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立足学生全面发展 构建德育校本课程

2018-09-15寇爱芳

考试周刊 2018年79期
关键词:以生为本校本课程小学

摘 要:随着小学德育课程的深入实施,立足学生发展,构建完善的德育校本课程势在必行。它能够丰富德育内涵,挖掘德育外延,让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更符合地方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真正增强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全面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关键词:以生为本;小学;德育;校本课程

为了加快小学德育课程的改进和建设,增强小学德育课程的主动性、针对性、可操作性和实效性,让小学德育课程建设更符合地方实际、学校实际、学生实际,依据《中小学德育课程实施指导纲要》,我校结合校情,大胆尝试,进行了小学德育校本课程的实践研究,构建并研发出了《爱与责任》德育校本课程。力图将现行国家课程与我校校本课程进行融合,建立一套完整的德育课程体系,让学生在“以生为本、贴近生活、注重体验、感悟内化”的德育工作思想下,学会自我管理,在体验活动式的课程中学会自主发展。

一、 坚持以生为本,课程构建的起点和终点都是学生

我校构建德育校本课程的核心理念就是:坚持以生为本,基于学生,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此理念全面渗透在课程建构及实施的各个层面,保证课程建构着眼于学生、出发点始于学生的发展,而最终的落脚点也是学生,受益者必是学生。

1. 基于学生,搭建螺旋上升式的主题框架。依据学校“理解儿童,尊重儿童,一切从儿童的兴趣和需要出发”的办学理念和“崇真尚本,智慧育人”的办学特色,遵循学生品德发展的特点和规律,我们根据不同年龄阶段学生应达到的水平,由浅入深、由低级到高级分层递进,安排确定了“六爱”责任教育为主线的德育培养目标和课程框架,逐步形成了“一年级:我爱我,我对自己负责任;二年级:我爱你,我对他人负责任;三年级:我爱家人,我对家庭负责任;四年级:我爱班级,我对集体负责任;五年级:我爱家乡,我对社会负责任;六年级:我爱蓝天,我对自然负责任”的系列德育校本课程,覆盖学生成长的六个年龄段,呈现螺旋上升趋势,即具有基础性,又具有前瞻性,将德育内容全面融合到日常教育活动中,使学生在日积月累中成长进步。

2. “始”于学生,着眼于学生的生活实际与经验。我们的德育校本课程真正是“学生的课程”,所以课程建构的基点和出发点都是以学生现有的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个性特点、兴趣需要和发展需求等客观实际来考虑的,让学生在生活情景中感悟,在生活实践中体验,在生活环境中熏陶,在生活交往中成长,不断提高学生文明素养,不断完善学生人格,不断激励学生自主发展。

3. “终”于学生,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根据德育复杂性、长期性的特点,我校在同一课程内容设置上,會依据学生的层次区别,从学生现有的认识基础出发,提出不同的教育要求,因材施教,一切着眼于学生主体的需要和个体长远的发展,真正促进学生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健全人格的发展。

二、 坚持以趣导入,绘本故事带领学生入情入境

在教育学生的过程中,对于学生品格的塑造,一个美妙的童话或生动的故事所产生的作用,远远胜于长篇大论、空泛的说教。而绘本故事短小、生动,绘画精美、语言通俗易懂,又蕴含了丰富的德育资源。所以我校充分利用绘本的优势,抓住学生爱看故事、听故事的天性,牢牢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教师在讲解绘本的过程中,将德育资源积极开发提炼,有意识地塑造学生的品格,促进学生良好行为的养成。让学生在简单易懂的故事中领略人生哲理,潜移默化地进行教育和熏陶,内化于心,外化于行。

三、 坚持以体验为切入点,引领学生亲身实践与感悟

在新课程观的影响下,我国的德育课程正在从注重“知识掌握”向注重“学生体验”转变。因此,我们在设计课程结构时,也一定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参与、体验、活动为主。在第二个板块《思辨擂台》中,我们结合生活实际,给学生创设情境,带领学生亲身实践,在情境中组织活动,在活动中让学生思考、交流、讨论、探究、体验。学生扮演角色的过程中,不断揣摩角色的表情、动作、话语、心理,其实也是个体道德形成的再认知、再修正、再完善、再内化的过程。体验式的教学活动可以使学生在亲身经历的过程中,理解并建构认知、发展能力、拓展思维、产生情感、彰显品质、生成意义。

四、 坚持以反思为途径,引导学生打开内观的眼睛

当第一至二板块进行完后,学生已经充分地了解了故事内容,明确了故事中的冲突与矛盾,读懂了其中蕴含的道理,自己也在思索中抽丝剥茧。这时候,我们就要适时引导学生联系自己的实际进行自省、反思、总结,打开自己内观的眼睛,从不同角度审视自己的言行举止、习惯仪态,哪些方面做得好,值得继续坚持,哪些方面做得不好,需要尽快改进,从而进入第三、四个板块《自省感悟》和《智慧成长》。这两个版块大多采用的形式有实践作业、问卷调查、我的体验、我的收获、我的感悟、我的计划、我的档案、成长记录等。

五、 坚持以活动为载体,促进学生品德形成与内化

学生思想品德形成的过程是在活动和交往的基础上不断积累新的品质的过程。这个过程在一定意义上既是道德实践的过程,也是道德再认知的过程。因此,我们通过“仪式教育”“校园文化活动”“实践体验”等德育活动,引导学生通过情感体验、实际锻炼、情境熏陶,形成良好的道德品质。同时,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爱国热情、创新精神及实践能力。

六、 坚持以课程融合为手段,善用文化浸润品德提升

2016年10月,我校成立了西北首家校园儿童博物馆——智慧博物馆,2018年2月,被陕西省文物局确认备案设立,正式纳入陕西省博物馆序列。学校共有7个主题博物馆和32个分博物馆。随着博物馆课程的不断细化与完善,我校将德育课程与博物馆课程相融合,跳出学科知识的狭隘视野,打破学科知识间的壁垒,进行课程融合。利用博物馆课程时空无边界、学校无边界、课程无边界、成长无边界的特征,让孩子们不断接受传统文化的洗礼和熏陶,经过长期而持久的文化浸润,激发学生内心的道德认识、道德意志和行为规范,促进道德品质的提升。

总之,我校《爱与责任》德育校本课程的构建,能够真正地立足学生,以学生的终身发展为目标,以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为宗旨。特色化的校本德育既能让学生在故事中学习、在体验中感悟、在实践中内化、在活动中植入、在生活中成长、在文化中浸润,又能最大限度地照顾到学生身心发展的个体差异,真正增强了我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和针对性,为学生的健康成长注入新的活力,有效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苏]苏霍姆林斯基,杜殿坤译.给教师的建议[M].教育科学出版社,1984年版.

作者简介:

寇爱芳,陕西省西安市,西安市曲江第二小学。

猜你喜欢

以生为本校本课程小学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生本教育”理念下高中有效体育教学模式探索
论强化基础 突出能力 塑造品格的职教语文教学新模式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浅谈初中班主任如何“以生为本”做好班级管理工作
体育教学中准备活动的作用与类型研究
生本教育理念下的美术教学研究
注重简约化给数学课堂减负的探讨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