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时代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工作研究
2018-09-15杜彬
摘 要:“互联网+”时代,在舆论观视域下研究微媒体危机应对工作中的新闻发布工作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政府应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准确地发布与重大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有关的权威消息,严格管理信息的源头和传播途径,抢占舆论引导的有利位置。
关键词:互联网+;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
“互联网+”时代,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工作的定位不再是单纯根据新闻工作者自身素养和对社会政治、经济、意识形态的总体把握,对文化进行编创与传播,还包括信息收集、内容整合处理、传播媒介协调运用等多项工作。
一、“互联网+”时代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工作的必要性
在国际舆论环境复杂多变、国内舆论生态尚存隐患的背景下,我国舆论生态整体呈向好趋势,但由于网络的匿名性和平等性,以及受众自我表达意识膨胀等原因,仍存在一些不和谐因素。主要表现为热点事件发生时,非理性的意见领袖左右网络舆论,扩散谣言。尤其是微媒体突发事件发生后,意见领袖散布虚假消息或偏激言论,短时间内攫取大量注意力资源发酵,形成“沉默的螺旋”,即公众误认为某种极端思想已占据主流,不敢表达正确观点。加之热传播中负面消息被扩大化,消极情绪呈病毒式扩散,负面议题被不断强化,正面消息难以到达受众的认知领域。
新形势下,必须完善政府部门新闻发言人制度,并将政务信息公开作为一项重要的制度任务来抓好落实。各地区各部门要采取多种形式,加强新闻发布,了解民情民意,对于社会密切关注的宏观经济、民生等重要信息,要增加發布频次。在当代社会,微媒体是信息传播交流的主体,更是影响社会舆论甚至改变事件走向的关键力量。现代的新闻媒体不仅仅是政府喉舌,更是信息传播和交流的工具,具有舆论引导和舆论监督的重要功能,它所产生的强大舆论影响力,大多可以影响事件本身的发展方向,甚至可以影响社会的发展进程。
在微媒体时代,新闻机关如果不善于利用媒体的力量,不会科学有效地进行信息发布和舆论引导,是无法有效地行使公权力的。因此,政府和领导干部要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上认识与媒体合作的重要性,要注意发挥微媒体在民情民意反映、公共舆论引导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同时要掌握媒体自身的规律,提高运用媒体进行舆论引导的能力和化解舆论危机的能力,最大限度地消除负面信息带来的影响,使微媒体的信息传播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二、“互联网+”时代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面临的困难
1.认识问题
部分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应对媒体,一部分原因是思想上存在误区。一些领导认为,和媒体打交道不是分内之事,可以由其他领导或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也有一些领导干部受传统思想的影响,认为应当“多干少说”,完成好自己的工作任务远胜于在媒体的“出镜”和“发声”;还有一些官员认为少说为佳、多说无益,这样不会有泄密的责任,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对新闻媒体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在面对新闻媒体时往往会采取应付敷衍的办法,不情愿或者不敢如实提供情况,结果导致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舆论后果;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在潜意识中把新闻媒体“妖魔化”,在突发事件发生后想尽办法封锁消息,对事件能够自然平息心存侥幸,采取沉默不作为的态度,结果往往使局面变得无法收拾。
2.应对问题
