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分析
2018-09-12唐艳花邹亚媛
唐艳花,邹亚媛
(江苏常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手术室,江苏 常州 213001)
手术室是医院的重要科室,主要是给予病人实施手术治疗、相关检查,以及各类抢救工作。手术室的环境及工作性质比较特殊,因此涉及临床理论知识面广泛,临床操作专科性极强,且无菌操作技术十分严格。而且手术室的工作节奏极快,因此护理实习生难以适应[1]。本次研究旨在探讨目标管理法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的应用价值并作分析比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自2015年12月直至2017年12月期间在在手术室护理实习的120例实习生纳入研究,并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60名,年龄为(20.05±0.35)岁;学历:9例中专,48例大专,3例本科。研究组:60名,年龄为(20.08±0.35)岁;学历:8例中专,50例大专,2例本科。两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均无差异,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接受传统带教法,研究组则应用目标管理带教法。目标管理带教法具体操作如下:(1)成立专项培训小组。由带教老师、总带教老师以及护士长作为三级教学的培训小组成员,并明确各岗位职责。(2)挑选师资力量。带教老师选择大专或以上学历,且具有护师职称以上,临床理论知识丰富,可以操作技能熟练,沟通能力及表达能力较强的护士负责。(3)制定与实施带教计划。结合教学大纲以手术室相关临床实习要求,结合科室疾病特点,以及实习生需掌握的理论知识、操作技能等,分阶段进行教学,以周为期限设定目标,实习共4周。带教老师通过临床小讲课、以及临床实践活动进行教学。(4)教学实施。第1周:第1日由总带教负责入科教育,包括手术室环境、具体分区,相关规章制度,护理人员班次职责,手术室常用物品摆放位置及名称等;下午由护士长组织,与实习生进行探讨手术室相关要求及实习目标。第2日开始实习生逐步适应手术室工作流程、环境、无菌操作原则、术中相关注意事项等。第2周:跟随指定带教老师参与手术,进一步了解手术室常见器械名称及用途,具体传递方法,以及手术过程中常见护理操作等。第3周:实习生熟悉掌握基本的手术室护理操作,并参与小手术麻醉配合工作及辅助配合工作。第4周:实习生在带教老师辅助指导下可以独立性完成小手术护理配合工作。出科前组织座谈会,并了解实习生的实习情况以及认真听取其意见。实习生进行操作考试及理论考试,考试成绩与带教老师量化考核互相挂钩。
1.3 观察指标
仔细观察两组出科考核成绩(理论、操作),以及教学满意度,研究结束后作比较分析。
1.4 统计学分析
通过SPSS20.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处理,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两组年龄、学历(本科学历、大专学历、中专学历)比较均无差异,P>0.05。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比较
2.2 两组出科考核成绩比较
研究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及出科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92.45±4.85)分、(95.27±2.75)分;对照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及出科操作考核成绩分别为(88.05±3.85)分、(90.25±3.55)分;研究组出科理论考核成绩高于对照组(t=4.5707,p=0.0000);研究组出科理论操作成绩高于对照组(t=7.2122,p=0.0000)。
2.3 两组教学满意度比较
研究组有42例十分满意(占70.00%),有15例对教学方法比较满意(占30.00%),不满意率为0%(占0.00%),教学总满意度为100.00%(60/60)。对照组有30例对教学方法十分满意(占50.00%),有22例对教学方法比较满意(占36.67%),有8例不满意(占13.33%),教学总满意度为86.67%(52/60)。研究组教学总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x2=8.5714,P=0.0034)。
3 讨论
手术室是实施手术治疗以及开展各类抢救工作的场所,需涉及较广泛临床理论知识,极强的临床操作专科技能,对无菌操作技术要求十分严格。因此采取何种实习带教方法可以有效培养护理实习生的临床实际能力十分重要[2]。
目标管理带教法主要包括成立专项培训小组、挑选师资力量、制定与实施带教计划、分阶段实施教学内容[3]。从研究结果可知,应用目标管理带教法的研究组出科考核成绩高于接受传统传统带教法的对照组,教学满意度高于接受传统传统带教法的对照组。手术室护理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带教法,通过结合教学大纲内容以及科室特点,由临床经验丰富且表达能力强的护士担任带教老师,分阶段且有目的的施行教学的教学效果显著。
综上所述,临床结合手术室护理实习生带教中应用目标管理法的教学效果显著,实习生的理论及操作出科成绩提高,且对教学满意度提高。