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如厕习惯护理在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2018-09-14

实用临床护理学杂志(电子版) 2018年21期
关键词:心肌梗塞如厕肠道

路 宏

(北京市首都国际机场医院,北京 100621)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类严重的心血管系统疾病,患者可表现为胸骨后强烈的持续性的压榨性疼痛、休克、心律失常等。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心肌的供养和氧耗失衡,可因剧烈活动、劳累、情绪激动、血压升高、吸烟饮酒、气候变化寒冷刺激、暴饮暴食、用力排便等多种因素诱发。患者一旦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容易出现猝死等严重后果。其中如厕习惯是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发生猝死的重要原因之一,已被广泛报道[1,2]。因此,对患者的如厕习惯进行护理对预防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猝死具有重要意义。

1 临床资料和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2014年7月至2017年7月于我院干部病房接受治疗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为研究对象,共60例。应用随机数字法将所有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如厕习惯护理组和常规护理组,每组各30例患者。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加入研究。

1.2 入选与排除标准

入选标准:经心电图、冠脉造影等确诊为急性心肌梗塞的患者;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疾病如外伤、肝肾功能不全、恶性肿瘤等的患者;依从性差不能配合护理干预的患者;既往存在消化道系统疾病具有排便障碍的患者;长期服用通便药物或止泻药物的患者;吸烟酗酒的患者;不同意加入研究的患者。

1.3 方法

(1)常规护理组:患者入院后遵医嘱给予相应等级的内科常规护理,按照医嘱给予抗凝、扩冠、调节血压、稳定斑块等药物治疗,给与相应的服药、饮食等护理。(2)如厕习惯护理组:在常规护理组的基础上给与如厕习惯护理。具体如下:①强化宣传教育:向患者讲解便秘会加重心脏负担,若用力排便可能出现的严重后果,使患者和家属充分认识到保持大便通畅,改变如厕习惯的重要性。对在床上大小便不能接受的患者充分沟通,使患者能够有心理准备并调动患者的积极性。②心理指导:患者在发生急性心肌梗塞后需卧床休息,要求患者在床上或床边大小便,因自尊心、自恃心理或过分紧张焦虑等心理而拒绝。针对患者不同的心理状态给与有效的心理指导。对自尊心强的患者,与病人充分交流,或由年长的护理人员与其交谈,使患者接受其患病需要帮助,在床上排便的现状,帮助患者采取半坐位有利排便。存在自恃心理的患者,认为其自身疾病并未严重到需要床上大小便,不听劝阻而至厕所排便。对此类患者应加强健康教育,必要时可向患者举例因如厕习惯不良而引起猝死的病例,使患者对改变如厕习惯保持足够的重视。对过分紧张焦虑的患者,给与充分的疏导,避免过分强调如厕习惯不良的后果,以免加重患者的心理负担。帮助患者使用屏风、护理人员适当回避等,保护患者的隐私,缓解其紧张焦虑情绪。③饮食指导: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宜采取低盐低脂饮食,实施少量多餐的饮食方案,避免暴饮暴食,补充足量的优质蛋白,加强植物纤维如蔬菜、水果的摄入,使足量的植物纤维刺激肠道蠕动而促进排便,防止便秘。禁止食用辛辣、刺激、燥热的食物,增加饮水量。保证患者血糖正常的情况下,可适量饮用蜂蜜水起到润肠通便的作用。④运动及按摩护理:对病情稳定的患者可适当进行运动,可摇起床头后半坐位,逐渐进行床边坐立、床边慢步活动,避免快速走动、跑步、上下楼梯等剧烈活动。指导患者每天进行肠道按摩,按照顺时针的方向以脐为中心沿升结肠、降结肠进行按摩,促进肠道蠕动,加强排便。⑤适当药物治疗:对于仍存在便秘的患者,与医师进行沟通,适当给与缓泻剂如酚酞片、乳果糖等,便秘严重的患者也可给与500ml温肥皂水灌肠,也可给与肠道菌群调节药物,纠正肠道菌群失调,缓解腹胀。但在给与药物治疗的过程中应严密观察患者的排便情况,避免出现腹泻等情况引起电解质紊乱,加重心脏负担。

1.4 观察指标

(1)如厕习惯评分:参照便秘评分表[3]对患者的如厕习惯进行评价。主要从排便困难、粪便性状、排便不尽感、排便次数进行评分,每个项目分为无、偶尔有、25%-50%的排便时有、50%以上的排便时有四个等级,评分为0-3分,评分越高说明如厕习惯越差。(2)并发症发生率。

1.5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应用SPSS 22.0软件进行分析处理,正态分布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患者的年龄、性别等一般资料比较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的如厕习惯评分比较

如厕习惯护理组的如厕习惯评分显著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1 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

表2 两组患者的如厕习惯评分比较

2.3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

如厕习惯护理组患者共有1例患者发生心律失常,并发症发生率为3.33%(1/30),常规组有7例患者发生头晕、心律失常、血压下降、排便时晕厥等并发症,并发症发生率为20%(6/30),两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X2=4.043,P=0.044)。

3 讨论

在临床上因便秘用力排便引发的急性心肌梗塞患者严重并发症或猝死的报道并不罕见。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病情随时都有可能发展加重,因此患者需要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卧床休息以及病情的变化使患者的如厕习惯改变,如不及时给与干预,有可能导致严重后果[4,5]。

本研究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如厕习惯给与护理干预,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患者实施如厕习惯护理干预后,患者的如厕习惯评分明显改善,患者排便困难发生的次数减少,大便性状变软易于排出,排便后不尽感也明显消失,改善了患者的排便主观感受,给与适当的护理,患者的排便次数保持在正常范围内,不致因排便次数增加导致电解质紊乱等。如厕习惯护理干预使患者在心理上和生理上均接受护理调节,促进患者保持良好的心态,采取健康的饮食习惯,从而改变患者的肠道功能,达到改变如厕习惯的目的。便秘时患者需要深吸气后屏气做瓦萨瓦动作,使右心室的压力骤然增高,心肌的负荷增加。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肌发生变形坏死,对增加的负荷不能耐受而导致严重的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甚至猝死等严重并发症[6]。在本研究中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发生率发现,给与如厕习惯鼓励后,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律失常、晕厥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降低,这说明改变患者的如厕习惯能够促进患者的预后。给与如厕习惯护理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康复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7]。

综上所述,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实施如厕习惯护理能够改善患者的如厕习惯,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的并发症发生,改善患者的预后,对患者具有重要意义,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心肌梗塞如厕肠道
肠道脏了翻出来洗洗
下期预告:如何帮助幼儿愉快、轻松地进行如厕训练?
论跨性别者如厕权实现的困境与方式
70%的能量,号称“肠道修复菌之王”的它,还有哪些未知待探索?
夏季谨防肠道传染病
常做9件事肠道不会差
幼儿如厕能力的培养策略
78例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心肌梗塞的诊治分析
静脉溶栓在早期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塞36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