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
2018-09-14鲍海燕
鲍海燕,周 慧
(新疆昌吉回族自治州中医医院影像科,新疆 昌吉 831100)
本人对所在院开展的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在成人核磁共振检查中的应用情况及效果进行了全面调研分析,现将有关情况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从2016年7月至2017年1月来我院就诊且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成人患者中选取100例患者进行调研分析,将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对照组患者50例,男性30例,女性20例,年龄从21岁至7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54.3±11.4)岁,观察组患者50例,男性28例,女性22例,年龄从23岁至80岁不等,平均年龄为(53.1±12.3)岁。患者均需要实施核磁共振检查,主要接受的检查部位包括头颅、颈椎、腰椎、胸椎、腹部、膝关节等。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检查部位等基础资料方面的差异不明显,无统计学意义(P>0.05),可以进行对比研究。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护理模式。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人文关怀和心理护理。主要护理内容有:
一是检查前给予更多的心理支持,及时了解患者的检查原因,并向患者讲解和宣传进行此项检查的重要意义,给予患者更多的心理安慰和鼓励,对于检查前注意事项和禁忌等全面讲解,确保患者符合检查条件。
二是对患者检查中给予更多的心理护理和人性关怀。患者进入检查后用温和的语气和患者交谈,并引导患者按规定保持适当的体位,对于患者出现情绪不稳定等情况及时进行询问和沟通,对于患者不能自理等情况,必要时让家属陪同检查,整个过程中密切监视患者的生命体征变化和情况,还可以通过佩戴耳塞、播放音乐等方式降低患者的不安定因素,发现异常情况及时联系医生进行对症治疗。
三是营造良好的检查环境,确保室内温度、湿度、光线等情况处于最佳状态,对于患者好奇心比较重或者可能看到狭窄磁孔进而增加抑郁、紧张情绪,医护人员通过交流、转移注意力等方式缓解患者的负面情绪,对于检查完成后对患者积极配合给予鼓励,并做好相关事项的叮嘱等。
1.3 观察测评方式
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对患者心理状况进行测评,分值越高心理焦虑与抑郁情况更严重,同时根据检查配合情况对护理效果进行测评。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专业统计软件SPSS18.0对数据进行处理分析,并引入t检验,以P<0.05作为差异标准,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SAS、SDS测评分值
观察组 50 33.01±5.43 32.22±7.88对照组 50 41.34±11.34 54.33±9.93
由上述统计结果可知,观察组患者焦虑、抑郁程度明显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差异明显,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2.2 两组患者护理效果分析
显效(n) 有效(n) 无效(n) 总有效率(%)观察组 50 34 14 2 96%对照组 50 24 14 12 76%组别 例数(n)
3 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提升,核磁共振检查在临床辅助检查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通过进行核磁共振检查,能够大大提高疾病检查的准确率,从而为做出更加科学全面的临床诊断,提高疾病治疗的有效性和及时性提供科学依据。对于接受核磁共振检查的患者而言,由于心理比较恐惧,所以会出现一些焦虑、紧张等负面情况,影响检查效果,不利于检查活动的有序进行,所以需要医护人员针对核磁共振检查可能出现的各种情况提前制定预防措施,采取有效措施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积极性,进而提高病症检查的效率和质量。
通过对成人核磁共振检查患者进行人文关怀、心理护理,对患者检查前、检查中以及检查后积极给予心理支持,营造良好的检查环境,对检查重要性进行宣讲,并对可能出现的焦虑、抑郁等情况通过精力分散法、语言支持等提高患者配合检查的依从性,从而为检查的顺利进行、全面检查奠定基础。通过调研分析可知,人文关怀及心理护理对成人核磁共振检查具有积极效果,值得在临床进一步推广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