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的构建及实施策略
2018-09-15苟立云
苟立云
摘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是我国当前需求的主要人才类型之一,各个本科院校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体现出本校学生的综合能力,就应该将培养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作为教学工作的重心,同时根据高校内部的主要专业方向来对教育模式构建的主思路进行调整。以理工思路为主体,构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模式。同时,为了保证构建的思路具有实际作用,并根据高校内部的常规教育模式进行实施策略的分析,希望可为相关高校教育管理人员提供一些实质性的理论帮助。
关键词:应用型人才;本科人才;教育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2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17836(2018)06001603
本科院校的办学目标就是培养未来社会所需的各方面人才,而在往常的本科院校人才培养计划中,培养专业性人才和研究型人才一直都是其常规方向。但目前国内就业市场和人才需求的结构正处在不断变化的过程中,除了研究型人才外,国家也更加需要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高水平人才加入到就业结构中。因此,近年来许多本科院校都已经逐渐将人才培养的方向转移到了应用型和技术技能型人才方向上,本文将对其教育模式的构建思路与实施策略进行深入研究。
一、目前高校所使用的教育模式中存在的不全面因素分析1人才教育模式的目标定位并没有确切的指向性特征
一般来讲,具有“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特征的高校,尤其是以理工专业为主的高校,其人才培养的教育模式必然也应该是以实训和实践课程为主的。但就当前国内各应用型技术技能型高校的课程结构来看,多数高校都并未真正明确应用型所代表的实际含义,其课程结构仍然是用大量的理论知识来堆砌,使其教学模式单纯地以理工理论课程为主。这种培养方式不但背离了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所具有的特殊教育含义,还会使参与学习的本科大学生成为空有理论基础的“不实用人才”。以信息工程人才培养标语为例:“我校旨在培养具有全方面信息技术文化素质、能够具有专业的信息工程理论知识、可在全面性方向综合发展的集成电路与计算机技术应用型人才。”从标语内容即可看出,这种标语的最大缺陷就是内容含义过于泛化,完全没有将内容含义带入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教育方向中。因此,这种教育模式泛化的思维会直接影响校方在教育模式设定中的目标指向性,使得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为关键词的本科人才处在一个并不具备熟练应用技术能力的尴尬地位。
2教育模式内的课程规格并未进行细致化的编排
课程是构成校方所需人才结构的重要干预手段,因此当本科院校完全确定了要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时,就必然要根据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整体目标来重新对校内的课程结构和内容进行翻新规划[1]。例如在应用化学学科的课程设定中,因应用化学的重点在于培养学生对化学知识的关联性和应用性技能,因此过度安排基础的理论知识对于本科学生而言,明显是不实际和浪费有限时间的行为。对于这种理论堆砌课程结构,许多本科院校都表示例如以化学学科为主的这类专业,一旦没有在课堂过程中让学生充分了解既定事项、实验须知、仪器使用等重要的理论内容,就极有可能会在未来的实践课程中产生因学生理论经验不足而引发的危险状况。理论上这种谨慎的思维是可取的,但实际上现代社会已经脱离了单一课堂的教学模式,校方若要稳定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理论知识,完全可以利用翻转课堂等高效手段调转学生学习理论知识的时间,真正在稳定整体学科习得范围的程度上加深实践课程的整体比重。但就目前各个本科院校的课程性质而言,这种新型的教育思想还明显未被应用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院校中去。
二、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教育模式的构建思路1将实践贯穿至整个教育模式中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教育重点实际上就是在于“实践”二字,只有实践能够将学生大脑中的理论知识加以延伸,才能够让学生在明确理论知识固有思路的基础上,通过实践总结出自己对学科的经验内容[2]。因此,在重新构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的过程中,各个高校必然要将实践贯穿整个教育模式,将传统的理论传授过渡到实践优先,将原有的单一培养过渡到联合培养、校企合作培养等形式中,真正改变本科院校固有的教育思路。例如在网络工程专业中,校方就可以与本地或其他省市的科技产业园合作,提高校内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质量,也可为学生提供一个绝对真实的锻炼基地。
