教师教授甚至灌输的知识,而主要体现为通过参与课堂活动呈现素养提升。
合唱是音乐艺术的综合素质的体现。2011版的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指出了以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为背景,以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持久兴趣、涵养美感、和谐身心、陶冶情操、健全人格,发展学生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表现能力和创造能力,形成基本的音乐素养为课程总目标。其中对合唱教学是这样表述的:要更加重视并着力加强合唱教学,使学生感受多声部音乐的丰富表现力,尽早积累与他人合作演唱的经验,培养集体意识及协调、合作能力。当学生参加合唱活动时,他们的精神是饱满的,情感是向上的。合唱是培养学生互相团结和集体主义的最有效途径之一,合唱也是培养学生全面音乐艺术修养的重要工具之一。在苏少版12册小学生音乐教材中合唱教学的内容占歌唱内容的三分之二。可见,在小学音乐课堂教学中,有效地完成合唱教学内容是发展学生音乐核心素养的有效途径之一。
二、 运用科学声音训练,激发学生合唱兴趣
我国著名指挥家秋里指出:合唱的训练为了提高,提高为了表现;训练要有方法,提高要有手段。现在的童声教学多数还是沿袭成人声乐训练的教学方法,这是不科学的。随着歌唱教学的逐步深入,专业的童声训练方法越来越受重视,越来越多的教师也开始进行此领域的实践研究。声音基础训练的作用,正像体育运动员锻炼前的热身活动一样,是为了调动一切有关歌唱时的器官、状态、肌肉的灵活性。而这些器官、状态、肌肉的活动并不存在于日常生活行动的范围内容,因此在歌唱前必须将它们的灵活性调动起来,以便更好地、更有利地歌唱。
在课堂合唱教学中,有针对性地进行发声训练不仅可以让嗓子在歌唱之前得到充分调整,让学生进入积极的歌唱状态,更重要的是,发声练习可以为演唱提供更规范、更科学的方法,完善演唱,使歌声更优美动听、更具表现力。下面就合唱的发声问题谈谈自己在课堂教学实践中的做法和体会。
说话是歌唱发声的基础,低年级小学生的发音非常自然,用声也是以真声为主。在实际教学中,我们可以将“滴答 滴答 下雨啦”从朴素的言语发展成为一个带词的发声练习短句,引导学生学会运用甜美的音色,优美地、带有音乐旋律的语调去表达。
独唱讲个性,合唱求共性,童声合唱既要有高低声部的统一音色,又要有多声部音色组成的合唱整体,用以达到合唱的“合”的境界。科学的发声练习可以使音色、声区统一。提示与要求:这条练习用以训练高低声部的音色统一。曲中Sop(简称S)为高声部;Alto(简称A)为低声部;高低声部轮流演唱音色、音量相互靠拢。练好了犹如只有一个声部在演唱。
卡农是单声部歌曲到分声部合唱过渡的重要的技巧训练,中年级教材内容中80%的歌唱曲目运用卡农的形式,有效的选用卡农练声曲是帮助学生建立合唱意识和方法的有效途径。
在发声练习时,教师可以针对学生的嗓音特点、歌唱技术掌握情况和不同歌曲的风格,制定不同的训练方法,运用灵活多变的发声练习达到教学目的。如:卡农练习的曲目《回声》和《两只老虎》;小练习曲、声音统一练习的曲目《太阳出来喜洋洋》;真假声结合练习的曲目《美丽的黄昏》等。根据低年级活泼好动的性格特点,可以借助柯尔文手势设计动作,伴随歌曲《哆咪》,师生互动进行音阶练习;还可以把歌曲演唱中的难点和重点,即节奏、旋律、歌词较为复杂的部分以及音域较高、起伏较大的地方,单独提取出来并简化,提前在发声练习中让學生进行针对性的训练。这样,进入作品演唱后,就能较流畅、完整地演绎,一气呵成,逐步建立歌唱的自信。
小学生从6周岁开始至12岁属童声期,童声较成人声乐的训练在心理、生理上有完全不同的特点。童声有着清亮、毫无杂质的声音特质,歌唱训练应是科学、规范的发声系统与儿童心理发育的规律相结合,这是进行童声教学至关重要的原则。按照学生所属年龄段的思维习惯把声乐中的专业术语形象化、方法趣味化、表现力放大化,就会实现学生爱唱歌、唱好歌、歌好唱的目的。
三、 选择恰当的素材练习,用声音传达真善美
合唱是声乐艺术的最高表现形式,然而,中国人的声音审美上有一个突出特点,就是只喜欢听一个声部,即高音声部。这种“审美”的沿袭,潜移默化对孩子也产生了影响。我们音乐课堂教学也要肩负着引领学生艺术审美的任务,改变传统的审美观念,在音乐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领略多声部和声的美。近年来,我们的小学音乐教材也在不断地改进、完善,作为一线教师最幸福的就是有越来越多为孩子创作和精选的歌曲丰富到教材中来,优秀的歌曲本身就可以唤起学生极大的学习热忱。教师在课堂上合理有效地运用教材,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小學生的合唱教学都是以轮唱的方式作为从齐唱到合唱的桥梁,所以扎实做好轮唱的训练是引导学生进入多声部合唱的有力基础,进而培养学生感受和声的美。如苏少版音乐六年级下册非洲民歌《巴鲁瓦》是一首旋律简单、结构规整的歌曲,六年级学生具备随钢琴进行了自主识谱、填词进行单声部演唱的能力,教师抛出分声部轮唱的要求,并引导学生讨论轮唱方案:四声部起始时间;多声部同时结束时,每声部要重复演唱的内容安排。学生在合唱排练中感受到音乐要素激发的美好性情,体验声部间合作的重要性,享受自主学习成功的喜悦。再如: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小黄鹂鸟》是一首极具短调特点的蒙古族民歌,歌词简单朴实,学生在听赏后没有明显的情绪反馈,教师在引导学生分析歌词的内涵,让学生知道这是一首古老的蒙古族情歌后,学生们的情绪明显高涨,歌曲所表达的感情正符合青春期学生的心理特征。通过听赏,学生理解了作品在表达上具有的艺术性,在分声部练习的基础上,具有强烈的愿望通过二声部合唱表达歌曲情感,通过对古老情歌的呈现,满足了学生们的情感表达,唤醒了用歌声传递真善美的情愫,提升了音乐修养。
音乐的核心素养不单纯是要有基础的、最一般的音乐知识与实践能力,还要有对音乐较高的认知能力与审美能力,形成良好的信念、态度、价值观。优秀的合唱作品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在获得合唱技能训练的同时,审美需求也获得满足,音乐素养得到很好的培育。提高小学生的音乐素养,增强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对外部事物较深层的感悟能力,会在他们今后的生活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净化心灵、美化情操,身心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理解学科核心素养的三个关键[M].今日教育,2016年3期.
[2]少儿合唱队练声曲选粹[M].节选马文革、林振地老师练声谱例.
[3]杨鸿年著.童声合唱训练[M].
[4]歌唱艺术[M].2018第一期;第二期.
[5]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M].2011年版.
作者简介:
张洁,江苏省太仓市,太仓市陆渡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