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疗效分析
2018-09-15兰炎根陈凯张志雄叶远航张正刚
兰炎根 陈凯 张志雄 叶远航 张正刚
(广东省梅州市人民医院耳鼻喉1科 梅州 514000)
鼻息肉是临床耳鼻喉科常见、多发疾病,是由极度水肿的鼻腔鼻窦黏膜在重力作用下逐渐下垂而形成,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鼻塞、嗅觉减退及闭塞性鼻音等,部分患者可出现耳鸣、耳闷、流涕、听力降低、出血等。鼻内镜术是当前临床治疗鼻息肉的主要手段,效果确切。但术后由于鼻腔黏膜粘连和水肿的影响,具有较高的复发率,二次手术率高[1~2]。糖皮质激素可有效抑制炎性细胞因子和血管活性递质因子大量释放,缓解鼻腔黏膜组织炎性反应。本研究旨在探讨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的临床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3年2月~2017年5月我院收治的90例鼻息肉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对照组男28例,女 17例;年龄 20~64岁,平均年龄(38.5±4.2)岁;病程4个月~21年,平均病程(11.8±5.6)年。研究组男29例,女16例;年龄21~65岁,平均年龄(39.4±4.3)岁;病程3个月~20年,平均病程(11.6±5.4)年。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所有患者均符合鼻息肉临床相关诊断标准,且均为首次接受手术治疗,排除肝肾功能异常、免疫力低下或合并慢性心功能不全、糖尿病等患者。
1.2 治疗方法 所有患者均行鼻内镜手术治疗:局麻,手术进路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以电动切割吸引器先清除鼻息肉,然后切除钩突,暴露并开放筛泡,扩大上颌窦自然开口,开放筛窦、额窦;术后常规予以抗感染、维持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等处理。对照组术后予以常规填塞:中鼻道填塞明胶海绵,总鼻道填塞膨胀海绵。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激素治疗:中鼻道填塞浸泡布地奈德混悬液的明胶海绵,总鼻道填塞膨胀海绵。两组患者均于术后2 d去除双鼻腔膨胀海绵,术后2周复查时清理双侧中鼻道未吸收的明胶海绵。术后随访6个月。
1.3 观察指标及标准 (1)随访6个月后,评价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治愈:临床症状完全消失,窦口开放良好,窦腔黏膜上皮化,无脓性分泌物;有效:临床症状明显减轻,窦腔黏膜部分区域水肿或肉芽组织形成,有少量脓性分泌物出现;无效:临床症状无改善,窦口狭窄或闭锁,有脓性分泌物,新的息肉形成[3]。治疗总有效率=治愈率+有效率。(2)观察两组患者术腔黏膜上皮化时间、粘连发生率以及囊泡形成率。(3)随访6个月后,统计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复发标准:鼻内镜检查显示新的鼻息肉形成,同时患者出现明显的鼻息肉相关症状表现。
1.4 统计学分析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比较 研究组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术腔粘连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比较(±s)
表2 两组术腔粘连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比较(±s)
组别 n 粘连[例(%)] 黏膜上皮化时间(周) 囊泡形成[例(%)]对照组研究组χ2/t P 45 45 5(11.11)0(0.00)5.294 1 0.021 4 13.38±5.26 10.77±4.78 2.463 4 0.025 2 7(15.56)1(2.22)4.939 0 0.026 3
2.3 两组术后复发情况比较 研究组术后复发2例,复发率为4.44%;对照组术后复发10例,复发率为22.22%。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χ2=6.153 8,P=0.013 1。
3 讨论
鼻息肉可在任何年龄段发病,其病因不仅与细胞因子、感染等密切相关,还与息肉上皮细胞表现出的生物电和离子调节特性的改变、鼻腔空气动力学的改变等关系紧密,其病因复杂,是多种致病因素作用下鼻黏膜的慢性持续性炎症,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和生活质量[4]。目前药物保守治疗鼻息肉的效果并不理想,临床多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内镜手术是利用高分辨、可变换视角的Hopkins内镜开展鼻窦手术,使鼻腔、鼻窦,尤其是深部的手术能在直视下进行,手术视野清晰,可在短时间内促使患者鼻窦恢复正常的通气和引流功能,且不会对周围组织造成较大的损伤[5]。但单纯采用鼻内镜手术治疗鼻窦炎,术后仍具有较高复发率,增加了再次治愈的困难程度,加大了患者经济压力和精神负担[6]。
研究证实[7],糖皮质激素可显著改善鼻息肉患者的临床症状,提高其临床疗效。其作用机制主要为:(1)可显著降低血管通透性,减弱腺体对胆碱能刺激的反应;(2)可有效抑制嗜酸性粒细胞浸润;(3)改善黏膜上皮细胞及鼻腔内皮细胞屏障的稳定性;(4)具有显著抗炎和抗水肿功效;(5)具有显著抗过敏功效。研究显示[8],糖皮质激素能有效抑制炎性递质释放,降低血管通透性,抑制小血管增生,减轻黏膜水肿,缩小鼻息肉体积,保障手术治疗效果。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腔粘连发生率、囊泡形成率以及黏膜上皮化时间均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组术后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说明鼻内镜术后鼻部填塞使用激素治疗鼻息肉,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促进术后康复,降低复发率,值得临床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