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观察

2018-09-15张红美刘晓华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颈源活动度头痛

张红美 刘晓华

(河北省北戴河疗养院 秦皇岛 066100)

颈源性头痛指主要表现为头部单侧头痛、反复发作的慢性综合征,往往因颈部软组织或颈椎发生功能性或器质性疾病而发病[1]。因现代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人们工作压力增大,办公室伏案人员,颈椎长时间保持同一姿势,加之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运动锻炼少,颈椎容易发生退行性改变,因此可能引发颈源性头痛。西医治疗主要采用神经毁损疗法、神经阻滞疗法、镇痛药物、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等,虽疗效及时,但也会引发相应不良反应和副作用,如神经创伤和药物依赖等。在此方面,中医学所发挥的价值则日益突出。近年来,大量临床实践证实,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颈源性头痛,疗效突出。为此,现纳入我院收治的6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组讨论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及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8月期间收治的6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病历资料,依据其治疗方式分对照组与研究组各33例。研究方案经医院伦理会批准。对照组男8例,女25例;年龄31~58岁,平均为(46.5±2.1)岁;病程时间 7个月~8年,平均为(4.3±1.1)年。研究组男9例,女24例;年龄 31~59 岁,平均为(46.8±2.2)岁;病程时间6个月~8年,平均为(4.5±1.2)年。两组患者基本资料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可比较。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1)入选标准:患者均满足《中国偏头痛治疗指南》疾病判定标准[1];纳入研究前1个月均未接受针灸和镇痛药物治疗;患者和其家属均签字同意此次诊治方案;均可接受随访,依从性好。(2)排除标准:颅内及颈椎器质性病变者;哺乳、妊娠期妇女;已参与其他研究者;合并脑部、椎管、颈椎占位性病变者;合并严重心脑血管性疾病者;皮肤感染、传染病、精神性疾病者;中途脱落研究者。

1.3 治疗方法 对照组接受针刺治疗,取患侧穴位:后溪、外关、昆仑、角孙、太阳、风池、天柱、百会等穴位。患者呈健侧卧位,用一次性无菌针灸针进行针刺,深度为0.5~1寸,患者出现酸胀感则表明针刺得气,得气后,用平补平泻手法行针,每间隔5 min行针1次,留针0.5 h。隔日针刺1次,1个疗程为5次,持续治疗1个疗程。研究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接受中药热透治疗,将威灵仙20 g、羌活20 g、延胡索20 g、伸筋草 20 g、鸡血藤 30 g、川芎 15 g、当归 20 g、桂枝20 g、葛根30 g均匀混合后,用醋、酒精浸泡24 h,取出滤出液,患者坐位体前屈,暴露颈肩部皮肤,用药刷局部涂抹,再用红外线灯照射,每10~15分钟涂抹一次,60 min/次,1次/d,1个疗程为14 d,持续治疗2个疗程。

1.4 指标判定 (1)依据《中医头痛诊疗理论框架的沿革与解析》[2]判定此次治疗疗效。显效:患者无头痛症状,颈部可正常活动;有效:头痛和其他病症均得到明显改善,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均降低>30%,颈部活动基本恢复正常;无效:未达到显效、有效标准,或颈部活动功能、头痛发作频率和持续时间、头痛程度恶化。总疗效=显效+有效。(2)用VAS疼痛量表测定其疼痛程度,此量表由10 cm长线段构成,最左端为0分(无痛),最右端为10分(剧烈疼痛),治疗前1 d、治疗后3 d时由患者自行阅读清楚后,根据自身疼痛程度在量表上选取一值表现此次疼痛程度。(3)治疗前1 d、治疗后3 d时用颈椎活动度评分(ROM)判定其颈椎活动度,1分:日常生活不受影响,活动自如;2分:颈椎活动度受一定影响,具备部分自主活动能力;3分:颈椎活动受较大影响,且僵硬;4分:颈椎无法自主活动。

1.5 统计学方法 用统计学软件SPSS13.0分析数据,t检验计量资料,表示为(x±s),χ2检验计数资料,表示为%,若P<0.05,则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 研究组治疗总疗效93.94%高于对照组78.79%,组间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 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疗效比较[例(%)]

2.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VAS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表2 两组患者VAS评分比较(±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对照组33 33 1.01±0.42 2.52±0.51 13.129 3 0.000 0 5.63±1.02 5.62±1.01 0.040 0 0.968 2 24.059 6 15.739 0 0.000 0 0.000 0 t P