2要注重培养学生成型、革新和改造的能力
实际上以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为人才教育模式的本科院校,其人才培养的最终目的并不是完全限制在要求学生具有熟练的实践能力。对于本科学历的学生而言,应用型技术技能型的方向其实也就是对于普通学术性教育的升级,也就是说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教育模式的宏观指向,是为了培养具备使用技术、技术基础和技术研究能力的专业性人才。一般在教育课程结束后,本科人才都必须在本专业领域内完成对技术革新和技术改造的专业习得。一些需要使用到动手技能的专业,例如信息工程等专业,还需要学生具备电路焊接、事故分析、事故排除等专业方向的深入技能。综合而言,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不但要具有理论基础,还需要具有专业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因此,高校在设置教育模式时,就要格外注重对学生专业技术成型、革新、改造能力的培养[3]。
三、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的构建与实施策略1稳定本科院校人才教育模式的直接目標
目标的设定要素有两点:一是要注重贴合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核心模块;二是绝对不能偏移本科院校培养学生的应有能力范围。而具体的教育目标可分为多种类别,以理论积累为主内容的知识目标,以提升学生应用能力的能力目标,以配合国家要求发展全面性人才为标准的素质目标等,以上三个类别就是目标设定中的主点。根据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的培养原则和教育目标,我们可分析以理工专业为主的高校人才教育目标:一是在完成分科理论学习后,学生要具有能够以理论知识为基础自行构建的知识平台,平台内专业理论要保持正确性和关联性特征,同时学生自身也要具备终身学习和延展理论知识的综合能力。二是学生要在阶段课程结束时,真正具有将脑中理论加以实践和有效验证的基本能力。在实践过程中,学生不但要具有理论成型能力,还要具有专业的临场应对、事项管理等综合能力。三是学生在完成学业时,自身在专业实践的角度上要具备完善的操作素质、实践素质。在参与协同工作时,也要拥有团队合作精神、自主创新精神、工作敬业精神。
2用专业的理工思路,重新提升课程体系实用性
首先教育管理团队要意识到,构建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并不代表要将整个课程结构向着高职高专的专业方向发展,而是要以高校原本的理工专业思路为准,针对各个不同专业的实践应需状况对课程结构进行调整。但在构建课程体系时唯一要统一的点就是一定要提升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尽可能精简化理论课程的课时占用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校可以采用专业教师录制微课视频的方式,采用翻转课堂的教育模式,真正将课堂中可用的课时时间转移到实践和使用课程中。翻转课堂的形式不但可以有效节省理论课程的占用时间,还能够减少部分专业在实践过程中具有的危险性。例如在化学学科中,就必然会涉及到一些带有危险性的实验内容,而一旦学生没能对仪器使用和理论知识有充分了解,就会加大实践环节的危险性。但微课形式的理论课程可以在学生完全自愿的前提下被反复观看,当学生拥有了无限补充理论知识掌握能度的条件时再开展化学实验活动,就会极大程度地提升实用课程的安全性和效率性。同时,在提升课程体系实用性的过程中,也要考虑到专业内学生的应用能力、学术研究能力和理论基础掌握能力等因素,以学生的平均能力为衡量点设定课程结构。
3加强校企合作,高度充盈校内原有课程内容
校企合作是目前高校在培養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过程中,“共赢”性质最为明显的手段内容。首先,高校在教育模式的构建过程中虽然具有丰富的教育经验,但在接触理工就业形式和就业内容的层面上,多数情况下就只能将经验维持在观摩和考察的范围内。因此,这对于培养学生技术的实用性能力就必然会产生一种向后带动的作用。而企业作为长期在产业内参与工作的社会组织,无论是企业高层管理人员还是基层的工作人员都会对专业指向的工作内容有着全面性的了解。因此,在校企合作形式下,高校在应用型技术技能型课程的内容设定中,会增加许多专业化和实践性极高的课程内容。
同时,校企合作的人才教育模式也不仅仅能够填充本科院校的课程结构,在许多采用校企合作教学模式的高校中,高校与企业都已经设定了双向人才输送的固定流程。也就是企业负责输送高品质的教育人员、提供本科学生的应用实训地点,可以同校方联合创办专业性极高的实训基地、实验室、研究基地、创意孵化园等专业教学基地。而高校要负责直接择优为企业提供专业的应用型本科人才。因此,这种教育模式实际上是一种极为宏观化,且作用在时间线上的蔓延程度极长的教育模式,将该种模式加以实施后,能够有效强化理工类大学生就业难的综合情势。
