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发动机原理开启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
2018-09-15房敏鹰张亚珍
房敏鹰 张亚珍
摘 要:本文基于会计教学视角,利用发动机原理,尝试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原动力。发动机的原理在于将外力作用转化为内部动能,从而完成自我做功的全过程。教师应根据专业特点,捕捉学生内在动力的诱因,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兴趣,从而达到促进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目的。
关键词:发动机原理;内在动力;课堂效果
近年來,关于教学效果的研究很多,备受教学工作者的关注,其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大量的探索,尝试学生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新思路。怎样发挥教师的作用、增强教学整体效果,成为摆在高校工作者面前的实际问题。要想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其掌握专业知识,克服枯燥情绪,真正发挥学生自主学习的内在动力,教师就必须用最大力气,寻求最大可能,组织学生编组,创设学习情境,打造良好的学习氛围,将教师的助力转化成学生的互动,将学生对认知的好奇转化成认真的追求。让学生由对专业词汇的懵懂转变为深入的探究,感受到融会贯通的快乐。学生从小部分学习扩大到多人积极参与,在任务完成后能让遇到的问题得以及时反馈,同时看到了成功的机会,觉得自己正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人处在兴奋状态时,虽然能够做到急中生智,但毕竟是一时一刻,怎样才能让学生发挥持久的学习耐力,养成坚忍不拔的毅力,也是高校教师研究和探讨的方向。
一、目前学生的状况
刚入学的大学生具有强烈的学习愿望,刚接触专业,对未来职业发展有无限的憧憬。由于其年龄特点导致其容易冲动,加之世界观没有形成、遇到困难容易退缩,因此学习兴趣亟待培养。兴趣来源于喜好,只有学得开心,学得轻松,有了成就感才能变成自觉的行动。
二、捕捉内在动力诱因的信号
动力来源于兴趣追求,兴趣来源于梦想期待,捕捉内在动力的诱因的信号必须观察学生成长的每个细节。课堂教学的初衷就是唤醒学生沉睡的激情,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这一积极性来源于兴趣的追求,新生对专业课产生兴趣之前,必须懂得大量的专业术语才能看懂专业书籍,而专业术语含义深远。初学者会感觉抽象和枯燥,这就需要大量的实训和课后练习来做补充,以加深对专业术语的理解。为了教学活动动态展开,不仅需要教师更新讲课技巧,阐明职业生涯前景,还要精心组织设计加以实施,可以对班级学生分组,以便于课堂知识的消化。成立学习小组,选拔优秀学生为组长,这看似是小事,实则不然,组长必须以学习“优秀”为标准,新生都有对“优秀”的追求,良好心情的“诱因”就是前奏;吸引学生参与,选拔“过程”就是诱因。
三、关注选拔过程而不是选拔结果
选拔过程需要精心设计,过程是情绪高昂、智力振奋和追求吸引的往复,通过每天课前十分钟选拔过程安排,如抢答问题、检查预习痕迹、作业评比,学生每次得分晋升一颗星,五次可晋升为组长。组长冠以“优秀”的头衔,荣誉高于一切是学生内心最真实的写照。选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则进行,事先公布选拔标准和考核内容:预习课程留下的痕迹、课堂抢答、作业情况,根据班级六十多人的规模,选定十名“优秀”学生组长作为领头羊,设计星火燎原计划。六十多人的班级,十个组长名额,选中概率较高,全班学生积极参与,课下预习、复习,课上抢答,分值计入平时成绩。所有学生热情高涨,虽然时间仅有十分钟,却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遴选过程是调动学生内在动力的起点,教师应利用过程中的学习氛围加速学生的认知积累,充分利用学生积极参与的热情,精心设计“问题”质量,把准备提问的“问题”难易程度与学习进度有机结合,将学生预习与课堂讲授相结合,从而得到预判结果。也就是教师设计的“问题”难度要适合学生能摸得到的高度,知识面适合大多数学生抢答的难度,不断变换考核内容,通过抢答、书本复习痕迹的检查、课后作业批阅结果等,从而吸引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规范的课后复习方法和课前预习习惯。通过每天课前十分钟的“遴选”过程,使学生夯实基础,养成预习和复习的习惯,为后续教育打下了良好基础。
四、选拔过程,是学生学习升温的过程
通过一个月的组长选拔,选拔内容和项目不断更新,促使学生加速课外练习,预习和复习后听课效果大不相同,互动的人数在不断增加,课堂回答问题的声音也在发生共振,由弱变强。有的学生本想放弃,当看到同学不甘示弱后也积极参与竞选活动。课堂、课外学习氛围的不断提高,促进了课程的有效开展,收到了良好的学习效果。很多学生对会计要素和会计科目的理解能力、对会计分录的处理能力有所提升。有的学生的作业和心得越做越厚,有的学生书本都变成了旧书,书中留下了很多笔迹,留下了学生的学习体会,留下了学习的激情。
五、浓厚的学习氛围保证学习热情持续发力
