细节化管理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后的应用
2018-09-14李斐
李 斐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第二医院,江苏 无锡 214000)
本文选取我院2016年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诊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10例,探讨了细节化管理在颅脑损伤昏迷患者气管切开术中的应用效果,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6年7年10月至2017年10月接诊的颅脑损伤昏迷患者110例,将其按照管理方式的不同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分别55例。观察组男性患者37例,女性患者18例,年龄24~78岁,平均年龄(42.8±9.5)岁。对照组男性患者36例,女性患者19例,年龄23~77岁,平均年龄(43.8±9.4)岁。两组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无显著对比差距,P>0.05,具有比较价值。
1.2 研究方法
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管理,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指导患者合理饮食。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管理的基础上进行细节管理,具体内容:①密切监测生命体征:护理人员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情况,包括呼吸、脉搏、瞳孔和意识变化,术后24h需要有专人看护,特别是呼吸情况,为患者清理口腔和鼻腔的分泌物,若仍存在呼吸困难症状需要通知医生处理。②保持呼吸通畅:指导患者躺平,将床头抬高15°~30°,协助患者翻身,为患者拍背,严格按照无菌操作为患者吸痰,保持呼吸道通畅。定期收取患者的痰液标本进行细菌培养,根据培养结果选择合适的药物,预防感染。吸痰时,若出现大量的分泌物,应该先放开负压,边吸边进套管,吸痰管插入长度应该低于气管套管,尽可能吸光套管中所有的痰液;套管下1~2cm吸痰,应该关闭负压,将吸痰管超出气管套管末端的1~2cm处,边吸边退,螺旋向上提,保护气管粘膜;深部吸痰:关闭负压,测量胸骨角上方到套管外口的长度,快速插入无菌吸痰管,若碰到阻力可下后退并开放负压。
1.3 观察指标指标和评价方法
使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患者的神经功能预后[1],同时对比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质量的评价,包括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和住院环境,每项10分,分数越高代表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统计学软件SPSS19.0对本次研究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量数据以(±s)的形式展现,使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X2检验。若计算结果为P<0.05,提示对比数据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两组患者护理前的GOS评分无对比有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GOS评分低于对照组患者,P<0.05,见表1;观察组患者的健康教育、心理支持、护理主动性、护理技能和住院环境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1 两组GOS评分对比情况
表2 两组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对比情况
3 讨 论
重症颅脑损伤是常见的神经外科疾病,病情较为危急,病情变化比较快,术后也容易发生较多并发症,死亡率和致残率非常高[2]。根据相关资料显示[3],颅脑损伤昏迷患者多处于意识不清甚至昏迷,发生呼吸道梗阻的机率非常高,容易造成肺部感染,严重时还会造成患者窒息死亡。为了改善患者的呼吸情况,需要进行气管切开术,为了降低围术期并发症,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需要配合完善的护理措施。围手术期护理的主要目的是尽可能抢救患者的生命,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4]。常规护理有一定的局限性,而细节管理强调了护理全过程的监测,能够明显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提高患者对护理整体服务的满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