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适护理干预对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心理和生活质量影响的效果评价

2018-09-15

实用妇科内分泌杂志(电子版) 2018年18期
关键词:舒适性冠心病情绪

周 娟

(江苏省兴化市人民医院,江苏 兴化 225700 )

临床中冠心病属于一种常见病,不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而且具有较高的死亡率,目前已经成为对人类生命健康产生威胁的一种严重疾病。在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时,多采用介入治疗术,而该治疗措施却极易导致患者产生焦虑抑郁等负面情绪,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了严重影响[1]。为此,本文就从我院选取9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探究分析了舒适护理干预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于2016年12月~2017年8月期间从我院选取80例采用介入治疗术进行治疗的冠心病患者进行探究分析,随机将其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组45例:观察组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4例、21例,年龄45~78岁、平均年龄是(68±5.4)岁;对照组中有男性患者和女性患者分别为25例、20例,年龄47~75岁、平均年龄是(65.7±5.1)岁。比较两组研究对象的一般资料(年龄、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应用常规护理,主要指注意事项、手术目的以及住院环境的介绍。

观察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应用舒适性护理,其中舒适性护理主要可包括术前护理干预、术中护理干预以及术后护理干预[2]。

1.3 观察指标和评价指标

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问卷调查表进行调查,其中主要可包括情绪功能、角色功能、躯体功能,满分为100分,分数越高则患者的生活质量越好。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20.0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例数(n)、百分数(%)表示,采用x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采取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生活质量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1。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s,分)

表1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 ±s,分)

情绪功能 角色功能 躯体功能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 护理前 护理后对照组 45 50.1±12.0 58.0±10.0 47.2±12.0 55.5±9.0 43.6±11.5 56.0±13.5观察组 45 50.0±12.5 73.8±12.6 47.0±12.5 69.5±11.5 43.5±11.0 72.5±12.5 t/0.0364 6.2121 0.0724 6.0633 0.0397 5.6719 P/>0.05 <0.05 >0.05 <0.05 >0.05 <0.05组别 病例数

2.2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采取护理措施后,相较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量表评分均较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详细数据见表2。

3 讨 论

目前,冠心病属于一种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趋势的疾病,中老年群体中最为常见,对患者的生存质量和生活质量均造成了较为严重的影响。而在对冠心病进行治疗时,应该将心功能的保护作为原则,从而对各种临床症状进行缓解以及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最终达到延长患者生命。其中,最为有效的治疗措施为介入治疗,不仅对患者造成创伤较小,而且在治疗过程中采用舒适护理,不仅减小了负面心理情绪,而且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具有改善作用[3]。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s,分)

表2 比较两组患者的心理状态( ±s,分)

组别 病例数 焦虑量表评分 抑郁量表评分观察组 45 41.5±5.5 42.5±5.5对照组 45 49.5±6.5 52.0±6.5 t/5.9422 7.0564 P/0.0000 0.0000

就舒适性护理而言,该护理措施主要将患者作为中心,对患者的心理、生理以及情绪变化均予以了密切关注,充分了解了患者的实际需求。具体而言,舒适性护理通过适当的束缚,并进行了为时24h的制动,有效防止了因乱动而导致产生的穿刺口出血。此外,因为患者长时间处于制动状态极易出行多种不适,所以则也就要求应该对患者记下来翻身,提升卧位,且在不对伤口造成影响下帮助患者进行了舒适体委的选择。同时在提升患者自我护理能力的情况下,也有效缓解了患者的心理压力以及焦虑抑郁情绪。

综上所述,将舒适护理干预应用到冠心病患者介入治疗术后可对患者的生活质量以及心理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舒适性冠心病情绪
sST2水平与冠心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舱外航天服主动热控与人体舒适性实验研究
ADAMTs-1、 CF6、 CARP在冠心病合并慢性心力衰竭中的意义
医用一次性防护服热湿舒适性主动式改善方法研究
小情绪
小情绪
小情绪
黛安芬、曼妮芬聚拢系列舒适性较差
冠心病室性早搏的中医治疗探析
情绪认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