浓厚的学习氛围持续发展,学习变成了学生的自觉行动,在教室可以看到有很多学生埋头学习的身影,课间时间也被充分利用。课后上图书馆、网上百度成了学生的习惯,互相探讨交流也成了常态,学生之间解答问题是用亲身感悟来表达,更加快了对方对问题的理解。学习组长发挥了骨干作用,新的学习尖子不断出现,落后学生的成绩也在悄然改变,班级的学习群体不断扩大,爱学习的人数由过去的三分之一上升到三分之二。学习兴趣的增加提升了学生对目标的追求,使其读懂了专业课原理,更增加了对未来职业生涯的渴望。有的学生开始策划自己的职业规划:两年晋升助理会计师,五年晋升会计师并打算备战注册会计师考试。
六、教师与学生融合,形成教学整体
著名的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指出,“教师在教学中如果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而只是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教师与学生合作兴趣正浓,教学进展顺利,觉得时间过得很快,通过几个月的努力,学生已经熟练掌握了会计要素和账户的性质,能熟练运用会计语言表达经济事项,能根据账户结构的性质判断和选择借贷方向,能根据经济业务选择对应科目,能将交易或事项转化为经济信息。学生理解能力的增强加速了学习进度。
教学效果源于教学技术和教学资源的配置,要想达到预期的学习效果,教师不但要不断更新教学方法,还要配备良好的教学资源,如教科书的选用、课内外习题与答案的匹配等,只有这些配套跟上,学习小组给学生潜能释放提供了机会,才能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性地位,使学生能够自动、自律地学习。但课堂的时间是有限的,教师要把握“自主”与“自流”、“放开”与“放任”的界限,对学生的课堂自主学习小组实施有效的调控。为避免“一放就乱”“一统就死”现象,教师在备课前既要备好教材,还要掌握目前学生的预习状况。教师要讲明原理,指导学生明确各阶段的学习目标,使教学活动的开展都围绕目标进行,在目的达成的过程中,按照一定的规律有序进行,还要注意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从而满足师生互动有序不断进行。
在课堂中多种因素交互作用下,教师与学生互动缩短了师生距离。教学手段的多样化,课外学习小组的自主学习是课堂学习的延伸。内容上要有新的拓展,不能只是簡单重复。课堂教学受时间限制,很难在短时间内从根本上提高学生的整体素养,所以辅导学生课外学习,仍然要以教材内容为主,只是相对向外扩散,去拓展教材的空间,鼓励学生进图书馆、上网查找资料。比如,在会计学原理教学中,把经济业务的交易或事项转化为会计分录,使学生对交易或事项转化的性质有所了解。为了让学生学好会计要素和账户的性质,熟练地应用会计语言表达经济事项,对于不同类型、容易混淆的业务,教师可以事先让学生搜集材料,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样一来学生劲头十足,可以百度搜索,也可以进图书馆查资料,不仅加深了学习印象,掌握了解决问题的办法,还最大化地促进了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使学习气氛普遍升温,师生融合成为教学的整体,通畅了教学工作循环。
课堂教学是师生的双边活动,会计教学过程不但是传授知识的过程,更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教学方法改革的重点在于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倡导新的学习方式,主要是在学习小组这个小集体中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陈旧的学习方式已经不能满足当下信息社会对合格人才的要求。会计教学的任务已不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掌握学习的方法,俗话说“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教师应培养学生终生学习的能力。
七、结语
综上所述,教学活动就像发动机原理一样,把空气与汽油以一定的比例混合成良好的混合气,通过“四冲程过程”完成启动,并持续运转。而教学的过程也正是教师与学生的紧密互动,营造良好学习氛围,通过“四冲程”启动学生内在动力的过程。“四冲程”原理在教学中的启示:四冲程发动机的工作循环包括四个活塞行程,即进气行程、压缩行程、膨胀行程(做功行程)和排气行程。进气过程,产生真空,通过化油器(教师指引)雾化汽油,与空气(学生热情)混合形成可燃气;压缩过程,压缩缸内(组长团队)可燃混合气,温度上升压力上升,即可达到燃点;做功过程,火花塞(组长团队引领)发出电火花,点燃可燃气,做功启动;排气过程,活塞上下移动(学生自主学习态势形成)。
教学实践表明,发动机的原理在于通过外力作用转化为内部动能,从而完成自我做功的全过程。教学活动同样是教师通过教学技巧、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来完成教学循环。根据专业特点,捕捉学生内在动力的诱因,通过学习过程培养学生学习兴趣,通过兴趣形成提升学习氛围,从而达到加速专业知识学习的目的,以期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更新的能力,使其成为社会有用之人。
参考文献:
[1]袁向军.职业院校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与能力的理论与实践[M].哈尔滨:黑龙江教育出版社,2007.
[2]雷玲.听名师讲课[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
基金项目:基于大会计思维的管理会计人才培养模式研究(项目编号:ZL20171101)。
(责任编辑:庄 源 王 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