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EPO联合左卡尼汀对肾性贫血患者内皮素和左室重构的影响

2018-09-15孙婷婷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8期
关键词:左卡尼性贫血红细胞

孙婷婷

(河南省南阳市第一人民医院 南阳 473000)

肾性贫血为慢性肾衰竭发展到终末期的常见并发症,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分泌不足为主要发病原因,慢性肾衰竭发展至尿毒症期,毒性物质可干扰红细胞代谢和合成,导致肾脏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不足;此外,血液透析过程中叶酸、蛋白质等物质缺乏也可引起肾性贫血的发生[1~2]。研究显示[3],贫血为慢性肾衰竭患者左室重构的独立危险因素,左室重构可继发心衰,增加患者死亡风险。促红细胞生成素为临床常见的纠正肾性贫血药物,但单一用药综合疗效不佳,本研究旨在观察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肾性贫血对内皮素和左室重构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6月~2017年6月在我院诊治的尿毒症肾性贫血患者116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58例。对照组男32例,女 26例;年龄 37~66岁,平均年龄(47.82±1.68)岁;病程 2~5 年,平均病程(3.31±0.64)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6例,糖尿病肾病12例,肾病综合征6例,多囊肾4例。观察组男34例,女24例;年龄 37~67 岁,平均年龄(47.75±1.74)岁;病程2~5 年,平均病程(3.43±0.67)年;原发病:慢性肾小球肾炎35例,糖尿病肾病11例,肾病综合征7例,多囊肾5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入组标准 纳入标准: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6个月,透析频率 2~3次 /周;血红蛋白(Hb)≤90 g/L,红细胞比容(HCT)≤27%;血清肌酐(Scr)≥707 μmol/L;入组前3个月内未接受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治疗者。排除标准:严重营养不良者;合并严重感染、恶性肿瘤、溶血、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精神障碍、顽固性高血压病者。患者及其家属均知晓本研究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经我院医学伦理学会批准。

1.3 治疗方法 两组均给予维持性血液透析治疗,透析频率2~3次/周。对照组患者给予铁剂、叶酸、VitB12等药物口服辅助治疗,给予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国药准字J20090057)皮下注射,剂量为80~120 U/kg,2~3 次 /周,每 4 周调整 1 次剂量,每次减少30 U/kg,最低用量不低于60 U/kg,以保持Hb≥100 g/L、HCT在33%~35%。观察组给予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给药方法和剂量同对照组,左卡尼汀(国药准字H20050079)于每次血液透析治疗后给予,1 g左卡尼汀加入0.9%氯化钠注射液15 ml中缓慢静脉推注。两组患者均连续给药12周。

1.4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治疗前后血红蛋白(Hb)、红细胞比容(HCT)、血浆内皮素(ET)水平,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左心房内径(LAD),并统计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1.0统计软件建立数据库,进行数据分析,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用(±s)表示,非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进行非参数秩和检验,用中位数(四分位数间距)表示,计数资料进行χ2检验,用%表示结果。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ET水平比较 两组治疗前Hb、HCT、ET水平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升高,且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ET水平明显降低,对照组ET水平反而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见表1。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ET水平比较(±s)

表1 两组治疗前后Hb、HCT、ET水平比较(±s)

ET(pg/ml)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Hb(g/L)治疗前 治疗后HCT(%)治疗前 治疗后58 58 t P 65.56±9.82 66.23±9.76 0.369>0.05 114.82±10.65 106.41±10.33 6.013<0.05 21.83±2.45 22.06±2.59 0.491>0.05 34.96±2.11 33.01±2.45 7.038<0.05 259.92±98.58 260.26±97.16 0.019>0.05 134.35±94.07 289.34±110.51 8.133<0.05

2.2 两组治疗前后LVDd、LVDs、LAD比较 两组治疗前 LVDd、LVDs、LAD 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观察组 LVDd、LVDs、LAD 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Dd、LVDs、LAD比较(mm,±s)

表2 两组治疗前后LVDd、LVDs、LAD比较(mm,±s)

LAD治疗前 治疗后观察组对照组组别 n LVDd治疗前 治疗后LVDs治疗前 治疗后58 58 t P 58.76±1.69 58.68±1.74 0.251>0.05 54.88±1.43 57.68±1.48 10.362<0.05 34.68±1.82 34.71±1.67 0.092>0.05 32.07±1.26 33.75±1.57 6.356<0.05 34.52±1.33 34.38±1.41 0.550>0.05 31.28±0.71 33.76±1.05 14.901<0.05

2.3 两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比较 治疗12周后,观察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总用量为(2 746.37±60.34)U,对照组总用量为(5 032.55±58.46)U,两组比较,t=288.548,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用药期间,对照组出现肝功能异常3例,发热6例,血压升高10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2.76%(19/58);观察组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发热2例,血压升高2例,不良反应发生率为8.62%(5/58):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尿毒症患者的诸多临床症状与贫血密切相关,如心慌、厌食、怕冷、疲乏、失眠、抑郁等,随着肾功能的不断恶化,贫血可随之加重,心血管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也可增加,严重威胁着患者的生存质量。促红细胞生成素为刺激骨髓红系祖细胞生长、繁殖、成熟的重要因子,85%由肾脏合成,当肾功能衰竭时,肾单位受损,促红细胞生成素生成减少,加上血液透析导致叶酸、维生素B12、铁等造血材料的缺失,可加重肾性贫血[4]。补充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为治疗肾性贫血最为重要的手段,但临床效果并不是十分理想,部分患者还出现了抵抗现象,原因可能与肉碱缺乏有关。左卡尼汀又称左旋肉毒碱,为人体内卡尼汀群的主要部分,分布于各个组织和器官中,心肌和骨骼肌含量最高,具有促进脂肪代谢、分解,介导脂肪酸氧化的作用,同时作为生物抗氧化剂,可清除氧自由基,提高红细胞膜的稳定性,减少细胞长链酰基肉碱聚积,加强红细胞膜收缩蛋白和肌动蛋白的作用,增加红细胞应激能力,降低细胞内高钙毒性对红细胞的损害,延长红细胞寿命[5~6]。尿毒症患者多存在严重肾脏功能受损,加上低蛋白饮食,左卡尼汀合成严重不足,左卡尼汀作为一种小分子物质,血液透析过程中左卡尼汀会大量流失,这些原因大大加重了尿毒症血液透析患者左卡尼汀的缺乏,这不仅会导致患者心肺功能受损,还会加剧患者贫血程度[7]。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Hb、HCT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ET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LVDd、LVDs、LAD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用量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综上所述,促红细胞生成素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可有效纠正肾性贫血,降低血浆内皮素水平,抑制左心室重构的发生或进展,减少心血管事件的发生风险,且安全性较高,临床价值显著。

猜你喜欢

左卡尼性贫血红细胞
红细胞的奇妙旅行
血液透析联合左卡尼汀治疗尿毒症的临床疗效分析
肾性贫血治疗的研究进展
破碎红细胞检测研究进展
左卡尼汀注射液预防纵隔肿瘤患者急性放射性心脏损伤的临床观察
甲状腺功能减退性贫血36例临床分析
中西医结合治疗尿毒症早期肾性贫血20例疗效观察
左卡尼汀治疗心肌炎的临床价值及不良反应观察
Uf1000i红细胞检测在肾内科的应用价值
左卡尼丁治疗心绞痛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