2.3 两组患者ROM评分比较 比较两组患者ROM评分,组内比较治疗后低于治疗前,数据差异明显(P<0.05);组间比较,治疗前数据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后研究组ROM评分低于对照组,数据差异明显(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ROM评分比较(分,±s)

表3 两组患者ROM评分比较(分,±s)

组别 n 治疗前 治疗后 t P研究组对照组33 33 0.000 0 0.000 0 11.194 4 7.334 7 t P 2.92±0.65 2.91±0.64 0.062 9 0.950 0 1.31±0.51 1.68±0.72 2.408 9 0.018 9

3 讨论

颈源性头痛指因颈部软组织受损或退行性病变刺激到颈神经,进而出现头痛等病症,往往合并颈部压痛。1983年首次提出颈源性头痛疾病,国际头痛学会于1990年制定颈源性头痛疾病分类标准。此后也有学者指出[3],引发颈源性头痛的直接原因为颈椎肌肉痉挛和退行性病变。多在20~60岁人群中发病,男性发病率低于女性,而此类人群中又以长期伏案工作者居多。颈源性头痛性质多呈牵涉痛,疼痛可放射至顶部、颞部、前额、耳后部、枕部,遇情绪激动、饮酒、劳累、寒冷等状况则会诱发或加重疼痛,患者生活质量受到严重影响。

因其发病原因复杂,多个因素互相影响,所以,临床治疗方式也有较大差异。西医治疗虽有一定疗效,但长时间给药,副作用和不良反应多。中医针刺治疗疗效显著,且因经济负担小、无毒副反应,临床推广价值大。选取穴位时,不仅需按照辨证取穴,还需根据阳性反应进行取穴,结合此两者,可发挥标本同治的目的[4]。本研究中纳入66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组讨论后,患者均接受针刺治疗。百会穴也属于督脉经穴,而督脉又属于脑部,因此,此穴位为调节人体脑功能的要穴之一。现代医学证实,百会穴皮肤下有丰富的神经和血管,所以,针刺此穴位可改善脑组织血液循环。后溪穴为小肠经腧穴,通督脉,有醒脑安神、疏经通络的功效,主要用于治疗头项强痛。外关穴属于络穴,可联系经络,调节三焦气机,理气通络,清热解表。昆仑穴为膀胱经穴,针刺此穴位,可改善颈项部气血症状。加之太阳穴属于巨穴,针刺昆仑穴对太阳经气有振奋作用,上达阳气,可养清窍。风池穴为足少阳胆经,针刺此穴位可加大椎基底动脉血流,降低外周血管阻力,改善血管痉挛。谢宇锋等[5]在研究中纳入72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组讨论后,结果提示针刺治疗颈源性头痛,可缓解疼痛,改善颈椎活动度,证实了中医针刺的治疗疗效。

邓伟等[6]曾纳入60例颈源性头痛患者分组讨论针刺治疗基础上联合中药热透治疗,其结果显示疗效比单一针刺治疗更突出。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总疗效、ROM和VAS评分均优于对照组,与其报道结果相符,提示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可改善患者颈部活动度,提升疗效。其原因为,中药热透包有温通经络、舒筋活络、行气止痛、活血化瘀的功效[7]。威灵仙、羌活可祛风除湿、温经散寒,伸筋草、鸡血藤可止痛舒筋通络、补血活血,延胡索、川芎、当归可行气止痛、活血化瘀,桂枝、葛根可温通经脉、解肌。通过加热药物,利用热能和药物作用,促使药物有效成分从皮肤直接传至病灶部位,发挥双重功效。但整体分析本研究,因受样本规模,以及个体差异和针刺治疗特殊性等因素干扰,未探讨到有关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治疗的安全性相应指标,若条件成熟,可进一步对其生理病理学机制做出探讨。综上,建议临床治疗颈源性头痛可采用针刺联合中药热透方式,颈部活动度得到明显改善,有效缓解疼痛,提升疗效,值得推广。

猜你喜欢

颈源活动度头痛
基于TCA循环关键酶测定研究督灸治疗早期强直性脊柱炎患者关节活动度的疗效及机制
NLR、C3、C4、CRP评估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的比较分析
通督调神针法结合推拿治疗颈源性失眠的临床观察
头痛怎样保健
能量多普勒评价类风湿关节炎疾病活动度的价值
头痛与口疾
远离头痛的困扰
弹拨颈外横突治疗点治疗颈源性肩周炎126例
中西医结合治疗颈源性眩晕44例
会变身的烦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