4改良实践教学的固有模式,增强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传统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模式,都是直接将学生带入到参与实践的课程中,直接参与和专业方向吻合的技术活动。但在这一过程中并不注重对学生自主性的培养,多数教师都只是将理论课程中提到过的理论内容加以立体化,告知学生理论的成型需要的一些实际举动。一般而言,这种实践模式的确就是实践课程的固有形态和基础,但考虑到本科人才与其他技能人才的培养方向存在本质性差别,实践教学模式就必然要朝着革新化和学术专业化的方向发展。因此,若要构建以锻炼学生学术研究能力为主的实践教育模式,首先教师就要尽可能在教学过程中脱离自身的主体地位,仅仅将自己限定在引导者和辅助者的课堂定位上即可。校方也要相信本科生在基础能力方面的能力限度,加上翻转课堂等网络教学资源的组合应用,教师可以直接在课堂中将学生分组,而后下达以专业内容为主的活动课题,要求学生在限定期间内完成研究和理论实现即可。如此便能有效增强在整个实践教学过程中的有效性,提升学生的自主运作、合作和创新精神,破除实践课程学生只能模仿的固有模式。
5加强校内实训基地的基础设置构造,为学生营造专业的提升场所
一般在本科学校内,学生升级自身综合能力的方式实际上是不局限于在课堂结构中。一些在专业学科内拥有着很高兴趣或极高才能的学生,往往也会在自主条件下选择在课余时间继续精进自己的专业水准。例如在物理和化学等理工学科中,就常有学生的学术升级阶段是在校外完成的。因此,考虑到学生自主实践能够起到的重要推动作用,校方有必要从提高实验和实训基地建设质量的角度入手,加大学生在课下继续钻研研究项目的技术和场地支持力度。具体的实现过程中,在校方有经济条件和技术条件时,可以选择在校内自行对现有基地和实验室进行升级建设。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校方也可以通过与合作企业联合,或同其他理工高校联合等形式,在固定的地区场所内构建共享的实训基地。如此便能在自身条件有限的情况下,为学生提供更加完善和高质量的研究基地。
6使用联合培养方式增加可学内容,重新塑造学业评价体系
短时间内,地方本科院校各专业要建成有规模的实训基地,资金、场地和师资都有相当大的困难,而打通与职业技术学院的沟壑,实行限制性的学分互认是一个很好途径。技能操作性的课程鼓励学生到地方职业技术学院选课,职业技术学院的学生也可以选本科院校的相关课程,达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这样可以把有限的财力投入到专业的特色建设上去,提高实验实训的先进性。
课程评价是课程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推进课程建设的制度保障[4]。在复杂的课程评价系统中,学业成就评价是核心内容,它是根据一定的标准对学生的学习成果进行价值判断的过程。它包括教学质量检查、学生学习效果呈现、学生学习过程管理等。应用型人才的学业成就评价不仅考核学生对专业基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与掌握,更要考核学生应用所学知识对实际问题进行分析的能力,而且要强化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考核以及合作精神的培养等。总之,构建面向实践能力的学业成就评价体系是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施的有力保障。
四、结束语
应用型技术技能型本科人才是当前国家就业结构中极为重要的一环,而通过上文对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教育模式的内容分析,相信许多读者都会对教育模式的构建和革新思想有了一定的了解。总而言之,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重点就在于精化理论、重实践。同时,各个高校也要注重对学生自主性和创新性的培养,如此才能保证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切实能力。
参考文献:
[1]王娜,李琪,高文英.新建本科院校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施[C].沈阳科学学术年会,2015.
[2]瞿志俊,王荣林,孙松丽,等.应用型本科高技能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J].大学教育,2015(9):146—147.
[3]刘强,王军,毛春昱.应用型本科汽车专业技术技能型人才核心竞争力的培养途径和方法研究[J].商品与质量,2017(28).
[4]张迪.关于转型期财经应用型本科高校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J].智富时代,2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