一些官员认识上存在不足,认为自己只要把工作做好即可,不需要考虑媒体的监督作用。一些官员采取堵、盖、封的态度,强制制止媒体报道,或是在突发事件发生时由于自信心不强,怕说错话“引火烧身”,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与记者打交道时能躲则躲。大部分官员没有掌握新闻传播的规律,不知道如何利用媒体也欠缺应对技巧,于是就出现想说、愿说而不会说的情形,错误的表达方式反而造成不好的影响。一些官员欠缺新闻礼仪,面对媒体人员时缺少配合意识,不恰当的肢体语言往往会引起公众反感。
三、“互联网+”时代微媒体危机应对新闻发布工作的对策
1.正确认识媒体
微媒体肩负着社会责任,代表公众发声,其角色定位决定了其具有独立的立场和观点,任何人都无法改变。各级领导干部对此要有理性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媒体和记者时,要跳出“零和博弈”的错误观念,积极配合正面的宣传报道;遇到对自己工作的批评质疑时,要切忌先入为主地反感、排斥或急于撇清自己。
新闻发布工作中,政府要更好地应对媒体,首先要做到尊重媒体,配合媒体合法合理地行使权利,完成好党和人民所交给的任务;其次要尊重舆论传播规律,让媒体在合法合理的范围内按新闻传播规律办事。中国人民大学新闻与社会发展研究中心主任郑保卫认为,近年来,很多群众不满意的事情之所以反响强烈、矛盾易于激化,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没有按照新闻规律办事,违背了新闻传播的一些基本原理和通行原则。
2.正确应对媒体
媒体宣传启示也是一种生产力和推动力,它可以广泛传播先进经验,通过舆论监督也可以较好地解决一些存在的问题。领导干部除了要以热情的态度对待媒体采访,还要对媒体的需求有深刻准确的把握,不仅要熟悉本部门的基本情况,还要能够将这些情况很好地表达出来,在介绍有关情况时能把握关键、突出重点,发言时有理有力有节;新闻发布中,要尽可能做到说话简单明了、逻辑清晰,形象举止自然大方。掌握正确对待媒体的方法与技巧并非一日之功,需要领导干部和有关机关人员不断提高认识,加强学习锻炼,积累实践和理论经验,提升自身综合素质;当遇到特殊情况确实不便接待采访时,也要如实说明原因,尽量避免让媒体产生不必要的误会,更不能以简单粗暴的对抗或敷衍态度给媒体留下不良印象。
3.主动引导舆论
媒体与政府之间最好的关系,应该是良性互动、各取所需的关系。政府要充分把握时机、珍惜资源,积极做好年度宣传方案和不同时期的新闻宣传主题策划,及时公布重大议程,主动设置新闻议题,为媒体提供更多更好的新闻素材,积极配合舆论宣传。政府可以通过定期或不定期的新闻发布、邀请记者座谈以及组织媒体采风等多种形式,向媒体和记者介绍自己的中心工作、宣传工作经验并展示成就亮点,或加大正面舆论宣传的力度,或对负面信息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出令人信服的回应,以期主动减少或杜绝负面舆论报道发生,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
4.确保信息的真实与及时
目前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人民群众对网络事件和突发事件的认知水平和判断能力不断提高,我国社会结构也向多元化方向发展,政府部门构建社会信任的难度逐渐增大。当微媒体突发事件发生时,如果在正规的渠道没有权威的信息发布,必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小道消息冒出来,若当事地方党政领导干部在信息公开和信息发布上采取不作为的态度,这种错误的做法必然会导致危机加剧,甚至谣言快速传播,降低群众对党和政府的信任感、破坏党和政府的光辉形象,更严重的还会造成巨大的伤害和损失,影响我国社会秩序的安全与稳定。因此,政府应积极行动起来,及时、准确地发布与重大问题特别是突发事件有关的权威消息,严格管理信息的源头和传播途径,抢占舆论引导的有利位置。
参考文献:
李宇.群体事件与政府网络舆情管理[J].云南行政学院学报,2011(5).
基金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点项目“总体国家安全观视域下网络安全法律规制研究——以《网络安全法》出台为背景”(SD172019);2017年度中国法学会部级法学研究课题“习近平互联网舆论观视域下网络信息传播监管机制研究——以《网络安全法》出台为背景”(CLS(2017)D34);武警学院项目“网络环境下高校大学生心理危机及干预机制构建研究”(ZQN2017017)的阶段性成果。
作者简介:杜彬(1979— ),河北廊坊人。
(责任编辑:王 瑜 黄天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